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後孩子如何養生

  處暑後,白天天氣依然炎熱,但早晚溫差大,這時媽媽一定要注意寶寶的養生保健,那麼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歡迎大家閱讀。

  處暑後孩子養生方法1、飲食注意增酸減辛

  處暑之後,天氣逐漸轉涼,容易引起感冒。日常飲食最好減少食用蔥、姜、蒜、辣椒等辛味料,多食獼猴桃、山楂、桔子等增加味酸的果蔬,多喝果汁、豆漿、開水。多吃新鮮的果蔬,可以起到生津的效果,比如胡蘿蔔、蓮藕、梨子、甘蔗、枇杷等。

  另外可以適量補充優質蛋白,比如乳製品、豆製品和魚、受熱、蛋類等,可以增強免疫力。上述食物可以煮粥、榨汁,或做成泥狀給寶寶餵食,有助於幼兒肝肺的發育。

  處暑後孩子養生方法2、及時打預防針

  秋天要打好預防針,以防範冬春季節的傳染病,如流腦等。因為疫苗注射後至少也要一個月,體內才能產生抵抗傳染病的抗體,故秋季不可忘了預防接種,漏掉者應及時補上。

  處暑後孩子養生方法3、適度鍛鍊,增強體質

  每天至少要保證寶寶有兩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時間。對小嬰兒,可每天堅持做撫觸和被動體操。稍大一些的寶寶,尤其是4歲以上的孩子,可從夏季開始,循序漸進地進行遊泳鍛鍊,因為游泳是提高人體免疫力一項最為理想的運動。

  處暑後孩子養生方法4、一天晒一小時,維D就足夠

  秋冬季寶寶發育的速度比較快,當寶寶體格發育快時,骨骼生長也快,鈣、磷代謝明顯增加,如果在這時候沒有注意保證寶寶鈣元素的吸收,寶寶容易得佝僂病。所以,秋冬季日照時間短,家長們更要記得常帶寶寶晒太陽。

  有三個時間段比較適合晒太陽:第一階段為上午6~9時,這時的陽光以溫暖柔和的紅外線占上峰,紫外線相對薄弱。紅外線溫度較高,對人體主要起溫熱作用,可使身體發熱,促進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第二、三階段分別是上午9~10時,和下午4~5時,這兩個時間段的照射特點是紫外線中的A光束成分較多,是儲備體內“陽光維生素”——維生素D的大好時間;同時還可以促進腸道鈣、磷的吸收,增強體質,有利於促進骨骼正常鈣化。

  處暑後孩子養生方法5、警惕“秋老虎”

  雖然天氣逐漸涼爽,但是仍有餘熱。所以白天還是需要降暑,以防寶寶中暑。首先應確保寶寶擁有充足的睡眠,及時補水,多吃一些新鮮的果蔬。另外避免讓寶寶長久地待在空調房內,外出時注意備好水壺、遮陽傘等防暑物品。

  處暑後孩子養生方法6、多飲水、潤秋燥

  秋燥是六種主要氣候致病因素之一。秋季的空氣溼度雖然並沒有冬季低,但因為氣溫相對偏高,人體的代謝相對旺盛,出汗多一些,所以更容易出現肌體缺水引起的一系列症狀。

  寶貝身體容易所燥邪侵襲而傷肺,出現口乾咽燥、咳嗽少痰、流鼻血等各種秋燥症狀。此時應該適當地增加喂水量和喂水次數,或將梨、柑橘、荸薺、藕、葡萄等水果榨汁,代替水經常餵給寶貝喝,通常寶貝願意喝,並且有滋陰潤燥的效果。

  處暑後孩子養生方法7、穿衣要注意“三暖”

  處暑過後早晚會變得寒冷。讓寶寶“秋凍”,並不是說天氣轉涼也不要穿衣服,正確的做法是不要過早增衣,併合理增加衣服。孩子穿衣一般保證“三暖”即可。

  第一暖是“肚子暖”,孩子由於腸胃功能發育不完全,如果著涼容易導致脾胃虛弱,容易導致孩子食慾不振,甚至肚子痛,極易導致疾病發生。第二暖是“手腳暖”,手腳的面板神經末梢豐富,是對外界最為敏感的地方,孩子的手腳保持溫暖,才能保證身體適應外界氣候的變化。不過1歲以內的寶寶手腳更容易變涼,不能光靠觸控手腳來增減衣服。第三暖是“背部暖”,背部適當溫暖可以可以預防疾病,減少感冒的機會,但背部不可過暖,否則容易出汗,更容易因背溼著涼感冒。

  處暑後孩子養生方法8、注意寶寶的睡眠保暖

  就能防止寶寶的小肚皮著涼。媽媽在睡覺的時候一定要重點保護好寶寶的肚子,寶寶火力壯,特別愛踢被子,爸媽就得想辦法給他做好護臍措施,比如每天給寶寶洗完手臉腳小屁屁後,戴上尿不溼後給他穿上連體睡衣褲。再穿一雙小襪子,以保護腳心不受涼。如果寶寶單睡,蓋的被子最好比父母稍微薄些。

  處暑後孩子養生方法9、小心腹瀉

  處暑之後至12月,是嬰幼兒發生腹瀉的高發時段。家長應做好預防寶寶腹瀉的護理工作。首先應注意寶寶口腔和面板的清潔工作,勤換尿布。大便過後需要及時用溫水清洗小屁屁,避免發生尿布疹。

  其次注意保暖,當寶寶身體發涼時,可以使用暖手袋取暖。另外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和環境整潔,遠離病人,防止交叉感染。在寶寶恢復時,要增加營養,食用易消化的食物。

  處暑後孩子養生方法10、午覺有必要

  子時即23點至第二天凌晨1點,這時陰氣最重,睡眠質量最佳,滋陰的效果最佳。另外子時也是養肝膽最佳的時候。而午時即11點至13點,是陽氣最盛的時候。此時稍作休息,即使不睡覺,也可以靜坐,可以促進寶寶發育。但是要注意飯後不宜立即休息,否則影響消化,飯後半小時最適合。

  處暑後孩子養生方法11、給寶寶多洗幾次澡

  中醫認為秋燥最先傷皮毛,進而傷肺,多洗澡,有利於寶寶面板血液迴圈,使寶寶的肺得到滋潤;給寶寶沐浴前,媽媽們需要做好寶寶的保暖工作。為避免寶寶感冒,寶寶沐浴時候的室溫最好控制在23~26℃,水溫宜在37~40℃之間,洗澡時間控制在10分鐘左右。另外,不僅僅溫度需要調節好,洗澡前還需要關好門窗,避免穿堂風;準備好洗浴用品及大浴巾等物品,寶寶開始洗澡後儘量不要走進走出散失浴室的熱量。

  處暑後孩子養生方法12、嘗試冷水洗浴

  冷水洗浴能耐寒鍛鍊,提高自身免疫力,秋季對夏和冬來說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渡季節,是一個耐寒鍛鍊的時候。為了提高孩子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增加機體的耐寒力,進而減少冬季易發的疾病如感冒、支氣管炎、肺炎等。

  冷水擦洗包括冷水洗手、洗臉、擦身、衝淋和游泳。冷水鍛鍊要循序漸進,先用與體溫接近的水,然後逐漸降低水的溫度。洗完後用乾毛巾擦乾。冷水衝淋適合3歲以上的兒童,動作要迅速,浴後用乾毛巾擦至面板輕度發紅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