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攝影來了解一下
新聞攝影一般都附有簡短的文字說明,以介紹事件發生的背景和過程等。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新聞攝影吧
發展簡史
1842年5月5日至8日,德國漢堡發生大火災,兩個德國人比歐烏和史特爾茲納用達蓋爾銀版法拍攝了火災遺蹟,此被稱為新聞攝影之始。早期的新聞攝影,器材笨重,技術操作複雜,只能紀錄靜態人像及場景。要刊登於報刊,須由畫家加工改為線畫,製成木刻版。從事攝影的,是照相館的攝影師。
1880年3月4日,紐約《每日圖畫》用S.H.霍根照相銅版術,印出了照片《棚戶區風光》。1904年1月7日英國《每日鏡報》創刊,全用照片插圖,刊登謀殺、犯罪、雜耍之類照片。
20世紀20年代,由於傳真術、照相製版術、紙張的改進,特別是小型相機的問世,新聞攝影才有了發展的物質技術條件。
1928年德國E.薩洛蒙用小型相機、室內光和不干涉物件的方法,抓拍新聞鏡頭,為現代意義上的新聞攝影奠定了美學與技法的基礎。被稱為“新聞攝影之父”。
1935~1955年,是“畫報的黃金時代”,新聞攝影為畫報、畫刊提供了大量照片。
20世紀50年代,電視普及之後,新聞攝影在報紙版面上的作用與地位受到了重視,開始了對新聞攝影學的研究。新聞攝影已成為新聞的一種重要體裁和報紙版面的有機構成部分。
基本觀點
攝影畫面
其基本任務是報道各種新的事實,屬於新聞工作的範疇。有些人認為新聞攝影與藝術不可相混淆,但縱觀歷史,許多經典的新聞攝影作品在真實地記錄新聞事件的同時,包含了攝影師極高的藝術造詣。
新聞工作
在一般原則指導下,必須充分照顧其形象表現的特點,才能揚其長、避其短,充分地發揮其形象報道的威力。那種忽視新聞攝影形象特點的做法也要予以克服。新聞照片是由攝影畫面形象和具備新聞諸要素的文字說明結合而成的,對兩者的要求應力求一致。比如,要求報道的內容應是真人真事,要求表現這一內容的畫面形象也應是真情實景。而決不能在文字說明上要求服從新聞的真實原則,而在形象表現上卻允許似是而非。
攝影紀實
普利策新聞攝影獎作品之一
這種畫面形象必須是攝影記者在現場觀察的基礎上,經過最有代表性的情節和瞬間的選擇、攝取得來的,而不是什麼“創作”的產物。新聞照片的畫面形象必須服從新聞的真實原則。
現場氣氛
而不能把藝術照片的衡量標準強加到新聞照片頭上,求全責備。人們常常以“藝術性”來衡量新聞照片的形象表現力,從習慣上說來,也未嘗不可。但是,當使用這種說法時,要注意把兩種不同性質的照片區別開來。
形象表現編輯
形象觀察
普利策新聞攝影獎作品之一
——結合採訪,對現場進行深入觀察,以達到從內容到形式的結合,全面把握被攝物件,是形象表現的基礎。攝影記者新聞敏感,要掌握“問”和“看”兩樣功夫。現場觀察要力求深透,隨時注意現場的中心和高潮的出現,併力求看到事實發展的全過程。要心明、眼亮、腿勤、手快,邊觀察、邊選擇。
形象選擇
——在深入觀察的基礎上,找到現場全域性中最有代表性的情節,以及事實發展中最有代表性的瞬間,是新聞照片形象表現的關鍵所在。選擇中首先要考慮攝影報道的需要,同時還要考慮現場攝取的可能,判斷要準確,選擇要得當。選擇是為了攝取,並隨時準備攝取。現場情況變化多端,萬不可墨守“先選後拍”的程式,以至坐失良機。
形象攝取
——一般來說,觀察和選擇在前,攝取在後;但攝取中又有觀察和選擇,且三者常常是緊密相連的。攝取
普利策新聞攝影獎作品之一
時要充分發揮攝影技術技巧的作用,把初步選定的情節實地表現出來。這時,要以獲得最有代表性的情節的最佳瞬間形象為中心,並優先選擇拍攝點和拍攝時機兩個主要環節。因為拍攝點決定著主體的地位和畫面的基本結構,即拍攝時機則決定著主體的動勢和神態,這些都是構成畫面形象的基本因素。而這些因素的結合,實際上也決定著光感、透視、層次等等其他因素。當然,這些問題的解決,有時是一致的,但常常是矛盾的。在發生矛盾時,一般應服從對主體形象的表達這個大局,避免面面俱到,求大求全,以至妨害對主體的表現。
攝影價值
普利策新聞攝影獲獎作品
新聞攝影有價值大的,有價值小的,也有沒價值的,但都是新聞。新聞攝影有多次出現的,有的僅僅一次,在不同時期、不同地方出現有不同的價值和意義。有的事對大人物、名人來說是新聞,對一般人士講就不是。也有相反的,發生在小人物身上反而成了頭號新聞。有的新聞照片時間一過就沒有價值了,生命力很短,而有的新聞照片生命力很強,甚至成了很有價值的歷史。還有的照片時間越久、價值越高。
新聞攝影有百年不遇的,有事先深知的,有突然發生的,也有人為製造的擺佈出來的,多種多樣。突發性新聞最精彩。突發性新聞是難拍,因為你事先沒準備,這就要看記者的素質,技術是否過硬。主要是思想意識,有沒有那種思想準備。
新聞照片有很好的,也有不好的。但都是新聞攝影。這種新聞攝影是公式化的,完成任務型的。報紙上有不少這樣的照片。有的是沒有辦法,不登不行,是一種禮節。這種照片登多了影響新聞攝影記者的形象,也影響新聞界的形象。文字有時不可信,因它可以隨便寫。照片應是最真實的,最可信的。但有了電腦製作,弄得照片也不可信了,它可以胡亂拼接,頭、身子、胳膊和腿,人身上的各個部件隨意拼裝更換、挪位,而且弄得天衣無縫。
普利策新聞攝影獎作品之一
搞新聞攝影要有一定的手段。首先有得心應手的相機,並且有一定的裝備,如交通工具,甚至飛機等。但思想最重要。搞新聞攝影的記者,要有資訊,要有靈活的頭腦,要能吃苦,甚至要有犧牲精神,在西方每年都要死幾十個人。也要有創新精神、創新意識,不能老一套。攝影也要簡練,說明只能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新聞攝影主要表現人。各式各樣的人,在各種場合出現的人。人是最難照的,尤其是人的特寫鏡頭,照出每個人的心態更難。景比活的人物好照,景是死的,只要選好角度,用好光就行了。而活的人不斷地在動著,變化著。一個人的臉上就有喜、怒、哀、樂多種表情。
攝影形式
攝影有多種表現形式,一種是讓人一看就明白是怎麼會事,一種是讓人回味、去聯想。
普利策新聞攝影獎作品之一***8張***
新聞攝影要抓住拍攝物件的典型瞬間,再現新聞事實的真情實景及新聞人物的神情相貌,增加人們對新聞的感性認識。
新聞攝影的價值
新聞攝影的價值,在於它是新聞事實的真實性與新聞形象的紀實性的統一。優秀的新聞攝影作品,能把新聞價值、歷史文獻價值與形象的審美價值結合於一體。
新聞攝影原則
新聞攝影堅持新聞真實性的原則,同時講究技巧和審美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