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需要注意什麼

  秋分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點,所以稱之為秋分。正如春分一樣,太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晝夜時間的長短再次相等。天文學則把秋分作為夏季的結束和秋季的開始。下面跟小編一起來看看。

  一、秋分後需注意

  秋分以後,降水的次數增多,“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好穿棉。”秋分之後,我國北方地區開始播種冬小麥,南方地區開始播種水稻。從秋分節氣開始,秋燥的症狀由溫燥轉入涼燥。秋分以前天氣有暑熱之餘氣,稱之為溫燥;秋分之後天氣漸漸顯露寒涼,稱之為涼燥。當然溫燥與涼燥還與人的體質有關。涼燥的特點與溫燥不同,它表現為發熱比較輕,而惡寒較重,頭痛,鼻塞,無汗,咽喉發癢或幹痛,口乾脣燥,咳嗽,吐清稀痰,舌苔薄白而乾等。在治療方面,中醫常把“涼燥”當成“小傷寒”考慮,所謂“小傷寒”就是寒性感冒,常常會用桂枝湯、荊防敗毒散治療。只是在治療方藥中也要加一點養陰潤肺藥,如沙蔘、玉竹、麥冬、百合等,以防辛溫藥傷陰。

  二、秋分需吃這些

  深秋飲食方面的養生,應以平衡陰陽為主線。在將要進入冬季的時節,可以食用一些溫性食物,以補充人體的陽氣,以備冬季陽氣用事。但也不可過於辛溫、燥烈,否則會傷及肝腎之陰。肝腎之陰耗傷多了,陽氣沒有歸藏之處,豈不成了“孤陽”了。常用的溫性食物有大棗、胡桃仁、大蒜、生薑、櫻桃、石榴、杏、板栗、韭菜、龍眼、雞肉、海蔘、羊肉、鵝蛋、荔枝等。涼性食物有西瓜、香蕉、甘蔗、白梨、菱角、荸薺、絲瓜、苦瓜、黃瓜、冬瓜、白蘿蔔、蓮藕、竹筍、馬齒莧、芹菜、海帶、螃蟹等。還有一些平性食物,這類食物不偏溫,不偏涼,有點中性。如無花果、白果、百合、花生、黑芝麻、黑白木耳、黃花菜、土豆、黃豆、扁豆、圓白菜、芋頭、大頭菜、黃魚、豬蹄、鵝肉、鵪鶉蛋、蜂蜜、牛奶等。

  三、秋分需保胃

  在涼燥主氣的時節,易發胃腸病或使舊有的胃腸病復發。這與養護不當有密切關係。養護胃腸,不但要注意胃部的保暖,還要調節好飲食,飲食應以溫、軟、淡、素、鮮為宜,定時定量,少食多餐,不吃過涼、過燙、過硬、過辣、過黏食物,避免暴飲暴食,戒菸限酒。罹患胃腸病的人,更要注意飲食衛生,靜心調養自己的性格,適度進行體育鍛煉,以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