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蟬脫殼教會我們怎樣的說話口才

  談話、辯論中的所謂“金蟬脫殼”,就是保留原來提問者問話的形式,避開要求回答的實質內容,達到脫離“險境”的目的。

  金蟬脫殼

  成語解釋:蟬變為成蟲時要脫去一層殼。比喻用計脫身,使人不能及時發覺。

  成語出處:元?關漢卿《謝天香》第二折:“便使盡些伎倆,千愁斷我肚腸,覓不的個金蟬脫殼這一個謊。”

  成語點撥:在日常交際中,有很多時候,我們會碰到一些不太好回答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若能機智地運用“金蟬脫殼”之計,不但能巧妙脫身,還能讓人感受到獨特的語言魅力。

  精彩例項:上世紀,我國的著名外交家顧維鈞在擔任駐美公使期間,有一次參加各國使節團的國際舞會,與他共舞的一位美國小姐突然問他:“請問大使先生,您喜歡中國小姐還是美國小姐?”顧維鈞從容地回答說:“不論中國人還是美國人,只要是喜歡我的人,我就喜歡她他。”

  例項分析:作為一個要整天和美國人打交道的大使,對於美國小姐問到底“喜歡中國小姐還是美國小姐”的問題,不管怎麼回答,都有失偏頗。本來,作為一箇中國人,回答說喜歡自己國家的人,那是無可厚非的,但是,現在大使的身份不同,假如回答喜歡中國的小姐,在那樣的場合就顯得沒有禮貌;若回答喜歡美國的小姐,又心有“不甘”,還有失民族尊嚴。而且提問者把問題設計成只能讓回答者選擇其一的兩難境地。這時,顧維鈞金蟬脫殼,巧妙脫身:“只要是喜歡我的人,我就喜歡她他。”真是絕妙的同答!好像還是在回答提出的問題,其實內容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這既避免了自身的尷尬,又贏得了對方尊重,“殼”還在,“蟬”已“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