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為什麼會裂皮

  在種植紅薯的時候你會發現紅薯有裂皮的現象,這種現象要怎樣去防治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紅薯裂皮的原因,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紅薯裂皮的原因

  引起紅薯裂皮的病害有空凡發皰病和線蟲病。

  紅薯裂皮的防治措施

  一、選用抗病良種。

  二、建立無病留種地,培育無病壯苗。種薯用50℃~54℃的溫水浸10分鐘消毒。

  三、實行土壤消毒。每畝用80%二溴氯丙烷1.5公斤對水100~150公斤配成藥液或用70%二溴乙烷2.5公斤對水200~300公斤配成藥液,在栽插前20天開溝施藥並立即覆土起壟。

  四、輪作換茬。採用與花生輪作效果較好,可輪作一年。與玉米、芝麻等輪作時間要更長,以2~3年為佳。

  紅薯軟腐病的防治方法

  一、適時收穫,避免機械傷害。夏薯要在霜降前後收完,秋薯要在立冬前收完,要選晴天收穫,挖薯時儘量減少或避免產生傷口。

  二、精選健薯,做到安全入窖。在紅薯入窖前要精選,淘汰病、殘、爛薯,水氣晾乾後入窖,儘量用新窖。舊窖用前要把窖內舊土剷除露出新土,也可每平方米用硫黃15克進行燻蒸消毒殺菌。

  三、加強管理,降溼、保溫和通風。

  ***一***貯藏前期,即入窖後30天內,這段時間的主要工作是通風、保溫和散溼,溫度控制在15℃以下,溼度控制在90%~95%。利用通風孔或門窗,有條件的利用排風扇,加強通風。如果白天溫度高,可以採取晚上開啟、白天關閉的方法;以後隨著溫度的逐漸下降,通風孔可以日開夜閉,待窖溫穩定在15℃以下時可不再通風。

  ***二***貯藏中期,即前期過後到立春的這段時間,窖溫降低,是薯塊最容易受冷害的時期,保溫防寒是這段時期的工作重點,使窖溫不低於10℃,最好控制在12℃~14℃。封閉通風孔或門窗,加厚窖外保溫層,薯堆上覆蓋草墊或軟草。

  ***三***貯藏後期,即開春以後***3月份***外界氣溫逐漸升高,要經常檢查窖溫,保持在10℃~14℃,中午溫度過高及時放風,傍晚及時關閉風口,使窖溫保持在適宜範圍之內。

  紅薯栽培技術

  一、選用良種

  紅薯除部分食用外,大部分用作飼料加工和加工澱粉。因此,宜選擇高澱粉型紅薯良種豫薯868、YS86、湘幅1號、SL—19、湘薯17號等品種,這些品種出粉率高,產量穩定,抗性強,種植效益比普通品種高。

  二、培育壯苗

  育苗要求苗全、苗齊、苗勻、苗壯。育苗方法主要有溫床育苗、薄膜育苗和露地育苗三種,高產栽培一般選用溫床育苗。

  ***一***溫床育苗

  1、苗床選擇

  選擇地下水位低、排水方便、避風向陽、3—5年未種過紅薯的疏鬆土壤作苗床,育苗前耕翻、耙平、整細。

  2、苗床製作

  苗床一般做成寬1.3m左右,便於蓋膜,長度視地形和需要而定***一般每畝大田需苗床10m2左右***,深度40—50cm***以廄肥、農作物、秸稈為釀熱材料***,床底挖成龜背形。

  3、填放釀熱物

  床坑挖好後,將新鮮豬牛糞、作物秸稈等釀熱物分層墊放,厚度50cm左右,如秸稈比例過大,可潑一些新鮮人糞尿,促發酵。然後在釀熱物上鋪5—8cm厚的肥土。如不挖坑,在平地做堆床的,四周要用稀泥封閉,防止散熱。

  4、適時排種

  溫床育苗可選擇栽插前1個半月左右排種,露地育苗要求土溫在14℃以上才能排種,根據以往經驗,我市溫床育苗一般3月上旬進行,露地育苗推遲10—15天。要選擇中等大小***150—220克***,皮色鮮明無病斑的健壯薯塊,畝***大田***用種量75—90公斤,排種密度13cm×16cm,每平方米排種量22.5—25公斤。排種前先消毒,將種薯用70%甲基託布津700倍或25%多菌靈粉劑500倍液浸10分鐘即可。排種時薯塊頭部朝上,底部朝下,大薯排深小薯排淺。排種後復土,復土不宜過厚,只要種薯不外露,就可蓋土後用地膜低拱覆蓋保溫。

  5、苗床管理

  ***一***要堅持前期高溫催芽,中期適溫長苗,後期低溫煉苗的溫度控制原則,主要通過低拱膜的蓋、揭管理來調溫控溫。齊苗前以催為主。床溫保持在30—35℃,溫度超過30℃要及時揭膜降溫,薯苗長至6—7葉時,轉入煉苗為主,在氣溫不低於20℃時,揭膜煉苗,經3—5天煉苗後即可剪苗栽插。二是加強肥水管理,苗床不宜過幹或過溼,床土發白要少量澆水,保持床土溼潤,每次採苗後追施一次腐熟稀薄糞尿水,提高薯苗產量。同時注意搞好中耕除草等工作。

  ***二***薄膜覆蓋育苗。苗床不堆放釀熱物,只覆蓋塑料薄膜,這種苗床省工省料,但受天氣影響較大,床溫難以控制,排種時間比溫床育苗推遲7天左右。

  ***三***露地育苗。露地育苗不放釀熱物也不蓋膜,方法簡單,省工省料,但用種量大,出苗少而緩慢,且排種時間受當地氣候條件限制,要求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5℃才能排種,我市一般在3月下旬進行。

  三、大田栽培

  ***一***深耕與壟作

  1、深耕

  紅薯是塊根作物,土壤要求土層深厚、土質疏鬆、通氣良好、肥沃適度。深耕能加厚活土層,改善通氣性,加強蓄水能力,促進土壤養分釋放。因此,不管是平作或是壟作,深耕都是提高紅薯產量的一項重要措施。

  2、壟作

  與平作比較,壟作優點:①便於排灌,有利抗旱防漬。②加深土層,擴大根系活動範圍。③增大土壤與外界的接觸面而使受光面積增大,土壤晝夜溫差擴大。據漣源市斗笠山鎮塘溪村1999年試驗結果,紅薯高壟雙行栽培比普通栽培法畝增鮮薯540公斤,增產24%,起壟方式與規格:按1m分廂起壟***包溝***壟高30—40cm,壟面成小拱形,每壟交叉插雙行***行距40—50cm***,株距26—33cm,每畝4000—5000株,起壟時注意按水平方向進行,以防止水土流失。

  ***二***施肥

  紅薯為喜鉀作物,對氮、磷、鉀的要求為2:1:3,宜採用底肥為主,重施鉀肥的原則科學施肥。根據紅薯需肥規律和生產試驗,畝產鮮薯3000公斤左右的高產丘塊,要求畝施腐熟的廄肥3000—4000公斤,N、P、K含量30%的紅薯專用配方肥35—40公斤作底肥,底肥在起壟時施入,如平作,在翻耕時施入,追肥分兩次施用,移栽成活後新蔓長5—10cm時追施苗肥,每畝施尿素5—7公斤,對水淋蔸,移栽後50—60天,畝用10千克30%紅薯專用肥加硫酸鉀5kg結合中耕條施追入。

  ***三***合理密植

  紅薯栽插密度應根據品種、土壤肥力、施肥水平和栽插方式確定,短蔓直插密度一般畝插6000株左右,長蔓斜插宜稀,一般插2500—3500株。

  ***四***栽插

  1、栽插時間:適時早插有利增產。應掌握氣溫穩定通過18℃為栽插的上限。一般4月下旬即可栽插,確保紅薯高產,爭取在5月下旬插完。

  2、剪苗:剪苗時間要看栽插時間配合進行,一般苗高20—25cm剪苗。剪苗時要在離地2個節上平剪,隨剪隨插。

  3、栽插方法。

  主要有兩種

  ①直插

  在下透雨後土壤溼潤時進行,薯苗較短,僅4—5個節,薯苗垂直入土2—3個節,外露1—2個節。優點是插苗較深,能吸收下層水分和養分,能抗旱耐瘠,成活率高,栽插省工,缺點是下部節入土太深,通風不良結薯少,入土節不多,單株結薯數較少。

  ②斜插法

  高產栽培紅薯一般採用斜插法。要求薯苗長有5—7個節,入土2—3個節,露出2—4個節,優點是單株結薯數增加,近土表易結大薯,缺點是抗旱能力比直插稍差。

  ***五***田間管理

  1、查苗補蔸,確保全苗

  紅薯插後常因乾旱、病蟲為害或栽插不當等原因造成死苗缺蔸現象。因此,在插後3—7天要及時查苗補蔸,對補栽的薯苗要實行重點管理,趕上前苗。

  2、中耕除草

  在薯蔓滿田前,土壤裸露,易板結也易滋生雜草,中耕是這一階段特別重要的管理措施,一般進行2—3次。薯苗活蔸後進行第一次中耕,隔10—15天再中耕一次,在薯蔓滿田前完成第三次中耕。田間雜草較多的,可用蓋草能70—100ml對水50公斤噴霧進行化學除草。

  3、莖蔓管理

  不翻蔓、不提蔓。我省各地都有翻蔓的傳統習慣。理由是拉斷不定根,避免長成小薯,同時便於除草。事實證明翻蔓擾亂了莖葉自然生長狀態,造成人為機械損傷和重疊,降低光合效能,同時拉斷了不定根,減少了水分和養分的吸收,同樣制約生長,造成減產。因此,在莖蔓管理上要積極改變傳統習慣,做到不翻蔓、不提蔓。

  4、綜合防治病蟲害

  紅薯主要病害有黑斑病、根腐病和薯瘟,主要防治措施是在選用抗病品種的基礎上,注意合理輪作,田間發現病株應及時拔除,並用敵克鬆1000倍液淋蔸。蟲害主要有蠐螬、卷葉蟲、斜紋夜蛾等,注意消除田間雜草,田間蟲害嚴重時可用2.5%敵殺死500倍液進行防治。

  5、防旱、抗旱

  在適時早插的基礎上,要早追苗肥,促薯蔓早滿田,提高抗旱能力;其次是在薯蔓滿田之前搞好中耕,防土壤板結;第三是不翻蔓、不提蔓;第四有條件的地方在乾旱嚴重時可在早晨或傍晚灌跑馬水。

  ***六***及時收穫

  紅薯的收穫物塊根是無性營養體,沒有明顯的成熟標誌,紅薯的收穫期主要由氣溫決定。一般在當地平均氣溫下降到15℃左右開始收穫。我市一般在10月中、下旬初霜前收穫為宜。收穫過早,縮短了塊根膨大時間,產量和出粉率低,同時較高溫度下收穫的薯塊容易引起“燒窖”,不能安全貯藏。收穫過遲,低溫影響降低薯塊澱粉含量,糖分含量增加,出粉率降低,耐貯性降低。

  紅薯收穫應注意的問題

  紅薯是無性繁殖營養體,沒有明顯的成熟標準和收穫期,但收穫得早晚,對紅薯的產量、留種、貯藏、加工利用和輪作換茬都有影響。收穫過早,會顯著降低紅薯的產量;收穫過晚,紅薯常受低溫冷害的影響,不耐貯藏,切幹率下降。因此,紅薯必須適時收穫。

  紅薯的收穫適期,應根據氣候條件、安全貯藏時間和下茬作物的安排等確定。地溫在18℃左右,紅薯重量增加很少; 地溫在15℃左右,紅薯停止膨大;地溫長時間在9℃以下,就會發生冷害。因此,一般在地溫18℃時就開始收刨紅薯,在枯霜前收刨完畢。切幹用的春紅薯或騰茬種冬小麥的一般在寒露前收刨;留種用的夏紅薯在霜降前收刨;貯藏食用的紅薯稍晚一些收刨,但在枯霜前一定要收完。

  土壤過幹或過溼,對紅薯收穫均不利。過幹,土壤含水量減少,地溫變化大,紅薯易受冷害,且不易收刨。過溼,土壤含水量過多,紅薯不僅不易收刨,而且含水量大,收穫後不耐貯藏。土壤過溼時應先割去紅薯莖蔓,晒幾天,待土壤稍幹再收刨。

  留種用的夏紅薯,宜在晴天上午收刨,在田間晒一晒,當天下午入窖,不要在地裡過夜,以免遭受冷害。

  紅薯收刨後,可在地裡進行選薯,去掉病、殘及水漬的薯塊,並按不同用途和品種分別貯藏。從收刨到貯藏過程中,要儘量減少翻倒次數,並要注意輕拿、輕放、輕裝、輕運,以免碰傷薯皮。


猜你感興趣:

1.種植紅薯的前景如何

2.紅薯的功效與作用

3.做紅薯的方法

4.紅薯的營養價值與做法

5.紅薯的種植方法

6.番薯的功效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