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蔘和黨蔘的區別有哪些在哪裡

  黨蔘和丹蔘看起來只有一字之差,但是要怎樣區分二者的藥性和功效。各種參傻傻分不清楚。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丹蔘和黨蔘的區別,希望你們喜歡。

  黨蔘和丹蔘的區別

  黨蔘

  黨蔘的主要功效是補氣。最宜用於平素倦怠乏力、精神不振。語音低沉、自覺氣短、稍一活動就喘促的肺氣虛弱者。側重於脾胃氣虛的人,四肢無力,食慾不振,大便稀溏,也宜使用黨蔘。常用黨蔘與白朮、茯苓、炙甘草配伍,這就是補氣健脾的著名方劑四君子湯。肺氣與脾氣都虛的,又宜用黨蔘與黃芪、白朮、茯苓、陳皮、當歸、升麻、柴胡、炙甘草、生薑、大棗配伍,這就是有名的補中益氣湯。

  黨蔘補氣兼能養血,這是它的一大特點。所以氣血兩虛,氣短心悸,疲倦乏力,面色蒼白,頭昏眼花,胃口不好,大便稀軟,容易感冒的人,也宜服用黨蔘。實驗證明,黨蔘能使紅細胞增多、血紅蛋白增加,所以貧血病人食用黨蔘很有益處。因化療和放射療法引起的白細胞下降,服用黨蔘也有促使白細胞回升的效果。

  近年還發現,黨蔘與黃芪、白朮配合可使慢性腎炎病人的尿蛋白減少。

  丹蔘

  【功效】活血祛瘀,涼血清心,養血安神。

  【臨床應用】1.用於胸肋脅痛,風溼痺痛,症瘕結塊,瘡瘍腫痛,跌僕傷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後瘀痛等病症。

  丹蔘活血祛瘀作用亦非常廣泛,尤以治療胸肋疼痛、症瘕結塊,以及月經不調、經閉經痛具有良效,常與川芎配伍應用。惟藥性寒涼,用於血熱瘀腫病症尤為適宜。在治療胸腹疼痛屬於氣滯血瘀方面,往往配合砂仁、檀香等藥同用。

  2.用於溫病熱入營血、身發斑疹、神昏煩燥等症。

  丹蔘性寒,入血分而能涼血,入心經而能清心,故可用治熱入營血、身發斑疹,以及神昏煩燥等症,常與鮮地黃、犀角、玄蔘等藥同用。

  3.用於心悸怔忡、失眠等症。

  丹蔘還有養血安神的作用,用於心悸失眠,常與酸棗仁、柏子仁等藥配合同用。

  此外,近年來臨床常用本品治療冠心病、心肌梗塞、肝脾腫大,子宮外孕等病症。

  各種參的區別

  人蔘:味甘微苦性溫。功能大補元氣,固脫生津,安神。可治療各種勞傷虛損,倦怠乏力,食少,盜汗自汗,眩暈心悸,尿頻陽萎,氣喘虛咳,婦女崩漏,小兒饅驚風,神經衰弱,搪尿病症。

  特別人蔘對不正常血壓具有明顯的雙向調節作用,小劑量對升高血壓有作用,大劑量能降低血壓,為廣大群眾所喜歡的一種滋補佳品。

  黨蔘:味甘,性平。功能補中益氣。黨蔘的補氣作用與主治,和人蔘相似,但功力較弱。由於黨蔘產量較人蔘為多,且價格低廉,故在—般補益方中多用黨蔘。

  黨蔘的特點是既可補脾胃而益肺氣又能益氣以補血,主要用於脾胃虛弱及氣血虧虛等症。

  太子參:味甘苦,性微溫。補氣力較黨蔘更次之。功能補肺健脾,可治療小兒肺虛咳嗽,脾虛食少,精神倦怠,心悸汗多等症。

  用太子參10克,浮小麥15克,小棗7枚,治小兒汗出過多甚佳。因其對治療兒童疾病較適宜,故又名孩兒參。

  沙蔘:分南沙蔘、北沙蔘兩種。南沙蔘與北沙蔘是不同科屬的兩種植物,但兩藥功用相似,都具有養明清肺、祛痰止咳功能,可治療肺熱燥咳,肺虛久咳,咽乾口渴,慢性支氣管炎等症。臨床上往往雙藥同用,但南沙蔘偏於清肺祛痰,北沙蔘偏於養冒生津,各有所長。

  丹蔘:味苦,性微溫,功能活血祛瘀,安神寧心,排膿止痛。治療月經不調,痛經閉經,腫塊積聚,瘀血腹痛,乳腺炎,癰腫等症。

  丹蔘臨床應用廣泛,效果明顯,故有“一味丹蔘,功同四物***當歸、地黃、白芍、川芎***”之說。目前丹蔘已廣泛製成片劑、膠丸、針劑等,用於治療冠心病,延慢性肝炎,脈管炎,肝脾腫大,胃腸多發性疽肉等多種疚病,均有較好療效。

  玄蔘:味鹹苦,性微寒。具有滋陰涼血,清熱解毒的功用。可治療發熱煩渴,咽喉腫痛,目赤癰腫,結核,大便祕結等症。

  據藥理實驗證明,玄蔘有降低血壓和降低血糖的作用,故可治療高血壓和糖尿病。但因玄蔘為鹹寒之品,多服易傷脾胃,一放不宜久服。

  丹蔘的主要作用

  一、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1. 強心加強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臟功能,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2. 對血管作用 擴張冠脈,增加心肌血流量;擴張外周血管,血流增加;腦血流量下降

  3. 抗血栓形成 提高纖溶酶活性;延長出、凝血時間;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血小板內cAMP水平抑制TXA2合成***;改善血液流變學特性***血粘度降低、紅細胞電泳時間縮短***

  4. 改善微迴圈

  二、促進組織的修復與再生作用

  1、 促進組織的修復與再生 丹蔘製劑治療:壞死心肌清除快;纖維母細胞分化、膠原纖維形成較明顯;肉芽形成比較成熟。區域性淤血減輕、血液迴圈改善,癒合時間縮短。

  2、 抑制過度增生 對過度增生的纖維母細胞有抑制作用。

  三、保肝 改善肝微迴圈。

  四、抗菌丹蔘製劑中含有隱丹蔘酮、二氫丹蔘酮,對體外的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變性桿菌有抑制作用。

  【應用】

  用於胸肋脅痛,風溼痺痛,症瘕結塊,瘡瘍腫痛,跌僕傷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後瘀痛等。治療胸肋疼痛、症瘕結塊,以及月經不調、經閉經痛具有良效,常與川芎配伍應用。在治療胸腹疼痛屬於氣滯血瘀方面,往往配合砂仁、檀香等藥同用。

  用於溫病熱入營血、身發斑疹、神昏煩躁。常與鮮地黃、水牛角、玄蔘等藥同用。

  用於心悸怔忡、失眠。常與酸棗仁、柏子仁等藥配合同用。【用法用量】煎服,9~15克。活血化瘀宜酒炙用。

  【使用注意】反藜蘆。孕婦慎用。無瘀血者慎服。

  ①《本草經集莊》:畏鹹水。反藜蘆。

  ②《本草經疏》:妊娠無故勿服。

  ③《本草備要》:忌醋。

  ④《本經逢原》:大便不實者忌之。

  【忌食】將上面的使用注意進行擴充套件及其注意原因的解釋說明。

  ①丹蔘忌與醋等酸性食物同食,醋味甘酸、性溫,凡酸味之物,多屬溫熱之性,而丹蔘性微寒,能活血化淤,擴張血管,二者功用不和,故忌同食。

  ②丹蔘忌與羊肝同食,羊肝中的鐵、鈣、鎂等離子可與丹蔘分子中的酮基氧、羥基氧發生反應而形成絡合物,從而使藥效降低,故服丹蔘時忌食羊肝。

  ③丹蔘也忌與蔥、藜蘆、牛奶同食。

  【不良反應】

  ***1***個別患者會出現胃痛,食慾減少,口咽乾燥,噁心嘔吐,與丹蔘能抑制消化液的分泌有關。宜停藥,並可口服胃舒平,普魯苯辛等藥,重者可皮下注射阿托品。

  ***2***個別晚期血吸蟲肝脾腫大患者,在服用大劑量丹蔘後會發生上消化道出血。應停用丹蔘,並給予止血劑,維生素等。

  ***3***丹蔘可引起過敏反應,表現為全身面板瘙癢,皮疹,蕁麻疹,有的還伴見胸悶憋氣,呼吸困難,甚則惡寒,頭暈,噁心嘔吐,煩躁不安,隨即面色蒼白,肢冷汗出,血壓下降,乃至昏厥休克等。應立即肌注腎上腺素或地塞米松以及非那根等抗過敏藥,同時用中藥生脈散加減調理。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