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飪中常用刀具的種類有什麼

  中國烹飪刀工技術,吸收了幾千年來人們創造和積累的實踐經驗和結果,並加以不斷創新和發展。那麼你之地烹飪中哪些刀的種類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烹飪中常用刀具的種類,希望能幫到你。

  烹飪中常用刀具的種類

  剔骨刀

  這是一種給鮮肉剔骨、去皮最理想的工具,如牛腿和整條魚。狹窄、富有彈性的刀身十分適合這項工作。刀身狹窄,刀頭能被充分控制,甚至可以使之傾斜180°,深入肉的內部割斷筋絡。沿著骨頭的弧度與骨頭平行滑動刀具,並不會因切到骨頭而使得刀鋒變鈍。

  魚片刀

  如果你想做魚,魚片刀是不可或缺的。這種彈性最好的刀具按壓在比目魚的脊骨上切割時,手輕輕一抖,就可以將魚肉和魚骨分離。切割鯖魚或鱒魚一類圓形的魚身一樣事半功倍。它的刀身要比剔骨刀長一些。

  牛肉刀

  通常這是一種15釐米以下的刀具,這種刀要優於普通的廚刀,有的會沒有全柄腳。它適合完成對白肉和柔嫩蔬菜的分割,如雞胸肉和小胡瓜。

  削皮刀

  因為有鋒利細小的刀尖,又沒有樑區,所以適合對較小的蔬菜和水果進行精細加工,如挖出辣椒籽,也適合將胡蘿蔔和蘋果等蔬果拿在手裡削皮或者切片。

  廚師刀

  這是最普遍的多功能廚刀,刀身的尺寸決定了它用途的多樣性,這種刀長15~36釐米。最大的廚刀能夠切開蟹鉗、殺龍蝦、切大塊的糕點。短點的廚刀能夠切割小果蔬,比如橙子。還有切肉、魚等。兩種尺寸的廚師刀都可以用來切肉、剁餡、切絲。

  電動刀

  電動刀並非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它可以用來處理柔嫩或已經做過處理的食材,以及快速地完成大量的工作。例如凍肉、西式肉卷、餡餅和麵包蛋糕等。

  切片刀

  長度在18~26釐米之間,刀身修長優雅,易於精準操控。它能完美地切割骨頭肉和剔除家禽或者大型動物的胸骨,切割柔嫩的魚片。它的刀尖能把與骨頭相連的那部分最多汁的骨肉剝出來。

  長度15釐米的鋸齒刀

  別名叫“金湯力”刀,這種刀可以避免其他的刀具受到嚴重的磨損。刀上的鋸齒可以很輕鬆地切開堅硬的皮,也能安全地切開圓形的食材,不使它滾動。比如粗大的香腸和番茄、檸檬等蔬果。

  貝皺切片刀

  刀身長達28釐米,是切割法包等脆皮面包以及大型水果***如西瓜***的理想工具,也適合將昂貴的冰凍蛋糕切片:每切一下將其浸入熱水中一次,以保***身清潔。

  中式廚刀

  傳統上,中式廚刀分量重,由高碳鋼製成,刀刃鋒利,木質刀柄,可以切、割、削、剁所有的食材。西方的廚師用它來做繁重的切剁工作;但技術嫻熟的中國廚師能用它完成幾乎所有工作,比如用它給對蝦去除內臟,完成要求苛刻的炒菜備料等。

  格蘭頓刀

  刀身同樣長達28釐米,是為切削薄片專業設計的。水平或垂直***,刀身的長度易於精準控制。凹槽能存貯空氣,確保切刀的片與片之間不會發生粘連,是切割乳酪、冷食、生魚片以及麵條等食材的理想工具。

  麵包刀

  麵包愛好者的廚房必備工具,切割法包等脆皮面包時可減少使用平刃刀所帶來的磨損。並且會輕鬆很多。一把好的麵包刀可以精準地切割開三明治、餡餅、油性魚類等。

  調理刀

  這種又被稱為“爆炒刀”的廚刀發明靈感來自日本刀,刀身適合剷起已切好的食材或配料。它的操作方法易於掌握,而且弧形的刀頭對於初學者來說非常安全。調理刀切割有規格要求的蔬菜非常快,也是代替剁肉刀最好的工具。

  日式刀具

  在日本文化裡,準備食材的過程和食材的外形都有一定的規格,於是日常的烹飪工作發展成為一種藝術。傳統上,日本刀只有一個側面有刀鋒,使用時右手***。需要更豐富的技術經驗才能使用好,它能切出更整潔的薄片,而且,剔骨時也不容易破損。

  修邊刀

  較長的刀柄配上短小的彎形刀身,使得這種刀更好控制。修邊刀專為形狀不規則的果蔬設計,如馬鈴薯、黃瓜等,目的是把這些食材修割成整齊、適用的形狀。

  牡蠣刀

  一側有弧形的刀口,十分鋒利,設計初衷和貝殼刀類似,是為了能將各個品種的牡蠣輕易地從外殼中剔出來。現代的牡蠣刀為了方便使用者,設計了圓潤、飽滿的防滑塑料刀柄,無論你的手是乾溼都可以使用。這種刀沒有保護設施,因為開牡蠣的危險係數本身就很小。

  扇貝刀

  傳統上,扇貝刀的刀柄由硬木製成,圓潤飽滿,長度到用力刺時能充分地把握住刀具本身為最佳。使用時扭動刀身來撬開結實的貝殼。大梁在用力撬貝殼時用於保護手指。刀刃很鈍,以便把貝肉剝出來時不會輕易受傷。

  巴爾馬刀

  這同樣是一把刀刃很不鋒利的刀具,短小的刀身可以挖進一塊制好的巴爾馬乳酪。因為巴爾馬乳酪是蜂窩顆粒狀沒有壓實的乳酪,想吃它的時候,巴爾馬刀可以將它切成大塊,也可以切成讓人更有食慾的顆粒狀或者條狀。

  除磷刀

  除磷刀上有能夠刮掉魚鱗的齒。刀柄必須在緊握時處於讓人感到十分舒服的狀態,這樣在使用時才有足夠的下壓力。除磷刀總是在流水下使用,以保證刮下的魚鱗隨時被沖走,另外,除磷刀應該妥善保養和存放,否則容易生鏽。

  調色刀

  這把刀熟悉的人應該很多,做蛋糕的師傅經常用來劃奶油的。

  刀身長約30釐米,給人一種很好的平衡感,這種刀有很多用途。它可以翻轉、抬起長而柔軟的魚而不至於將它弄破。也可以用來切割麵糰和糕點,還可以將擀好的麵餅架上案板,要完成這些工作它可是不可或缺的。

  抹醬刀

  這種刀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在食物的底部方便地滑動。如果想在蛋糕上抹上巧克力醬、把麵包按緊、把黃油塗抹在蛋糕上、將西式肉卷在烤箱盤上壓實,抹醬刀都是理想的工具。

  麵糰刀

  儘管它不是很鋒利,但是扁平、挺直、圓形的刀身讓它的工作效率很高,刀柄一般是木製或者不鏽鋼的。通常用他把發酵的麵糰切成卷狀或者小塊的形狀,寬直的刀身讓它更具優勢用於剷起切好的堅果、香菜、辣椒等配料,還能清理案板。

  柳葉刀

  完全發酵好的麵糰表面就像蟬翼般脆薄、易破。如果你想在長條的麵包上刻出漂亮的花紋,又不想將麵糰破壞,那你就需要一把柳葉刀了。

  刀工具的作用

  第一、便於烹調入味。

  烹飪實踐表明,原料通過刀工加工的形狀與加熱的時間密切相關,與調味品的滲透緊密相連。完整豐腴、形狀較大的原料,無論是大改小、粗改細、整切碎、料上剞花紋,都要運用刀工技術,將其切成各種不同的形狀:丁、絲、條、片、塊,或在雞、鴨、魚、腰、肉、肚等原料上剞、劃、排上刀紋,以此擴大原料受熱面積,達到快速加熱致熟,並使調味品的滋味滲透於原料內部,從而保持菜餚的風味特色,取得質感、味道融於一體的效果。

  第二、便於食用。

  在人類進入以養生和美食為主的今天,可以說烹飪刀工的本質意義,就是讓人們通過食用美味可口的菜餚,達到養生、健體的目的。整隻的大塊原料,如豬前腿、豬後腿、雞、鴨、鵝、青魚、草魚等,如不經過刀工處理,直接烹製食用,會給食用者帶來諸多不便。如果能先將原料進行刀工處理,按製作菜餚的要求進行加工,再烹製成菜餚,就便於食用,而且還能促進人體的消化吸收。

  第三、增進美觀。

  中國的菜式豐富多彩,各式各樣,讓人眼花繚亂。除了用火、水、調味等因素改變原料形狀之外,一塊肉、一條魚和某些內臟都可以利用刀工切成菊花形、麥穗形、松果形、梳子型、各種平面幾何形,運用茸泥又可以任意製成花、鳥、蟲、草以及其他各種圖案。使用美化菜餚的各種“花刀法”和其他方法,並結合點綴鑲嵌等工藝手法,還可以製成藝術與技術融為一體的形態各異的美味佳餚。整齊的形態,會使一道或一桌菜餚顯得相互協調。某些原料運用混合刀法,先剞上美觀的花刀紋,然後再切成塊形,加熱後,便會捲曲成各種形狀,使菜餚的形態顯得豐富多彩,美不勝收。烹調原料加工後的形態既有絲、條、片、段、塊、丁、粒、末、茸、泥之分,又有丸、球、餅、花之別。只有掌握了刀工技術,才能使菜餚的形態千變萬化。

  第四、豐富品種。

  烹飪刀工技術的發展,給中國菜餚品種的增多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運用各種刀工,可以把各種不同質地、不同顏色的原料加工成各種不同的形態,製成不同菜餚。比如一條青魚可以利用刀工將其加工成魚絲、魚片、魚條、魚茸等形狀,製成七彩魚絲、糟溜魚片、紅燒划水、菊花青魚等菜餚。可見,菜餚數量、品種的增加是與刀工的運用和作用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