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人常見心理淺談論文

  軍人常見心理指軍人的不良心理狀態或心理亞健康狀態,可劃分四類:自我性心理問題、人際性心理問題、成長性心理問題與適應性心理問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議軍人心理健康及評判標準》

  [摘要]當今社會,激烈的競爭、生存的壓力、快速的生活節奏使得人們心理壓力增大,心理問題增多。就當前總體來說,部隊心理健康狀況是良好的,但也有個別官兵因心理問題長期得不到疏導,而引發了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礙。因此,探討軍人心理健康及評判標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軍人 心理健康 衡量標準

  一、心理健康及衡量標準

  1.心理健康的界定及其特徵

  1946年第三屆國際心理衛生大會曾把心理健康定義為:“所謂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慧以及情感上,在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範圍內,將個人心境發展成最佳的狀態。”這一定義是從統計學的角度來界定的。對於什麼是心理健康歷來就有不同的看法,可謂眾說紛紜。筆者在此不予過多闡述。

  心理健康實質上是一個人的生理、心理與社會處於相互協調的和諧狀態,其特徵如下:

  ***1***智力正常。人的智力分為超常、正常和低常三個等級。正常智力水平,是人們生活、學習、工作、勞動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2***情緒穩定與愉快。情緒穩定與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它表明一個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處於相對的平衡狀態,意味著機體功能的協調。***3***行為協調統一。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其行為受意識支配,思想與行為是統一協調的,並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個人的行為與思想相互矛盾,思想混亂,做事雜亂無章,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4***良好的人際關係。人生活在社會中,就要善於與人友好相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人的交往活動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狀態,人與人之間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僅是維持心理健康的必備條件,也是獲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5***良好的適應能力。人一生中會遇到多種環境及變化。因此,一個人應當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無論現實環境有什麼樣的變化,都將能夠適應,這是心理健康的標誌之一。

  2.心理健康的衡量標準

  關於如何衡量一個人心理是不是健康,心理專家們持有不同的觀點。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和米特爾曼提出心理健康十條標準:***1***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2***能充分了解自己,並能恰當估價自己的能力。***3***生活理想切合實際。***4***不脫離周圍現實環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6***善於從經驗中學習。***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8***能適度地宣洩情緒和控制情緒。***9***在符合團體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發揮個性。***10***在不違背社會規範的前提下,能適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

  我國心理學家郭念鋒和許又新也曾提出過十標準論和三標準論。不管如何設定心理健康的標準,但歸納起來,都離不開六個方面:***1***智力。***2***情緒。***3***人際關係。***4***個人行為是否合理。***5***人格。***6***適應環境的能力。

  二、軍人心理健康的衡量標準

  1.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徵。在人的生命發展的不同年齡階段,都有相對應的心理行為表現,一個人的年齡與他的行為一般是相對映的。比如,小孩子遇到陌生或害怕的東西,就會嚇的哭著找媽媽。而一個大人,遇到了陌生或害怕的事後,雖然也會恐懼,但不會也是哭著找“媽媽”。同樣,過於幼稚、過於依賴也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2.人際關係和諧。心理健康的人樂於與人交往,能夠接受他人,悅納他人,能認可別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在與他人交往中,能以尊重、信任、友愛、寬容、理解的態度與人相處,能分享、接受、給予愛和友誼,與集體保持協調的關係,能與他人同心協力,合作共事,樂於助人。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總是與集體和周圍的人們格格不入。

  3.情緒積極穩定。心理健康的人在生活中積極的情緒狀態總是佔優勢的,如愉快、樂觀、開朗、滿意,經常能體驗到快樂,幸福感強,雖然也會有悲、憂、愁、怒等消極情緒體驗,但一般不會長久,並能通過合理的方式表達出來,進行自我調節,迅速恢復到輕鬆愉快的情緒狀態。

  4.意志品質健全。健全的意志品質體現在軍人身上就是在學習、訓練、遂行任務中不怕困難和挫折,知難而上,而且有一定的毅力,能不斷戰勝困難而不是遇到困難就退縮,甚至當逃兵;當需要做出決定時,也能當機立斷,而不是優柔寡斷。

  5.自我意識正確。自我意識正確,就是能客觀的評價自己的優點、缺點,如對自己的能力、長像、性格和優缺點能做出恰當的、客觀的評價;然後快樂地接受自己,包括接受自己的缺點。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對自己不會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和要求。自我意識正確的人,對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實際。

  6.個性結構完整穩定。一個人的個性是穩定的,是結合了遺傳,家庭環境、教育環境等多個因素長期形成的,一般是不會改變的。如果一個平時非常節約的人,有一天,突然花錢變得很大方,以前都不讓戰友碰的東西,把它送人,或者無緣無故把自己的錢分給大家,則說明他可能出現了心理問題。

  7.環境適應良好。在人的一生中,內外環境都是不斷變化的,有的變化還很大。作為一個心理健康的軍人來說,要有較強的適應能力,不會因為環境改變,而長期出現緊張、焦慮、失眠等狀況。

  三、把握軍人心理健康標準需注意的問題

  1.一個人心理不健康與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為表現不能等同

  心理不健康是指一種持續的不良狀態。偶爾出現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為並不等於心理不健康。比如,某戰士今天訓練時出了差錯,受到班長批評,該同志心情不好,情緒低落,這是正常的,不能認為自己心理不健康了。但是如果連續很多天都想著被班長罵的場面,而且一想起就緊張焦慮,就要引起重視和注意了。因此,不能因為某一時間,某一件事,出現了不健康的行為,就簡單地給自己或他人下個結論認為心理不健康了。

  2.心理健康的狀態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動態變化的過程

  隨著一個人的成長、經歷、環境的變化,心理健康狀況也是會有所改變的。現在心理健康,不等於一生就心理健康;現在心理不健康,不等於你一輩子就不健康了。

  3.軍人心理健康的七條標準是一種理想的尺度

  軍人心理健康的七條標準是一個理想軍人心理健康的標準,現實生活中很難有這樣的人,人或多或少在某一個方面或幾個方面有一些薄弱之處。因此,軍人心理健康標準它一方面為我們衡量是否健康提供了標準,更主要的是為我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要從哪些方面去努力指明瞭方向,它指引每一個人朝著理想的目標作不同程度的努力。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