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如何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孩子是未來,孩子是希望,做家長的,應該拿出點精力和時間,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為孩子以後做好鋪墊。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的方法

  首先,要知道,良好的學習習慣主要包括哪些內容?良好的學習習慣主要包括:

  1、學習時精力集中,專心致志,不做小動作,不邊學邊玩;

  2、獨立完成作業,知難而進,樂於思考,自己動手查閱資料解決難題;

  3、熱愛學習,樂於學習,主動學習,不是被逼著被動的甚至委屈的學習;

  4、具有自覺學習態度,自律性強,不用家長“陪讀”,不過分貪玩。

  其次,要知道,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特點,主要包括:

  1、兒童的好奇心特別強烈,性格處於初步發展的萌芽階段,還沒有形成固定的性格;

  2、心理和行為可塑性強,但易受外界影響;

  3、對大人依賴性強,特別是對父母崇拜;

  4、注意和情緒不穩定,只對具體形象的事物感興趣,而對抽象的東西很少能夠理解;

  5、是智力開發的最佳時期,也具有了初步的道德行為和道德判斷。

  第三,要調查研究自己的孩子究竟有哪些不良學習習慣,做到心中有數,根據兒童時期的身心特點,清楚其中的原因,然後分析找準培養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起點。一般要先選擇較易糾正的細小的不良習慣入手。例如,針對孩子的學習畏難情緒和懶惰習慣,鼓勵孩子自己動腦動手完成遇到的難題,可以指導孩子查閱相關資料,而不要一味指責孩子蠢笨,甚至以“笨蛋”、“蠢豬”等劣詞評價,這會更增加孩子的厭學情緒,也不要嫌麻煩將現成答案直接告訴孩子,這會助長孩子的依賴性,孩子解決問題後,要適時表揚,讓孩子“嚐到”成功的喜悅。並可以結合日常生活習慣的培養加以輔助,孩子能夠自己做到的事情,父母不要因為溺愛和嫌棄孩子做事差勁而包辦,進而引導到孩子的學習當中去,潛移默化,久而久之,形成習慣。例如,家長可以有意識地要求孩子,每天料理能夠做得到的個人衛生,鍛鍊孩子的耐性,克服惰性,形成勤勞的性格;解決不了的,看看如果經過家長指導,是否能解決的了,儘量讓孩子自己做,鼓勵孩子克服畏難情緒,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獨立能力,甚至形成孩子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第四,家長要根據孩子的不良學習習慣總量,和意圖達到的良好學習習慣的目標,制訂一個糾正不良習慣和培養良好習慣的計劃。制訂計劃,首先要注意切實可行,目標不能過高,措施要符合兒童的身心特點;其次要注意循序漸進,具有梯度性,由易到難,由低到高。例如,要糾正孩子的學習精力不集中的不良習慣,可以先讓孩子集中學習15分鐘,進而25分鐘、35分鐘、45分鐘,但要注意不能過長,否則不符合兒童時期的身心特點,也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並可以拿一個鐘錶放在桌旁以警示,孩子能做到的話,要加以表揚,甚至給以物質獎勵,好吃的啦,好玩的啦,讓孩子充分感到成功的喜悅,激發孩子的努力情感,讓孩子自願去做,變被動為主動,形成良好習慣。

  第五,家長要“建立和健全”監督機制,“完善”獎勵和懲罰措施。良好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絕非一朝一夕之易事,也非完全自覺自發的事情,需要長期的磨練,作為自制力很差的孩子來講,更需要家長的長期有力的監督促進。行為的履行與否,還很大程度上有賴於對行為的獎勵激勵和懲罰警示,因此,對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需給以適當的獎勵和懲罰,當然從量上講,獎要大於罰,以獎為主,但這並不是說完全不需要懲罰,“沒有懲罰的教育,不是完美的教育。”只是要注意懲罰在程度上、措施上、方式上的適當性,達到警示作用即可。例如,孩子因為及時、認真、自覺的完成了家庭作業,最起碼給以精神上的表揚,以至物質上的獎勵,看一段喜歡的動畫片啦,玩一個喜歡的遊戲啦,好吃的、好玩的都可以。如果相反,則要給以批評教育,不管孩子懂與否,指出這是錯誤的,必須加以改正的,並堅決監督完成,不要因為孩子的“可憐”而“心軟”,否則前功盡棄,並可配之以懲罰措施,諸如罰勞動啦,既讓孩子知道犯錯誤是要承擔責任的,又鍛鍊了孩子的身體,何樂而不為呢!

  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哪些

  尊重老師的習慣

  尊重老師,才會願意跟老師學習,適應老師的教育方式,尊重老師才能跟老師建立良好的關係。一個跟老師關係惡劣、不尊重老師的孩子,很難想象他的成績會很好。

  自學預習的習慣

  自學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就學習過程而言,教師只是引路人,孩子是學習的真正主體,學習中的大量問題,主要靠自己去解決。提前預習,是培養自主學習的精神和自學能力、提高聽課效率的重要途徑。提前預習教材,自主查詢資料,研究新知識的要點、重點,發現疑難問題,從而可以在課堂內重點解決,掌握聽課的主動權,使聽課具有針對性。

  專心上課的習慣

  課堂學習非常重要,孩子在課堂上要集中精神,專心聽教師講課,認真聽同學發言,抓住重點、難點、疑點,邊認真聽邊積極思考。哪怕是你已經超前學過了,也還是要認真聽,要把教師的思路、其他同學的思路與自己的思路進行對比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並在這過程中,儘量多理解記憶一些東西。

  善於提問的習慣

  我們要積極鼓勵孩子質疑問題,帶著知識疑點問老師,問同學,問家長。學問、學問,學習就要開口問,不懂裝懂最終害自己,提問是主動學習的表現,能提出問題的孩子是學習能力最強的孩子,是具有創新精神的孩子。

  仔細審題的習慣

  孩子容易看錯題目,這絕不僅僅是馬虎的問題。審題能力是孩子多種能力的綜合表現。要求孩子仔細閱讀材料內容,學會抓字眼,抓關鍵詞,正確理解內容,對提示語、公式、法則、定律、圖示等關鍵內容。同時還要培養自己能從作業,考試中發現自己的錯誤,及時糾正的能力。

  跟同學交流的習慣

  《學記》上講“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同學之間的學習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問題要互幫互學,展開討論。每一個人都必須努力吸取別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斷吸取群芳精華,經過反覆加工,釀造知識精華。

  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

  聽過一句話:播種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由此可見習慣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性,因此,學習習慣不僅影響學生當前的學習,而且對今後的學習乃至工作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在名思從事班主任工作的過程中,我所接觸到的學生很多都存在著習慣上的問題,比如寫作業拖拉、做題不認真看題、漏寫忘寫作業、寫完作業沒有自我檢查的習慣等等。這些孩子無一例外都是很聰明的,只是因為習慣不好、考試分數低,而成為了老師和家長眼裡的問題小孩,於是他們來到了名思,希望我們可以幫助他們進步,那麼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幫助他們改掉原來不好的習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什麼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句話道出了我們教師在工作中所要擔負的責任。學生,特別是小學生,他們從模仿中學習。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有著一定的威信,教師的行為習慣經常成為學生的模仿物件,家長經常會從小學生的口裡聽到一句話:“我們的老師是這樣說的。”可見,教師自己要養成良好的教學習慣,如果要求學生做作業時畫直線要用直尺,教師在講課時卻徒手在草稿紙上畫直線;要求學生寫正確規範的字,自己的教案卻寫得龍飛鳳舞。試問,在這樣的教學下,學生什麼時候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所以,教師應以身作則,使學生在學習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而班主任,也就是學習管理師,主要負責學生除上課以外的日常學習以及和家長的溝通,對於學生的管理,不應該只停留在“管”上。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都被嬌寵慣了,個性大多比較倔強,如果強硬地去管他,讓他遵守我們的規則和制度,或許他表面聽話,但心裡並不信服;而如果學生就是不聽老師的,就和老師對著幹,那麼老師在其他學生心中的威信也會大打折扣,後面的管理會更加困難。所以我們要去了解每個孩子的性格特徵、家庭以及學校班級等各種情況,針對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辦法來說服他們,比如談心、約法三章、或者在學生中進行小比賽等,讓他們不知不覺地自覺遵守我們的規則。自覺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它能使“要我學”,變為“我要學”,使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一旦有了自覺性,學生就會心甘情願地、積極主動地去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我們的工作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

  學生除了學校外,停留最多的就是家庭了,因此,班主任工作中,除了在名思處處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外,還要與家長密切聯絡,請家長配合老師的工作。在家庭的學習過程中,家長也要督促學生的行為,對學生的壞行為作出及時的糾正,時刻提醒學生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家長也要以身作則,時刻用自己的言行來教育孩子的言行,身正為範。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種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學生必備的素質,良好的學習習慣只是眾多良好習慣中的一小部分。但總的來說,培養良好的習慣是素質教育的歸宿,素質只有化為習慣,才能成為終生受用不盡的財富,學生一旦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他們也就可謂是學會了學習,教師也就做到了“教是為了不教”。多一個好習慣,心中就將多一份自信;多一個好習慣,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機會和機遇;多一個好習慣,我們生命裡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

1.家長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

2.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

3.如何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4.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

5.如何培養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