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冬季如何養生

  冬天是老人一年中比較難捱的季節,又是進補的季節,那麼,?接下來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吧。

  老人冬季進補註意事項

  1、針對冬令食慾較旺盛,吸收功能較好的特點,要適當選擇高熱、高營養、味濃色重、補益力強的食物進補,如羊肉、狗肉、牛肉、雞肉等動物性補品。

  2、要根據自身情況,確診虛證所在,在專業的中醫大夫指導下有針對性地進行滋補,並堅持在整個冬天都進行。

  3、若本身原已有病,選用進補之物要適當,最好遵照醫囑,不可盲目進補。比如糖尿病人,可用生晒參等作為進補品,但忌用甘草及含糖較多的藥物。凡血脂過高、動脈硬化,有冠心病、膽囊炎、痛風等疾病者,則不可應用高蛋白、高脂肪、多糖分的藥物和食品,如甲魚、阿膠、桂圓、牛鞭、鹿蹄筋等。因為進食這類食品和藥物,反而會助長病情發展,使血脂增高、血黏度增加、血中尿酸增多、血壓升高,結果越補越糟。

  4、選用藥酒進補不宜太久。可供老人選用的藥酒有:十全大補酒、枸杞酒、苡仁酒、山藥酒、蔘茸藥酒、人蔘藥酒、蟲草補酒等。一般每日1-2次,每次半兩左右。但老人應注意,古代醫家有“冬服藥酒兩三劑,立春則止”的主張,加之考慮到市售藥酒大都度數偏高,以及長期飲酒對肝臟的影響,因此藥酒並非飲的越久越好。

  5、藥物進補要注意防上火。冬季常用補藥有:紅參、鹿茸、鹿胎、杜仲、山藥、胡桃仁、龍眼肉、銀耳、當歸、制首烏、枸杞子、黃芪、黨蔘、白朮、菟絲子、黑豆、黑芝麻等。其中胡桃仁、枸杞子、銀耳、黑芝麻,既是補益食物,又是藥用良品,藥性平和不燥熱。冬季進補尤應注意,未經醫囑不可擅自過服紅參、鹿茸、鹿胎、紫河車***胎盤***等溫熱補品,以免因藥物溫燥太過而致口舌生瘡、咽喉腫痛、口臭口乾、流鼻血、大便祕結,或令血壓驟升導致中風。

  老人在冬天養生宜與忌

  宜:

  1、生活規律,起居有常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載: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早睡以養人體陽氣,保持溫熱的身體;遲起以養奶氣,日出而做,以避嚴寒,求溫暖。衣著要暖和、寬鬆、柔軟。腳要保暖,睡前用溫水洗腳,並搓腳心100-200次,以補腎健腦。總之,冬季宜養藏為本,強腎助陰,以順應自然。禦寒健身。

  2、飲食調攝,科學合理

  冬季飲食之味宜減鹹增苦,因為 腎主鹹味,心主苦味,鹹能勝苦,故以補心氣、固腎氣。飲食宜溫熱,但不可過熱。忌食生冷和粘硬食物,以防損傷脾胃。民諺雲:冬朝勿空心,夏夜勿飽食。因此,早上可煨生薑服少許,以驅風禦寒。還要注意維生素A、維生素B2、維生素C的攝取,適量食胡蘿蔔、油菜、菠菜、綠豆芽、棗、核桃仁等。所謂:“藥補不如食補”。陰虛之人應適當多食些羊肉、雞肉、鵝肉,以補虛益氣、養胃生津。

  3、加強鍛鍊,增強體質

  中醫素有食補不如氣補之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氣補或動一動就是運動。冬季晝短夜長,陽光微弱,應多在室外鍛鍊,以補陽光照射不足。在冷空氣中活動可增強神經調節機能,提高造血功能和抵抗力,但鍛鍊不宜出大汗,以防感冒。避免在大風、大霧、雨雪等惡劣天氣中鍛鍊。

  忌:

  一忌外出過早

  冬季的早晨,室外是一天溫度最低的時候,所以外出最易引起感冒,甚至誘發心腦血管病,因此老人最好選擇上午10點以後到室外鍛鍊。

  二忌日晒過長

  日晒過長會損傷面板,破壞人體的自然屏障,使大氣中有害的化學物質、微生物侵襲人體,造成感染,還可引起視力減退。

  三忌洗浴過長

  冬季空氣乾燥寒冷,許多老年面板乾燥脫屑、瘙癢,誤以為是由於不清潔所致,於是每天洗浴一次,結果越洗面板越乾燥脫屑更多。其實老人冬季5、6天洗浴一次最宜。

  四忌活動過劇

  適當的體育運動是強身健體、防病抗老的重要手段,但老人不宜做劇烈運動,要選擇合適的運動專案,如慢跑、騎自行車、打太極拳等。若運動後頭暈、頭疼、四肢乏力、胸悶氣短、失眠多夢,那就說明運動量過大,要注意減少運動量,甚至暫時停止運動。

  五忌取暖失度

  冬季天寒地凍,老人怕冷,喜歡用熱水袋貼身而臥,這樣會引起面板紅斑或燙傷,所以只要室溫達到18~25攝氏度即可。

  六忌矇頭睡覺

  有些老人冬季喜歡捂頭睡覺,以為這樣可以暖和些,殊不知這樣一來被窩內的氧氣含量會逐漸減少,而二氧化碳等廢氣逐漸增加,使正常的呼吸運動受到影響,甚至造成窒息,或因缺氧誘發心腦血管病。因此正確的睡眠方法是:右側臥位,低枕,頭露被外,雙腿屈伸。

  七忌嗜煙好酒

  冬季老人喜歡邊吸菸邊聊天邊看電視,由於冬季關門閉戶,煙霧不易外散,對人體十分有害。長期煙霧蓄積對人體影響更大。有的老年人喜歡喝酒禦寒,往往貪杯成癮,經常酩酊大醉。由於冬季室內外溫差較大,酒後體虛,外寒之邪乘襲,寒熱錯雜,給心、腦、肺造成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