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大學生文學藝術修養的培養途徑

  對大學生進行文學藝術修養的教育,有利於提高大學生的語言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及審美能力。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文章內容。

  

  1、開設文學藝術課程

  文學藝術課程,實質是指鑑賞文學經典作品的課程。在課堂教學中,挑選優秀、經典的中外文學作品進行分析與鑑賞,尤其是要將作品中的精神、思想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從中獲得啟發,感受到文學作品的藝術美。同時,在課堂上應讓學生積極發言,表達自己對文字作品的理解與感受,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的自我表達能力。對於文學藝術課程的教學模式可以依據學生與學校的具體情況來設定,以自由形式為主,最終提高學生的文學藝術修養。

  2、編寫科學適用的教材

  提高大學生的文學藝術修養,主要是指拓展大學生的知識視野,使大學生的思想、情感、鑑賞能力得到提高。在編寫教材時應注重文理學科的滲透,根據當代大學生現有實際水平編寫科學適用的教材,完善大學生的知識結構,注重對人文素質類教材的編寫,進而提高大學生對人文知識的興趣,加強對大學生文學藝術修養的培養。

  3、充分發揮校園文化藝術活動的作用

  各高校應開展豐富多樣的校園文化藝術活動,營造積極有趣的文學氛圍,開展人文藝術節、沙龍活動如書法、繪畫、舞蹈、歌唱等,社團文化藝術節,舉辦各種人文、藝術講座文學、音樂、美術、電影等等,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到校園文化藝術活動中,從中收穫快樂與知識。同時,在校園環境中也可以營造一種文學氣息,如在校刊、黑板報上可以開設文藝專欄,讓有才能的學生在上面任意施展才華;在校園建築中可以增添文學藝術形式,小橋、亭子等都能營造出文學氛圍,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文學藝術的陶冶。

  4、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提高文學藝術修養

  在教學中提倡理論要與實踐相結合,課堂教學中教師已經對學生進行了文學藝術的理論知識的薰陶,所以要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文學藝術等人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掌握實際應用能力,從實踐中使自身的文學藝術修養得到進一步的提高,使文學藝術修養通過學生的言行舉止中表現出來,以展現大學生的整體人文素質與人文魅力。

  當代大學生文學藝術修養的教育意義

  1、文學藝術修養可能提高大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語言運用能力包括:聽、說、讀、寫四項基本能力,人們通過語言來實現情感交流與傳遞思想見解,在現實生活中語言佔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而如何提高大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可以通過文學藝術修養來實現,教授學生從文藝作品中獲得啟發。如文學作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語言素材,作品中具有豐富的詞彙、句式及表現方法,學習和欣賞文學作品,學生可以從中獲得使用語言文字的技巧,語感得到提高,從而更好的表達自己的觀點、想法與情感。此外,通過分析文學作品,能夠讓學生掌握立意論證、文章佈局等技巧,學生具有較高的文學與藝術修養,有助於學生更好的利用文學與藝術傳情達意,從而實現更好、更有效的溝通與交流。

  2、文學藝術修養可以提高大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優秀的文學作品具有豐富的哲理,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對學生進行文學藝術的薰陶,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愛因斯坦曾表示,藝術比知識更有想象空間,利於拓寬人的思維,無限的想象力推動著知識的進化。在實際教學中,將文學藝術的形象思維與科學的邏輯思維相結合,進而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探究能力與創造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文學藝術修養可以提高大學生的審美能力

  大學生的審美能力是伴隨他們文學藝術修養的提高而提高,文學藝術使大學生的審美意識與審美範圍逐漸擴大,涉及到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居里夫人曾認為對科學研究與探討的過程是對美的探尋,而實際上的確如此,理論的研究與技術的創造本身就極具審美情趣,科學技術的發展為人類創造了更多美的奇蹟。而對大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實際是指對他們進行職業崗位的審美培養,使大學生熱愛自己今後從事的崗位,通過文學藝術修養在崗位中發現美、創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