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早期家庭教育方法

  近年來,許多兒童教育家把1~3歲看做是早期兒童智力開發的“關鍵年齡”,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幼兒家庭教育方法

  一:規勸

  當孩子與同伴吵架和爭吵的時候,或者是對待長輩沒有禮貌的時候,此時的父母就要放下手上的工作,走到孩子的身旁,讓寶寶意識到你一直都在關注他,並且詢問以及耐心聽完孩子這樣做的理由,再將正確的思想觀念傳遞給寶寶,記住一定要讓寶寶學會在適當的時候說“請、謝謝、對不起”。

  二:打手心

  很多家長在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一般都只是隨口說說敷衍一下,有些則會大打出手,其實這樣都是不對的,家長如果想要讓孩子意識到錯誤的根本性,通過打的方式讓他重視起來,那麼可以用輕微的打手心來表現,用報紙製作一紙棒,外觀可包上一層裝紙;賦予它一個名稱,如警惕棒、陳家棒;放在固定的地方作為警惕。

  三:罰站

  面對頑皮沒規矩的孩子,方法不能太強硬也不能太弱,利用罰站來懲罰他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家中選擇一個固定的位置讓犯錯的孩子固定站在那,並且計時處罰時間,在罰站完後,要告訴孩子受處罰的原因,讓孩子自己知道做錯的原因。

  四:幫忙做家務

  對於從小就沒有規矩的小孩來說,家長們在處罰教育的方法中,可以運用幫忙做家務的方法,因為這樣能夠在孩子接受懲罰的時候還能學習清理和養成整潔的習慣,同時還能訓練孩子養成物歸原處的習慣。

  幼兒早期家庭教育技巧

  寶寶哭時別抱他。在簡醫生看來,愛哭的寶寶都是爸媽慣出來的。因為新生嬰兒聽不懂語言,要靠條件反射來“訓練”。在排除尿床、飢餓等因素後,如果孩子一哭就把他抱起來,很容易形成負性反饋;只有當他乖乖不鬧時抱起來,才能讓寶寶明白,什麼樣的行為大人喜歡。

  晚上不用頻繁餵奶。很多媽媽晚上要給孩子喂2―3次奶,但正常人晚上並不需要多次進食,包括小嬰兒。不用擔心寶寶晚上會捱餓,讓他好好睡一覺比把孩子弄醒餵奶要重要得多。因此,只要沒有餓醒的表現,就可以讓寶寶一覺睡到自然醒。

  讓寶寶學會自己睡覺。嬰兒的大部分時光都需要在床上度過,可床是不會自己搖動的。因此,要想寶寶學會享受躺在床上的快樂時光,家長並不需要抱起嬰兒用力搖晃、來回走動等,更不要這樣哄孩子睡覺,把他輕輕放在床上就好。

  不要把寶寶捂成“粽子”。爸爸媽媽要相信寶寶自身的抵抗力,當大人們穿2件衣服時,寶寶並不需要穿3件。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需要不斷鍛鍊和增強抵抗力,因此,家長有時得“狠下心”,讓他自己適應環境變化,而不是裹得一層又一層。

  寶寶洗澡少用沐浴露。小嬰兒雖然聞上去滿身奶腥等味道,但實際上“只要洗掉汗水和細菌就會健康”。再名牌的嬰兒產品都不如清水健康、自然,給寶寶洗澡要儘量少用沐浴露、洗髮水,或一個星期只用一到兩次。

  別破壞寶寶的專注力。哪怕再小的寶寶玩玩具或看圖畫書時,大人最好也別輕易打斷他,哪怕比預計的餵奶時間晚一點也沒有關係。從小保護孩子的專注力,有利於他們長大後集中注意力做任何事情。

  慢慢走路,小聲說話。大人的言傳身教對孩子至關重要,如果你想培養一個優雅懂禮貌的孩子,那麼請不要在家中大吼大叫,讓孩子從小感受平和、安寧的環境。

  批評孩子一天不能超過兩次。很多家長批評孩子時,喜歡大加譴責,或者把小問題擴大化,這對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可能造成很大打擊。建議家長批評孩子每天只說一到兩次,不要逢事就說,有的錯誤孩子可能馬上就能自己明白,並不需要家長再次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