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章之治的始末及評價

  明章之治是指就是中國東漢漢明帝、漢章帝統治時期出現的治世。明章二帝共統治三十一年***57-88 ***成為漢朝皇帝歷史上少有的吏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時期。 明、章兩代大體承繼了光武之施政方針,勵精圖治,使文治、武功都有很大的成就,故史稱"明章之治"。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漢明帝圖片

  明章之治的背景

  漢明帝劉莊聰慧異常,勤學好讀書,天賦很高。年幼時就能讀懂《春秋》和《尚書》等儒家經典。光武帝十分寵愛他,並改立他為皇太子。

  公元57年二月,光武帝去世,太子劉莊繼位稱帝,改年號為"永平",是為漢明帝。漢明帝即位後,沒有辜負乃父的期望,他繼承併發揚了光武帝的施政方針。採取與民休息的開明政策,鼓勵農桑,興修水利。史書上說,漢明帝時期,出現了一片繁榮昌盛的景象。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八月初六日,漢明帝去世 ,太子劉炟即位,時年十九歲,是為漢章帝。漢章帝為人仁厚寬容,好儒學,年輕時頗受其父漢明帝器重,即位後勵精圖治,光大祖業。在位期間,章帝重視農業生產,提出"王者八政,以食為本",並親耕農田以示鼓勵;又平徭薄賦,減輕農民負擔,鼓勵墾荒,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內政方面,他一改東漢前期"苛切"政治,刪簡殘酷刑律50餘條,實行"仁政"、"寬政"。章帝時期,東漢的社會經濟,思想文化,都在光武帝和漢明帝盛世的基礎上有更大的發展,東漢王朝的發展至此達到頂峰階段,歷史明帝和章帝時期全稱"明章之治"。

  然而,漢章帝末年犯了一個至命錯誤,那就對外戚過於寬容。他一改光武帝和明帝嚴格禁止外戚和宦官參預朝政的政策,寵愛皇后竇氏,重用竇後之兄竇憲,又優待宦官,使外戚和宦官這兩股腐朽勢力從此登上東漢王朝的政治舞臺,引起了宮廷內部的鬥爭。東漢王朝的開明政治從此結束,轉而進入腐敗和黑暗,漢家天下也從此由盛世走向衰退。

  明章之治的政治

  限制豪強

  漢明帝登基後,繼續奉行光武帝在位時期為鞏固東漢統治而推行的各項政策。對於依仗權勢,作威作福的外戚、大臣嚴加懲處。比如護羌校尉竇林系大司空竇融親屬,既是功臣子弟,又是外戚之家。

  永平二年***59 年***,竇林坐欺君罔上、貪贓枉法罪下獄論死。漢明帝以竇融管教子弟不嚴,數次下詔責罰,將竇融罷官。後來,漢明帝之弟楚王劉英、廣陵王劉荊、司徒虞延、司徒邢穆等都以有罪自殺;河東尹薛昭、司隸校尉王康、駙馬都尉韓光等也都先後坐事論死。可見漢明帝對於外戚、大臣以至宗室諸王控御極嚴,一旦犯法,從嚴治罪,決不因其官職高、地位親近而加以寬貸。於是,群臣震恐,朝廷肅然。

  漢明帝還能納諫,聽取逆耳之言。比如:漢明帝大起北宮,尚書僕射鍾離意建議停工,立即得到採納。他還下令廢除度支日***每月初一至初六日***不受章奏的舊制,以便遠方來京臣民隨時詣闕奏事。

  整頓吏治

  漢明帝還注對地方官吏進行嚴格的考察和黜陟。從慎重選舉官吏著手,對吏治進行整頓。永平九年***66 年***又"令司隸校尉、部刺史歲上墨綬長吏視事三歲以上理狀尤異者各一人,與計偕上;及尤不政理者,亦以聞。"規定出對地方官吏的考察黜陟制度,每年進行一次。在選官用人上,劉莊嚴令杜絕權門請託。他的姊妹館陶公主為子求郎,不許,而賜錢千萬。

  勤於政事

  明章二帝均以勤政著稱,漢明帝即位後,每天二更就寢,不到五更就起床讀書,批閱奏章。他自認威望不如父親光武帝,必須更加嚴格,才能保證綱紀整肅,吏治清明。因此,對待臣下更為嚴厲、苛刻,甚至親自責打有過失的官吏。

  政寬刑疏

  史稱漢章帝忠厚仁義,篤於親系,而且漢章帝的政令刑罰的確也是比較寬疏。例如依東漢制度,官員貪汙要禁錮三世,即三代人都不準為官。漢章帝廢除這項制度。而漢章帝對官員和貴族的賞賜,往往超過規定的限額,造成國家財政的困難。

  漢章帝的一些政令刑罰,有時並非建立在事實基礎上,而在於災祥讖緯之學。建初元年***76年***,兗、豫、徐等州發生嚴重的旱災,赤地千里,饑民遍野。漢章帝一方面調集國庫糧食緊急救援飢餓中的人民,一方面召集大臣商討解決辦法,按照當時人們流行的看法,水旱荒年是由於陰陽失調,而陰陽失調又與政事有關。司徒鮑昱痛陳時弊:"前幾年治楚王劉英獄,抓人成百上千。這些人並不是都有罪,受牽連而坐獄的人恐怕有一半是冤枉的。那些判處徒刑的人遠離家鄉、骨肉分離,死了靈魂也不得安息。這就致使陰陽失調、水旱成災。現在不如赦免這些刑徒,解除監禁,讓其回家和親人團聚,這樣也許能致和氣,使天降甘露、解除旱情,免除黎民百姓的痛苦。"尚書陳寵也上疏說:"治理國家大事就如調整琴瑟的弦一樣,弦調得太緊就會崩斷,刑罰太嚴也會激起人民的不滿。建議陛下進一步寬緩刑罰。"漢章帝聽從他們的建議,大赦天下,寬緩刑罰。

  禁除酷刑

  漢章帝在位期間,廢除苛法五十餘條,行寬厚之政,除去以往一人犯謀逆等大罪則親屬皆受牽連的禁令。命罪人減刑遷到邊境地區。禁用酷刑,以尚書陳寵之議,除刑罰殘酷的條文五十餘條。禁鹽、鐵私煮、私鑄。注重選拔官吏,以得廉能之吏為政治清明的保證。打擊豪強地主兼併土地,採取優惠政策募民墾荒,鼓勵人口增殖,減輕徭役賦稅。

  明章之治的軍事

  征伐匈奴

  西漢末至東漢初,匈奴的勢力又有所發展,成為北邊的嚴重威脅。建武二十四年***48年***後,匈奴因內亂而分為南北二部,南匈奴逐漸內附,但北匈奴仍不時入侵。漢明帝時,遣竇固等於永平十六年***73年***擊敗北匈奴,追至天山和蒲類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同時又派班超出使西域各國,使西域各國再次斷絕與匈奴的關係,重新歸附漢朝。後來至和帝永元元年*********,竇憲率師出擊北匈奴,大破之,北匈奴降者前後二十餘萬人,竇憲等"遂登燕山,去塞三千餘裡,刻石勒功,紀漢威德,令班固作銘"。不久北匈奴之餘眾在屢敗之後,乃向西遠徙。

  經營西域

  光武帝在統一全國後,致力於內部建設。對匈奴轉為戰略防禦,對西域各國要求重設都護和遣送質子入朝的要求予以拒絕。這在當時國力不足的情況下不失為一個正確的選擇。

  經過東漢初年約三十年的休養生息,東漢的國力大為恢復。在劉莊去世的前三年,劉莊決定重新對匈奴採取強硬措施。派耿秉***東漢名將耿弇的侄子***、竇固***東漢功臣竇融的侄子***率大軍進攻北匈奴。耿,竇各率一路,竇軍一直打到天山,耿軍攻到三木樓山。大獲全勝。兩年後,耿,竇又率兵出西域,進攻車師國。車師國后王和前王相繼投降。在擊敗北匈奴後,派班超出使西域,這個班超後人多認為他是一個名將,而他更是一個外交家。他帶著36個人縱橫於西域,著名的成語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是他在鄯善國帶著36人襲擊北匈奴使團,全殲了北匈奴的使團。其實類似班超的這種強硬使者,在武帝時比比皆是,只不過都未留下名姓而已。班超在西域活動的結果是都護重建,班超動輒帶著西域的多國部隊,打擊那些不肯聽命的國家。劉莊時對北匈奴和西域的策略,也為後來時徹底消滅北匈奴,控制住西域打下了基礎。

  明章之治的經濟

  明章二帝勸課農桑,薄賦稅,減徭役,修水利,又安置無地貧民,貸給糧食、種籽、農具。如屢下詔令,以苑圃地和郡國公田賦予貧民耕種,幾度蠲免租賦。史載漢明帝末年"天下安平,人無徭役,歲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馬被野"。

  漢明帝在位期間多次下詔減免賦稅徭役,減輕刑罰;令官吏勸督農桑,治理病蟲害;並以公田賜與或賦與貧民。此外,漢明帝大力興修農田水利,其中最大的工程是治理黃河。西漢末年以來,黃河年久失修,為患益甚,"兗、豫百姓怨嘆"。漢明帝令著名水利專家王景和王吳率兵卒數十萬人治水。自滎陽東至千乘海口千餘里,十里立一水門,令更桐洄注,無復潰漏之患,從而保障了黃河中下游農業生產的正常進行。漢明帝提倡節儉,宮廷生活不尚奢侈,一時之間,上行下效。

  當時民安其業,戶口滋殖。光武帝末年,全國載於戶籍的人口為2100多萬,至漢明帝統治後期,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裡激增至3400多萬。

  明章之治的文化

  思想文化方面,明章二帝提倡儒學,漢明帝曾親臨辟雍給大學生們講授經義。漢明帝還重視佛教,在公元68年派遺蔡愔、秦景等出使天竺***今印度***拜求佛經、佛法,並於第二年在洛陽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佛寺--白馬寺。漢明帝聘請天竺高僧在此譯經、傳教,從而促進了佛教在中國的傳播。

  漢章帝於公元79年在白虎觀召集諸儒討論《五經》異同,並親臨主持,歷時旬月,又令班固將討論結果記錄整理,編成《白虎通義》一書,將儒學推向系統化、神學化,對此後中國曆代王朝的政治法律制度、思想意識、倫理道德,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漢章帝不但精通經學,又是歷史上一位有名的書法家。他尤其善草書,後世流行的"章草",據說就是由於漢章帝的愛好而形成的一種書體。

  力倡文教

  漢明帝秉光武帝遺教,尊崇儒術,曾親赴太學,主持"大射"、"養老"等禮,又升堂講說,故上至宗室諸王大臣子弟,下至於宮廷衛士,莫不受經習儒。漢章帝更親赴闕里祭祀孔子,又召集當時名儒,群會於京師的白虎觀,討論諸經的異同,故學術風氣一時大盛。

  建初八年***83年***,選高才生受學《左氏春秋》、《穀梁春秋》、《古文尚書》、《毛詩》。因經學家多分歧,集中諸卿、博士等於白虎觀講議五經同異,並命班固將討論結果整理成書,名為《白虎通德論》***又稱《白虎通議》、《白虎通》***,這部書系統地吸收了陰陽五行和讖緯之學,形成今文經學派的主要論點,是繼董仲舒以來儒家神祕主義哲學的進一步發展。改革曆法,始用李梵等所作的《四分曆》。

  佛教傳入

  隨著對外交往的正常發展,佛教已在西漢末年開始傳入中國。有一次,漢明帝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一高大的金人,頭頂上放射白光,降臨在宮殿的中央。漢明帝正要開口問,那金人又呼的一聲騰起凌空,一直向西方飛去。夢醒後,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朝會時,他向群臣詳述夢中所見,大多數人都不知其由。後來他有個博學的大臣說那可能是西域的佛陀,漢明帝聽說西域有神,其名曰佛陀,於是派使者赴天竺求得其書及沙門***沙音娑,亦作娑門,亦譯作桑門***,並於洛陽建立中國第一座佛教廟宇-白馬寺。

  明章之治的外交

  明章二帝執行開放的外交政策,很少用兵。不過二帝均派兵征伐匈奴,威服西域。不久北匈奴之餘眾在屢敗之後,乃向西遠徙。公元73年,漢明帝派班超出使西域,設定西域都護,從而進一步加強了西域與中原的聯絡。

  不過,該地仍是不斷髮生戰亂,局勢頗不平靜。漢章帝即位之初,邊關再起紛亂,焉耆、龜茲、車師等聯合北匈奴,攻打中央政府的軍政駐地,形勢頗為吃緊。漢章帝召群臣商議對策,眾人皆欲暫緩,惟有司徒鮑顯力主馬上增援。漢章帝採納鮑顯的意見,派兵西進,解救了邊關危機。

  不過對於是否繼續經營西域,漢章帝舉棋不定,大臣們也有爭論。由於確實存在人力和物力上的困難,漢章帝最終還是放棄了西域,詔令滯留西域的漢朝人員回國。但是經過班超的努力斡旋,西域各國都願意臣服於漢。而被漢軍打敗的北匈奴後來竟成為西羅馬帝國的剋星;而後來被唐朝打敗的突厥人同樣西遷,最後滅亡了東羅馬帝國。歷史就這樣使東西方各族和各國結下了相互關聯的不解之緣。

  明章之治的評價

  明章兩帝承繼了光武之施政方針,勵精圖治。和文景之治一樣,明章之治均屬王朝初後不久出現的"治世"。但文景之治等前有短暫的***,後有"漢武盛世"接踵而來。而明章之治前承光武之治,二者同為東漢之鼎盛時期,其後再無盛世之再現,政治即趨向紊亂。其因應與西漢社會之弊病並未克服有關,一方面土地兼併、吏治敗壞仍頗為嚴重,另方面,外戚干政、宦官擅權又逐漸加劇。於是東漢的黃金時代稍縱即逝,為時極短即轉入中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