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國證券市場的論文

  我國證券市場起步比較晚,還存在一系列的不足。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析中國證券市場的監管》

  關鍵詞:中國證券市場;證券監管;杭蕭鋼構事件

  摘要:證券市場的監管是國家規範證券市場的有效手段。我國證券市場起步比較晚,還存在一系列的不足。本文以最近被證券市場炒的沸沸揚揚的杭蕭鋼構事件為案例,談談作者對中國證券市場的監管的一點看法,尋求更好的監管中國證券市場。

  一、引言

  證券監管是指證券市場管理機構運用行政、經濟和法律手段,對證券的發行、交易以及證券經營機構等市場主體及其行為的規範性的監督管理活動。多年來,證券市場發展的經驗教訓表明,市場與市場主體的成熟與否與證券監管的成熟與否是相輔相成的。伴隨著金融對外開放,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必將面臨新的

  機遇與挑戰,而有效的市場監管就顯得尤為重要。杭蕭鋼構事件充分說明了如何建立適應我國的證券監管體制,已成為一項十分急迫的任務。

  二、杭蕭鋼構事件

  一事件概況

  從2007年2月12日起,杭蕭鋼構600477就開始連續漲停,直至3月16日已經連續10個漲停期間包括2次臨時停牌,漲幅超過159%。其背後究竟怎麼樣呢?

  2月12日到2月14日3個交易日,杭蕭鋼構連續3天漲停板,期間並無任何訊息披露,直至15日因《上海股票交易所上市規則》中相關規定公司股票價格連續三個交易日內日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達到20%,出現異常波動臨時停盤一個小時,公司公佈了“公司正與有關業主洽談一境外合作專案,該意向專案整體涉及總金額摺合人民幣約300億元”,而15日這一天公司的股票基本屬於無量漲停。不論公司公佈的訊息的準確於否,真實於否,僅以上所說我們是否就應該好好的想想,為什麼在上市公司沒有任何訊息披露的情況下其公司股票就能創下連續3天漲停?這其中是否就就包含了我們常說的內幕操作?莊家在之前震盪

  中就首先吸收好了籌碼,之後就開始強力拉昇?之後的連續無量漲停,到3月16日之後就停盤至今前後一共10個漲停板,尤其引人注目的是3月16日當天的成交量361451手即3514.51萬股,為平時成交量的3倍,成交金額為38831.15萬元,其換手率達到了驚人的34.23%!一個上市公司的股票一天的換手率達到?34.23%?相信每個股民都知道這個意味著什麼。是否莊家獲利出貨呢?的確,34.23%的換手率已經足夠讓莊家順利出手持有的大多數股票,獲利抽身。這些都值得我們這些中小股民仔細的思考一下,並且思考一下中國證券市場資訊不對稱問題。杭蕭鋼構的股票自3月19星期一起被上海證券交易所臨時停牌,中國證監會的高層人員透露說“哪天把問題說清楚,哪天才復牌”。為什麼在上市股票都已經出現了10個漲停後有關部門才有所發現,才對其臨時停牌,準備解決問題?為什麼不在其股票出現異動的時候就有所表示呢?從這裡我們應該對我國證券市場的監管的有效性提出置疑。

  二焦點關注

  事件目前還在調查之中,事實的真相我們還無法過早的下結論。但是引人關注的一個焦點是,安哥拉駐華使館表示:從沒有聽過杭蕭鋼構這個公司。這是不是意味著杭蕭鋼構在開“國際玩笑”?其中對杭蕭鋼構鉅額訂單的質疑聲中,長江證券及其兩個營業部也成為關注焦點之一。據市場分析人士介紹,股票如果開盤即被巨量買單封住漲停,投資者買中機會非常小,類似於新股中籤。因此,杭蕭鋼構的最佳買入時機在2月12日前或者2月12日、13日開盤時候。上海證券交易所2月14日公佈了杭蕭鋼構2月12日到14日的交易資訊,長江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杭州市建國中路證券營業部的成交額名列前三個交易日累計買入金額之首,三日累計成交額高達以3563.87萬元。同時有媒體報道,2月13日,長江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上海東方路證券營業部以?1207.31?萬元的成交額名列當日買入席位第一名,而到了2月14日,累計買入額前五名的營業部中已經不見長江證券上海東方路證券營業部的身影。在杭蕭鋼構停牌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3月16日,上交所公佈資料顯示,該營業部又以7970.63萬元的賣出額名列當日賣出席位第一名。另外,長江證券曾接管大鵬證券,而大鵬證券又是杭蕭鋼構IPO的主承銷商之一,現在長江證券兩個營業部出現的這種巧合,為市場傳言的“內幕交易”提供了想象的空間。

  三證券市場監管現狀分析

  首先,在二級市場上,機構投資者往往利用其資金優勢、持股優勢和資訊優勢,蓄意操縱股價,或散佈虛假資訊,引誘中小投資者跟風操作,致使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受損。由於缺乏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的有效機制,相關的法律法規仍然比較欠缺。因此,證券的監管就缺乏有效行,使得有關部門不能及時的做好監管

  工作。而且監管機構執法成本高昂,懲處缺乏威懾力,處罰結果執行難。在杭蕭鋼構事件中,我們隱隱約約看到了長江證券以及背後的莊家利用資訊優勢,蓄意操縱股價,散佈虛假資訊,並且在最後的時候引誘中小投資者跟風操作,在3月16日臨時停牌前最後一個交易日使得中小投資者跟風買進股票,致使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受到了嚴重的損害。

  其次,證券交易所和證券業協會的自律性功能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1997年8月,深圳和上海兩個證券交易所劃歸中國證監會直接管理,證券交易所既是中國證監會的監管物件,又是中國證監會的下屬機構。這種關係使證券交易所在組織市場和管理市場方面喪失了應有的獨立性,不利於確立證券交易所對其會員和上市公司監管的權威性和有效性,影響了證券交易所自律性管理功能的充分發揮,也大大限制了交易所在市場發展、市場創新方面的引導與推動作用。

  第三,監管人員是法律的執行者和實施者,有沒有足夠數量的監管者、監管者的素質是否符合有效監管的要求,將直接影響監管能否及時到位以及監管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從現狀看,儘管我們每年都在擴充證券監管人員隊伍,採取各種方式加強對監管人員的培訓,提高其監管水平,但目前證券市場監管人員的素質和數量還不能滿足市場規模迅速擴充套件和證券業務日益複雜的現狀。

  最後,證券市場的監管過於依賴官方的監管機構,這是政府糾正市場缺陷的一種做法,但並不能解決全部問題。這是因為,在中國目前的經濟體制下,政府並沒有完全超然物外。政府更多的目的是把證券市場當成一個政策工具,或者是用以推動經濟改革,解決經濟改革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如幫助國有企業脫困;或者是促進實現巨集觀經濟政策目標,如利用證券市場調節巨集觀需求。這樣,中國的證券市場就不是作為一個純粹的市場在運行了。

  由杭蕭鋼構事件我們可以看出,我國的證券市場的監管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其監管力度還不夠有效。並且其監管效率也十分有限,與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的要求還存在明顯的差距,也與國外發達的證券市場也有很大的差距。由於證券市場的高風險和市場監管的複雜性,呼喚著更高的監管能力和監管效率。尤其是對正處於轉型期的新興的中國證券市場,需要以更嚴格和有效的監管作為呵護市場的基本手段。

  三、如何加強證券市場監管

  總之,10年多來,中國證券市場監管能力和執法水平是不斷完善和提高的過程。同樣不容否認的是,中國證券市場的監管能力和執法水平還存在明顯的甚至是嚴重的不足,對此,應有清醒的認識。

  一在資訊披露制度上的市場監管

  這需要完善資訊披露制度健全的資訊披露制度和統一的市場監管體制。杭蕭鋼構事件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資訊不對稱引起的。要改變這一現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完善:

  1、加強對上市公司資訊披露的監管。年度報告和中期報告是上市公司披露資訊的重要方式,臨時報告是上市公司的資訊渠道,故應對上市公司上述三種報告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加以嚴格的審查。

  2、加強對媒體資訊披露的監管。媒體資訊披露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資訊內容缺乏權威性和可靠性,而且往往誤導投資者;資訊內容一般沒有深度加工,資訊大量重複,價值不高;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這種狀況應該儘快得到重視並改善。

  3、保證資訊披露的時效性和資訊分佈的均勻性。證監會和交易所在加強對上市公司資訊披露監管的同時應建立資訊即時公佈制度,並保證資訊傳輸的通暢性。

  4、證監會應籌備建立全國性的中央資訊釋出系統,以保證資訊披露的統一性、準確性和均勻性。

  二加強風險意識

  與此同時還要強化風險意識,中小投資者跟風現象在這個事件中表現十分明顯,看到莊家大單封住好幾個漲停就盲目的尾隨其後,結果受損失的還是投資者本身。在我國目前證券市場風險的防範與控制在我國證券市場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風險:

  1、上市公司經營效率低下的風險。上市公司業績是股票價值的基礎,上市公司業績普遍低下,股市盈利過高,必然造成泡沫經濟,這方面我國的股市存在潛在的危機。

  2、證券經營機構的經營風險。證券經營機構的經營風險有資本金少、規模小、券商抵禦風險的能力小、券商違規經營普遍如為投資者透支、操縱市場、內幕交易、風險資產比重小等。

  三證券監管部門要要提高自身監管工作能力作為證券監管部門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堅持在規範中求發展、發展中促規範的原則,完善證券管理制度。

  2、進一步加強對證券中介機構和機構投資者的監督管理,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紀的市場行為。

  3、發展投資基金,培育規範、穩定、理性的機構投資者。

  4、積極穩妥地推進金融體制改革,加快發展和完善金融市場,拓寬企業的商業融資渠道和民眾的投資渠道,提高金融產業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