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的藥用價值及功效作用

  大黃是常見的蓼科大黃屬多年生草本,氣清香,味苦而微澀,嚼之粘牙,有砂粒感。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大黃的藥用價值和功效作用,希望對你有幫助。

  大黃的藥用價值

  1、治大便祕結:大黃二兩,牽牛頭末五錢。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有厥冷,用酒調三錢,無厥冷而手足煩熱者,蜜湯調下,食後微利為度。***《素問病機保命集》大黃牽牛丸***

  2、治洩痢久不愈,膿血稠粘,裡急後重,日夜無度,久不愈者:大黃一兩,細銼,好酒二大盞,同浸半日許,再同煎至一盞半,去大黃不用,將酒分為二服,頓服之,痢止。一服如未止,再服,以利為度,服芍藥湯和之,痢止,再服黃芩湯和之,以徹其毒也。***《素問病機保命集》大黃湯***

  3、治產後惡血衝心,或胎衣不下,腹中血塊等:錦紋大黃一兩,杵羅為末,用頭醋半升,同熬成膏,丸如梧桐子大,用溫醋化五丸服之,良久下。亦治馬墜內損。***《千金方》***

  4、治久患腹內積聚,大小便不通,氣上搶心,腹中脹滿,逆害飲食:大黃、芍藥各二兩。上二味末之,蜜丸,服如梧桐子四丸,日三,不知,可加至六、七丸,以知為度。***《千金方》神明度命丸***

  5、治時行頭痛壯熱一二日:桂心、甘草、大黃各二兩,麻黃四兩。上四味,治下篩,患者以生熱湯浴訖,以暖水服方寸匕,日三,覆取汗,或利便瘥。丁強人服二方寸匕。***《千金方》水解散***

  6、治眼暴熱痛,眥頭腫起:大黃***銼,炒***、枳殼***去瓤,麩炒***、芍藥各三兩,山梔子仁、黃芩***去黑心***各二兩。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後臨臥服。***《聖濟總錄》大黃湯***

  7、治心氣不足,吐血衄血:大黃二兩,黃連、黃芩各一兩。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金匱要略》瀉心湯***

  8、治虛勞吐血:生地黃汁半升,川大黃末一方寸匕。上二味,溫地黃汁一沸,納人黃***末***攪之,空腹頓服,日三,瘥。***《千金方》***

  9、治奶癰:川大黃、粉草各一兩。上為細末,以好酒熬成膏,傾在盞中放冷,攤紙上貼痛處,仰面臥至五更。貼時先用溫酒調***服***一大匙,明日取下惡物,相度強弱用藥,羸弱不宜服。***《婦人良方》金黃散***

  10、治癰腫振焮不可觸:大黃搗篩,以苦酒和貼腫上,燥易,不過三,即瘥減不復作,膿自消除。***《補缺肘後方》***

  11、治口瘡糜爛:大黃、枯礬等分。為末以擦之,吐涎。***《聖惠方》***

  12、治凍瘡面板破爛,痛不可忍:川大黃為末,新汲水調,搽凍破瘡上。***《衛生寶鑑》如神散***

  大黃的功效作用

  1、大黃具有很強的抗感染作用、抗衰老抗氧化作用、能夠調節免疫、抗炎、解熱作用、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降血脂、止血作用、抗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促進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利膽、保肝、瀉下作用。

  2、大黃有抗感染作用,對多種革蘭氏陽性和陰性細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最敏感的為葡萄球菌和鏈球菌,其次為白喉桿菌、傷寒和副傷寒桿菌、肺炎雙球菌、痢疾桿菌等。

  3、大黃能增加腸蠕動,抑制腸內水分吸收,促進排便。

  4、還有止血、保肝、降壓、降低血清膽固醇等作用。

  5、生大黃能夠夠瀉熱通腸,逐瘀通經,涼血解毒。用於瘀血經閉,跌打損傷,溼熱黃疸,血熱吐衄,實熱便祕,積滯腹痛,腸癰腹痛,瀉痢不爽,目赤,咽腫,癰腫疔瘡,外治水火燙傷;上消化道出血。大黃炭涼血化瘀止血。用於血熱有瘀出血者。

  大黃的民間傳說

  1.從前有個黃姓郎中,承襲祖業擅長採挖黃連、黃耆、黃精、黃芩、黃根這五種藥材為人治病,被譽為“五黃先生”。每到三月,郎中便進山採藥,為此常借宿在山上農戶馬峻家中,至秋末方才離開。馬峻一家三口對他善待有加,久而久之便與馬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有一年馬家遭了火災,房子財物被燒光,馬峻妻子被燒死,剩下爺兒倆傷心地住山洞去了。郎中費了很大氣力才找到父子倆,他對馬峻說:“你帶著孩子跟我採藥吧!”於是他們終日相伴,以採藥、賣藥、治病為生。漸漸地,不識藥性的馬峻也熟悉了五黃藥,有時郎中不在家,他偶爾學著為人治病。

  有一年夏天,一位孕婦身體虛弱,骨瘦面黃,因瀉肚子來求醫。恰巧郎中不在,馬峻把治瀉的黃連錯給成了瀉火通便的黃根,結果孕婦服後大瀉不止,差點沒命,胎兒也死了。這事被告到縣衙,縣老爺立刻命人捉拿馬峻,要以庸醫害人治其罪。這時,郎中趕忙跪在堂前,懇求縣老爺判自己的罪,說馬峻是跟他學的醫;而馬峻心裡更是難過,自願領罪受罰。這樣一來,縣老爺反而十分敬佩他倆的情誼,想想這五黃先生也素有聲名,而孕婦身體羸弱,孕期也短,就責罰兩人賠孕婦家一些銀兩,把他們放了。不過縣老爺最後對郎中說:“你那五黃藥的“黃根”既然比其它四樣藥厲害,應該改個名兒,免得日後混淆再惹禍。”郎中深深點頭,回家便把黃根改叫“大黃”,以便區別,後來這名字就漸漸地傳開了。

  2.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的漢學家們根據中國《二十五史》寫出了「大黃史」,列出它們在各個朝代的故事。十八世紀六、七十年代,大黃由中國和俄國傳入歐洲,併成為食用植物。十八世紀末,緬因州的一名種菜農民把大黃的種籽由歐洲帶來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