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攝影名詞解釋

  新聞攝影是使用照相機對新聞事實作現場紀實的新聞報道形式。攝影圖片是新聞攝影傳播資訊的主要手段,主要依靠抓拍完成,其宗旨是說明事件,傳播訊息,引發影響等。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10

  1、擺拍:在進行拍攝時,通過人為的方式,對被拍攝物件進行組織和調整,在畫面中建立一種秩序,以達到拍攝者預期拍攝效果的拍攝手段,是攝影記者根據自己的設想,對現實生活和被拍攝物件進行的干涉和擺佈。

  2、數碼伴侶:又稱數碼相機伴侶,大量儲存數碼相片的小型微型硬碟,具有數碼相機儲存卡的讀卡和傳輸功能,以讀卡相容性廣、傳輸速度快、有LCD現實傳輸過程功能為佳。 3、新聞特寫照片:對重大新聞事件中的典型事物或人物進行“特寫鏡頭”式的表現,或從富有個性特徵的角度進行拍攝的畫面,或在司空見慣的場景中拍攝出不尋常的、有趣的、有人情味的照片。

  4、帕帕拉齊:源於義大利語,指一種能夠發出蚊子一樣嗡嗡聲的討厭蟲子。20世紀60年代以後,專指那些以拍攝明星隱私照片為職業的黃色小報記者,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狗仔隊。 5、Photo Mechanic:擅長快速處理大量圖片,為報紙、雜誌媒體所常用。它的1:1雙圖比較功能可供細緻地對比挑選圖片,該功能是Photoshop所不具備的。

  6、電視新聞評論:一種電視新聞體裁,直接對新聞事實進行評論,反映電視臺或者記者、主持人的觀點、主張,是引導輿論的重要手段。

  7、“直接電影”:代表人物美國的弗雷德裡克·懷斯曼。要求創作者不應影響被拍攝者,而是以觀察者角度記錄,將對被拍者影響降到最低,由觀眾自己得出結論。

  8、圖畫時報:圖畫時報原名《時報--圖畫週刊》,由報刊學者戈公振於1920年創立,是我國首個報紙攝影附刊。《圖畫時報》是我國報紙攝影附刊出版最久、影響最大的刊物。 1924年正名為《圖畫時報》。

  9、視覺暫留原理:人眼在觀察物體時,物體的形象會在視網膜上停留短暫瞬間。這一原理實現了動態新聞攝影。

  10、電視新聞“第一時空”與第一現場:新聞事實發生的現場和新聞事實發生、發展、結束的過程構成了新聞的“第一時空”,而此時此地的新聞現場,被成為“第一現場”。 11、16毫米攝影機:世界早期的電影攝影機,攜帶輕便,便於現場採訪拍攝。促使攝影機向小型化發展,方便了新聞紀錄片的製作。

  11-19

  11、快門優先曝光:自動曝光的一種模式,拍攝者手動選擇快門速度,相機自動選擇光圈。 13、眼神光:人物眼睛的高光點,明亮細小的眼神光表現愉快,範圍大的眼神光顯得柔和,沒有眼神光則死氣沉沉。

  12、“新聞五要素”:5W分別為什麼時間When、什麼地點Where、什麼事情What、什麼人Who、為什麼Why。

  13、“荷賽”:世界新聞攝影比賽簡稱。1956年由3位荷蘭攝影家發起併成立了“世界新聞攝影荷蘭基金會”,基金會每年舉辦世界性新聞攝影比賽。荷賽已成為當代最高水平的新聞攝影比賽。

  14、光圈優先曝光:自動曝光的一種模式,拍攝者手動選擇光圈,相機自動選擇快門速度。 17、追隨拍攝:在拍攝曝光過程中,使用相對較慢的快門速度跟蹤追隨被攝主體拍攝,使主體清晰而背景模糊,從而表現運動的動感。

  15、《新聞聯播》:1978年元旦《全國電視臺新聞聯播》正式開播,在中國電視節目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讓全世界瞭解中國發展的重要新聞欄目。

  16、攝影記者王小亭:是最早從事新聞紀錄電影的中國人,中國新聞攝影記者中的傑出代表人物,拍攝了大量優秀的新聞攝影作品,比如《上海南站日均空襲下的兒童》,在世界上產生了重要影響。

  17、ENG裝置:中文為電子新聞採集裝置,是一個獨立的採訪拍攝裝置系統。它具有小型、輕便、攝錄同步等特點,極大地方便了電視新聞記者在現場靈活拍攝,大大提高了新聞的時效性。

  18、“真實電影”:代表人物法國人讓·魯什,認為純粹的觀察記錄只能得到表面真實。為了得到表面下的本質真實,創作者不應躲在攝像機後成為一個局外人,而應積極地參與到拍攝中,介入被拍攝者之中,促使事物的本質真實顯露出來。

  19、深度報道類電視新聞:一種闡明事件因果關係,預測事件發展趨向的電視新聞報道形式。 23、電視新聞的攝影美學:客觀事物本身的美;記者運動電視特有的美學原則與規律採集新聞形象畫面的美。

  20-33

  20、圖片新聞:平面媒體上最常見的新聞攝影體裁,多數情況下由單張照片、標題和簡短的文字說明共同組成,以圖文結合的方式,對某一新聞進行獨立報道,是新聞攝影最基本的報道方式之一。

  21、自由攝影記者:以拍攝新聞突破作為主要的謀生手段,但不屬於某一家媒體正式編制的攝影者。成功的自由攝影記者必須具備出色的新聞攝影業務素質,懂得研究媒體的需求,並儘可能與多家媒體簽約。

  22、光角:指光線相對於被攝體的方向,常用的光角有順光、測光、逆光、頂光之分。 27、矩陣式測光:又稱“多區域估計測光”相機把拍攝的影像區域分為若干不同的小區域,相機對每一小區域的亮度值進行比較、分析,得出相機認為應該調節的曝光組合。 28、反“客裡空”運動:20世紀40年代的延安解放區就新聞報道失實而嫌棄的一場廣泛深入的運動。

  23、北京電視臺:中國的第一座電視臺,1958年9月2日正式開播。是中央電視臺的前身,一開始就承擔了中央臺的職能。

  24、插圖照片:新聞報道配合文字報道的新聞照片,可增加文字報道的形象性和可信性,增加版面的趣味性與藝術效果。

  25、CCD:數碼影像感測器,取代了傳統的膠捲將光線轉換成數字檔案方式進行儲存。 40、“決定性瞬間”:由法國著名攝影家佈列鬆提出,在攝影採訪中,最重要的是對生活的敏感,你第一個看到了就拍下來,這就是勝利。即攝影者在某一特定的時刻,將形式、設想、構圖、光線、事件等所有因素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26、紀錄片之父:1926年,約翰·格里爾遜第一次使用“紀錄片”這個詞語,從劇情片中分離出來的紀錄片成為一種獨立的電影形態。格里爾遜被人們稱為“紀錄片之父”,其代表作有《飄網漁船》《夜郵》等。

  27、非突發性新聞:指那些事先知道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內容和採訪物件的新聞事件。這類新聞包括政治、外交、經濟、人物會議、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內容。

  28、新聞攝影的真實性: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新聞拍攝的物件、內容必須真實,不虛構與編造,拍攝的瞬間,包括文字說明必須真實。

  29、晉察冀畫報:是抗日根據地出版的第一份以刊登新聞照片為主的綜合畫報。1942年7月7日正式創刊。畫報圖片和印刷質量高,比較全面地介紹了晉察冀邊區五年來的戰鬥很建設情況,起到很好的宣傳動員作用,同時培養了一大批新聞攝影人才。

  30、長焦距變焦鏡頭:指比標準鏡頭的焦距長的並且可以在一定範圍內變換焦距從而得到不同寬窄視場角的攝影鏡頭。便於拍攝遠景,影象清晰、主體突出,景深範圍小。

  31、短焦距變焦鏡頭:指焦距短、視角寬的變焦鏡頭。對於135相機,一般是類似於16mm-35mm鏡頭,用這種鏡頭拍攝的照片前後清晰範圍大。

  32、攝影作品《黎明的鐘聲》:是一幅抗日戰爭時期拍攝的經典作品,作品表現的是曾經出入生死救助八路軍的戎冠秀。照片喻意黑暗即將過去,黎明即將到來。作者江波。 48、《望長城》:是一部中日合拍的大型紀錄片。該片大量運用長鏡頭、同期聲等電視紀實語言手法,追求真實自然的紀實風格,在中國掀起了紀實主義浪潮。

  33、135相機:使用的是135膠捲,1913年德國人巴納剋制成首部135照相機——萊卡。135相機推動了相機小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