北京茶道學習的方法
北京茶道有幾千年的歷史,對於茶道是一種美德、一種禮儀、更是一種有意義和美儀式,無論你是在工作、還是在會友,茶都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首先準備茶事***包括布飾、備具、備水***。
所謂布飾,即整理衣著,最好不要塗抹化妝品,洗乾淨手;
備具,即準備飲茶所需要的器具,包括茶盤、茶葉罐、煮水器、茶荷、茶藝組合、茶巾、水盂、茶箅、玻璃杯、玻璃茶盞等。
備水,選擇優質礦泉水和純淨水。
淨器——冰心去凡塵
用開水燙洗一遍本來已經乾淨的茶杯,做到茶水冰清玉潔,一塵不染;
賞茶——葉酬嘉賓
用茶匙從茶葉罐中取適量茶葉入茶荷,供客人欣賞幹茶的外形和香氣;
投茶——清宮迎家人
用茶匙把茶葉投入冰清玉潔的玻璃杯中,注意茶量與茶水的比例。
潤茶——甘露潤蓮心
在沖泡前先向杯中注入少許熱水,潤澤茶牙,利於茶葉內含成分均勻泡出
沖泡——鳳凰三點頭
用鳳凰三點頭之法懸壺沖水至杯中,注意茶與水的比例,不要滿杯,因為茶滿有送客之意。
敬茶——敬奉香茗
投茶一分鐘左右,雙手碰杯敬與客人,共享太和之湯;
聞香——未嘗甘露,先聞聖香
聞香時,左手端起杯託,右手輕輕將杯蓋掀起一條縫,從縫隙中去聞香。
品茶——慧心悟茶
小口喝入茶湯,使茶湯在口腔中稍作停留,輕輕用口吸氣,讓茶湯充分與味蕾接觸。
回味——品茶悟道
從茶葉的苦澀、甘鮮、平和、醇厚中感悟人生,回味無窮。
謝茶——功德圓滿 盡盞謝茶。
收具——淡中品至味。
北京茶道學習的意義
靜心神、修身性
喝茶可以使人靜心神、修身性,喝茶對環境就很講究,都比較安靜,處於這種環境中給人一種心曠神怡,感覺自己整個人浸襲在文化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自己的修養和素質。長期處於這種環境,也可以改變人的一些不良性格,浮躁的心態會變的平和安靜,在為人處事上從容不迫,給人留下好印象。
學茶藝、重細節
與人喝茶時,沖泡茶的過程是十分講究的,更重要的還是沖泡的細節。在選擇的茶具、環境的格調、茶葉的多少、水溫的高低、時間的把控等等,這些環節都要小心操作、精心調理。在學習茶藝過程中可以看出,一個人無論在做什麼事上,人們都喜歡細心、能力強的人。
相尊重、互禮節
在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無論你是領導、還是員工,都要做到相互尊重,做好相互之間的禮節,就像在與他們一起喝茶一樣,相互之間的禮節是必不可少的,經常喝茶也會培養成一種良好的禮節習慣。養成了良好的喝茶禮節的習慣,以後在做事上就會更高一籌。
品茶道、共和諧
喝茶的過程也就是品茶的過程,品茶多的人,一般不會直接評價一款茶的好壞,而是從客觀上講述它的特點。這就像在社會工作一樣,人與人性格不同、做每件事的方式不同、處理事情的思路也不同等,不要輕易地去評價一個人,做事情要多做分析、少下結論,做好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諧。
宜捨得,難選擇
茶道的最高境界講究的是天人合一、歸於自然,要尊重它的自然規律,循序漸進,沖泡過程不要急於求成。這就像現在在社會上,你會有很多的選擇工作機會,跳槽的現象也比比皆是,真正做出選擇是很不容易的,那是要綜合自身的素養、能力、做自己合適的事。
茶道的發展歷史
一:秦惠公十三年***前387***年,強盛的秦國發動了巴蜀之戰,攻下了叢巒疊嶂的巴蜀。茶葉被作為戰利品夾裹在他們戰爭的行囊裡,帶到了外面的世界。他們同時也帶走了大量的俘虜,帶走了巴蜀人的茶葉知識和吃茶的方式、習慣。以後,在秦國與東方各諸侯國的交往中,茶葉被帶到了更加廣闊的天地,傳播的範圍也擴大了。秦國滅掉東方六國之後,曾把大量俘虜遷到巴蜀,同時也把包括茶在內的許多植物品種帶到了中原,於是茶逐漸在全國各地傳播開來。明末清初大學者顧炎武在他的《日知錄》中說:“自秦人取蜀後,始有茗飲之事。”這個說法是比較中肯的。
二:人類最初不是把茶作為一種飲料,而是把茶作為一種藥物來食用的,後來才逐漸演變為喝茶。漢代,喝茶基本取代了食茶。大約到了魏晉南北朝,飲茶的風尚傳到了江南;至唐宋時期,茶成為一種廣為流傳的飲料。
三:唐煮宋點明沖泡。
***1***唐煮:要喝茶的時候,掰下一塊茶餅,先放到火上去烤,直到茶餅被烤成金黃色,然後把茶餅放進石臼裡搗成碎末,然後再把茶末用一個小篩子篩一遍,去掉粗糙的茶骨,才放進水裡去煮;對於水的質量,火候的把握,也有了很高的要求。
***2***宋點:點茶的具體做法是:第一步,先將茶餅放在火上烤成金黃色***跟唐代煮茶前烤茶餅相同***。第二步,把茶餅敲碎,碾成極細的茶末,用篩子把茶末篩一遍,去掉粗末,把細末裝進茶籮裡備用***這一步也跟唐代煮茶前的篩茶相似,但要求茶末更細***。第三步,取一定量的茶末放進黑色的茶碗裡,加入少量開水,攪拌調勻,調成膏狀。第四步,往茶碗裡注入更多的開水,一邊注水,一邊用一個叫茶筅的特製工具擊打或攪拌茶湯,這個過程通常要經過七次注水,每次注水茶筅擊打的次數不同,輕重緩急不同,攪拌速度不同,直到把茶湯調至理想狀態,非常講究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