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扁豆的藥用價值

  白扁豆,為一年生纏繞草本植物扁豆的成熟種子。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供大家參考!

  

  關於白扁豆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南朝齊樑間陶弘景著的《名醫別錄》。明李時珍著的《本草綱目》說:“取硬殼白扁豆,連皮炒熟,入藥”,“硬殼白扁豆,其子充實,白而微黃,其氣腥香,其性溫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人太陰氣分,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濁,故專治中宮之病,消暑除溼而解毒也。其軟殼及黑鵲色者,其性微涼,但可供食,亦調脾胃。”

  衛生部藥典委員會編的《中國藥典》也說:白扁豆“健脾胃,清暑溼。用於脾胃虛弱、暑溼洩瀉、白帶”。總之,白扁豆一身是寶,它的果實***白扁豆***、果皮***扁豆衣***、花、葉均可人藥。其性味甘微溼,入脾胃二經,有補脾胃,和中化溼,消暑解毒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弱、洩瀉、嘔吐、暑溼內蘊、脘腹脹痛、赤白帶下等病,又能解酒毒。

  白扁豆的形態特徵

  白扁豆,一種農作物,一年生纏繞草質藤本。莖光滑。羽狀三出複葉,小葉3,頂生小葉寬三角狀,側生小葉斜卵形,托葉小,披針形。總狀花序腋生,直立,花序軸粗壯;花2至多朵;小苞片2,脫落;萼闊鍾狀,萼齒5,不等;花冠蝶形,白色或紫紅色,長約2釐米,旗瓣基部具耳。

  莢果倒卵狀長橢圓形,微彎,扁平,長5—7釐米;種子2—5,白色或紫黑色,長約8毫米。花期7—8月,果期9一10月。成熟後呈扁橢圓形或扁卵圓形,長約0.8-1.2cm,寬0.6-0.9cm,厚0.4-0.7cm。表面黃白色,平滑而光澤,一側邊緣有半月形白色突起的種阜,約佔周徑的1/3—1/2,剝去後可見凹陷的種臍,緊接種阜一端有1珠孔,另端有短的種脊。質堅硬。種皮薄脆,內有子葉2枚,肥厚,黃白色,角質。嚼之有豆腥氣。花期7-9月;果期9-11月。

  白扁豆的生長習性

  白扁豆喜溫暖溼潤氣候,怕寒霜,受霜害後,輕者影響生長,重者死亡。苗期需潮溼,應注意澆水。花期要求乾旱,空氣和土壤溼度大,容易落花。喜歡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上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