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理財誤區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美國人理財存在著諸多誤區,美國人倡導超前消費,這其實是一種國內人不看好的消費方式,下面小編來告訴大家,美國人理財誤區有哪些。

  美國人理財誤區之一,太保守

  其表現為對有利潤的股票售出過早,對出現虧損股票賣出過晚;將太多現金放進貨幣市場基金,投資股票比重不足;不願意賣掉已擁有的東西,哪怕是為了某些更有價值的投資。

  美國人理財誤區之二,右手進左手出

  其表現為擁有一個利率僅為5%的儲蓄賬戶,同時卻為信用卡借款支付15%的利息;把退稅款視為應急的零用錢;老是想著一款新車的價格,卻不能監督每週的日用品賬單。這種行為可以用另一種方式來解釋,相當於把錢放進多個桶裡,每一個都設定不同的用途。這並不總是一種錯誤,但這種預算方式的前提是錯的。例如,僅僅片面而不是全面地審視你的財務狀況會隱藏原本可以避免的成本和費用。比如5000美元的退稅款,是正確的嗎?不,是錯誤。假如你將這筆多繳的稅金放進一個高利率儲蓄賬戶裡存1年,將得到大約135美元的利息,而不是向山姆大叔提供無息貸款了。

  美國人理財誤區之三,預期失當

  其表現為將太多儲蓄投資了所服務公司的股票;保險自負額非常低;認為小型股將永遠上漲。三分之二以上的美國成年人購買了壽險,遺憾的是,許多人忽略了一個更大的風險:35歲至64歲的人,因嚴重受傷而喪失大量工作機會的機率是意外死亡機率的6倍。

  美國人理財誤區之四,只顧眼前

  其表現為沒有登記401***k***計劃,即養老金計劃;沒有編制月度預算;直到最後時刻才向個人退休賬戶存款。行為經濟學家說,拖延的傾向是產生這種錯誤的原因之一。

  美國人理財誤區之五,漏洞越補越大

  其表現為不肯放棄一隻表現落後的共同基金,只是因為你支付了前端銷售費用;修車成本超出了購車成本;根據你已經花費的時間和金錢來決定繼續花費多少時間和金錢。人們從事一項投資之初支付的佣金是“沉入成本”,它妨礙人們正確地展望未來。人們當然希望投資有回報,希望所投資的基金表現突出,但是涉及到再評估問題時———是否售出所持有的共同基金,理性的經濟學視角告訴人們,沉入成本並不重要,它們是過去的東西。

  美國人理財誤區之六,自我的干擾

  其表現為頻繁交易;過分集中持有少數“絕對不會錯的牛股”;認為自己是水平高於他人的駕車者。研究顯示,人們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當然,自信和樂觀不一定是壞東西,但在股市裡,自信導致人們相信能夠擊敗市場,但事實上往往不能。自信的結果是高風險的投資,頻繁交易和多樣化不足,所有這些都會削弱長期回報。

  我們從美國人的理財誤區中可得到那些警示和告誡呢?

  告誡之一,私人理財要精打細算

  隨著我國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上升和積累的增多,人們已經進入現代理財時代,常言道“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每一個人,面對自己的財富,都需要精心打理。如今無論是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還是其它投資種類,收益是不一樣的,有的差距甚至還很大,如果你不注意精打細算,忽視品種和機會帶來的高收益,你就會失去賺錢的有利時機。目前,人們投資證券基金帶來的收益是正常儲蓄收益的幾倍,甚至幾十倍。大量實踐證明,財富就在我們每個人身邊,看你能不能惠眼識財,帶給自己良好收益。

  告誡之二,投資股票、基金要注重防範風險

  去年以來,我國的股市從1000點上升到最高價位的4335點,不少人從中獲得了巨大收益,造就了一批百萬、千萬富翁。但股市在造就眾多富翁的同時,收益和風險同在,目前股市出現的反覆震盪也著實讓不少股民被套牢,股市正在給新股民上風險課。股市也要一分為二看問題,往往在股市熱的背後,說不定正在醞欲著投資風險。

  告誡之三,投資理財要有成本觀念

  大家的任何投資都是有成本的,股市和其它投資理財也是一樣,如果你想獲得收益最大化,你必須要有成本觀念。為什麼有的人在股市大賺,有的人卻大賠,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控制成本上的高低點上不一樣,如果你想大賺,你就必須抓住時機,低位建倉,高位丟擲;如果你不注意研究個股,盲目跟風,就會造成人家賺錢,你會賠錢。我們都應該吸取教訓,把投資理財收益做強作大,成為投資理財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