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臘八粥會怎麼樣

  臘八節因臘日而來,是農曆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日期為臘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那麼臘八節是要吃臘八粥,不吃會怎樣?讓小編來告訴你吧。

  

  臘八粥

  據說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

  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閤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 臘八蒜

  臘八蒜就是在陰曆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製蒜,將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裝入小壇封嚴,至除夕啟封,蒜瓣湛青翠綠,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撲鼻而來,是吃餃子的最佳佐料,拌冷盤也可以用,味道獨特。

  · 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就脫盆冰並把冰敲成碎塊。據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後一年不會肚子疼。

  · 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前後,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晒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晒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 臘八面

  中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麵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意味著春節將要到來,

  年味兒也一天比一天濃。

  在家裡,總有人早已做好粥在等你

  帶著新年的祈盼,對生活的熱情,

  共享一碗冒著熱氣,香甜的臘八粥。

  臘八這日,若無法與家人同食臘八粥,

  別忘了打一個電話,說幾句問候的話語。

  臘八粥,不吃也不會怎樣

  但每碗都摻著濃濃的愛,

  莫要辜負,這一碗粥的溫暖!

  “臘”的含義有三:

  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

  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

  三曰“臘者,逐疫迎春”。

  自上古起,臘八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祈求豐收和吉祥。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蜡”;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

  《祀記·郊特牲》說蜡祭是“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臘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塊,和米共煮一鍋,是合聚萬物、調和千靈之意。

  關於臘八節的歷史故事

  · 懷念岳飛

  當年,岳飛率部抗金於朱仙鎮,正值數九嚴冬,岳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眾百姓相繼送粥,岳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千家粥”,結果大勝而歸。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飛死後,人民為了紀念他,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終於成俗。

  · 朱元璋故事

  據說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牢監裡受苦時,當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穀雜糧。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這鍋雜糧粥為臘八粥。

  後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做了皇帝,為了紀念在監牢中的特殊日子,他把這一天定為臘八節,把自己那天吃的雜糧粥正式命名為臘八粥。

  · 祭祀

  古代祭祀的物件有八:先嗇神神農、司嗇神后稷、農神田官之神、郵表畦神始創田間廬舍、開路、劃疆界之人、貓虎神、坊神堤防、水庸神水溝、昆蟲神。

  到了明清,祭祀祖靈、歡慶豐收和驅疫禳災,而成為臘八節的主旋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