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養生知識

  俗話說的好,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人體生理機能、新陳代謝最活躍的時期,也是養生的最佳時節。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提供給大家參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歡!

  ——春季中醫飲食養生

  早春 吃點蔥薑蒜

  陰寒漸退,陽氣開始升發,乍暖乍寒。根據“春夏養陽”的理論,此時可適當吃些蔥、姜、蒜、韭菜、芥末,不僅能祛散陰寒,助春陽升發,而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還具有殺菌防病的功效,此時宜少吃性寒食品。

  仲春 多吃野菜

  古人云,春應在肝。肝亢可傷脾,影響脾胃運化。此時可適當進食大棗、蜂蜜、鍋巴之類滋補脾胃的食物,少吃過酸或油膩等不易消化的食物。這時正值各種既富含營養又有療疾作用的野菜繁茂榮盛之時,如薺菜、馬齒莧、魚腥草、蕨菜、竹筍、香椿等,應不失時機地擇食。

  暮春 要吃得清淡

  氣溫日漸升高,此時應以清淡飲食為主,在適當進食優質蛋白類食物及蔬果之外,可飲用綠豆湯、赤豆湯、酸梅湯以及綠茶,防止體內積熱。不宜進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鍋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熱之品,以防邪熱化火,變發瘡癰癤腫等疾病

  1、:活動四肢

  早上睜開眼睛後,應不要立即起來,先躺在床上活動一下四肢,可以將雙腿彎曲再伸直,然後雙手抱住膝蓋在胸部維持10秒,最後雙手儘量向後伸直,待四肢活動完後再慢慢起來。這個好習慣不但可以避免因為猛然起身而導致的血壓波動、頭暈等現象,而且可以讓你從迷迷糊糊的狀態中快速清醒。

  2、:多喝白開水

  春季風大,氣候乾燥,水分缺乏,應多喝白開水補充體液。晨起一杯白開水不但可以補充身體代謝失去的水分,在預防便祕的同時還能稀釋血液,促進血液迴圈,防止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這對於對中老年人尤為重要。多飲水還可以促進腺體,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膽汁的分泌,以利消化吸收和廢物的排除,減少自身體內代謝物和毒素對肝臟的損害。

  3、:適當鍛鍊

  春季養生中鍛鍊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有規律的活動,適當的運動,這是古往今來長壽的祕訣。春季綠色植物增多,空氣中的陰離子倍增,在這樣的環境下鍛鍊,不僅能提高生理機能和健康水平,還有利於調節自身情緒。因此,應多做些如做操、慢跑、打球、打太極拳等戶外活動,讓機體吐故納新使筋骨能得到很好的舒展。春季鍛鍊還可讓思想變得敏捷且不易疲勞,從而提高辦事效率。

  4、:多吃芹菜等時令蔬菜

  春季不但要做好保暖防寒措施,更要講究飲食均衡。春季多食大蒜、韭菜、芹菜等新鮮時令蔬菜,可效預防春季多發性感冒、呼吸道感染、心臟病等疾病的發生。中醫認為,姜、蒜、洋蔥、芹菜這些蔬菜,春季食可疏風散寒,能有效殺菌防病,特別是大蒜,功效更甚。

  5、:晚上泡腳

  經過一天的勞累,晚上身體會較為疲累,尤其是肝腎急需得到休息和調養。這時泡腳不僅可緩解疲勞,還有利於睡眠。在泡腳時,通過腳底進入人體全身,水裡的熱量使體內腎經、肝經都得到養護。泡腳可促進新陳代謝,加強體內迴圈,輸送血液至足部末梢,可減少高血壓、心臟病及中風等高危險疾病的發生。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春季養生應多注意休息。春季晝夜溫差較大,應適當添減衣物,避免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