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的養生知識

  立春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而且還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在天文意義上它標誌著春季的開始。乍暖還寒時,立春有哪些講究?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立春方面的養生知識,供大家參考。

  你應該知道的立春養生小知識

  衣:立春過後還得“捂”

  李明吾醫生說,雖然立春意味著春天的來臨,但冬季的低溫並不會立刻回升,至少需要10天~15天的過渡時間。如果過早脫掉冬裝換春裝,容易在一冷一熱的氣溫變化中,因為不適應而受寒,從而導致感冒、氣管炎、關節炎等疾病。所以立春後最短也要再“捂”10~15天。

  食:立春之後多吃辛溫

  食物還要少酸多甘,多食用口味微甜的甘潤食品,如大棗、百合、梨、桂圓、銀耳、蘿蔔等。

  立春後麻辣火鍋要少吃,羊肉、狗肉以及過於辛辣及油炸食物都要少吃,因為這些食物都可能損耗陽氣,導致上火。

  住:多開窗保持空氣清新

  初春的天氣剛剛由寒轉暖,各種致病的細菌、病毒隨之生長繁殖,為避免春季各種疾病的發生,預防措施必不可少。“家居生活中,要注意常開窗,使室內空氣流通,保持空氣清新”。上午8時左右,一般氣溫較低,空氣質量也較好,是開窗通風的好時機。此外,居室至少還應在午睡後和晚睡前開窗通風。

  行:多去郊外走走

  立春後,不妨多去郊外走走,呼吸新鮮空氣,調節身心情志。

  防:防躁動,重視心理保健

  春季是人體肝陽亢盛之時,情緒易急躁,因此每年立春後,心理疾病患者都會有所增多,多為焦慮症、躁狂症等病。

  立春之飲食

  1.菠菜解毒、防春燥

  菠菜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蔬菜,但以春季為佳。“春菠”根紅葉綠,鮮嫩異常,最為可口。春季上市的菠菜,對解毒、防春燥頗有益處。中醫也認為菠菜性甘涼,能養血、止血、斂陰、潤燥。因菠菜含草酸較多,有礙鈣和鐵的吸收,吃菠菜時宜先用沸水燙軟,撈出再炒。

  2.蘿蔔消積滯、防感冒

  冬春交替時節,吃蘿蔔再合適不過了。初春時節,乍暖還寒,特別是到了傍晚,氣溫明顯降低,體質虛弱之人,此時容易感受寒邪而引發感冒。再加上過節期間腸胃負擔重,多少有些積滯,也是容易誘發感冒發熱的原因。蘿蔔中含有的維生素C可以幫助消除體內的廢物,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巧用蘿蔔煲水當茶喝,也可防治感冒,需要特別提醒的是,由於蘿蔔性寒,脾胃虛寒或陰盛偏寒體質者不宜多食。

  3.韭菜健胃、提神、強腎

  春天氣候冷暖不一,需要保養陽氣。而韭菜最宜人體陽氣。韭菜含有揮發油、蛋白質、脂肪和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有健胃、提神、強腎等功效。春韭為韭菜中的佼佼者,味道尤為鮮美。春韭吃法多樣,既可佐肉、蛋、蝦、墨魚等,又可做蒸包、水餃的餡料。炒綠豆芽或豆腐乾時加些春韭,格外芳香可口。胃不好的人應少吃。

  4.紅棗美容養顏、補血養脾

  我國古代名醫孫思邈說過:“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說,春季宜少吃酸的,多吃甜的。中醫認為春季為肝氣旺盛之時,多食酸味食品會使肝氣過盛而損害脾胃,所以應少食酸味食品。而人們在春天裡的戶外活動比冬天增多,體力消耗較大,需要的熱量增多。但此時脾胃偏弱,胃腸的消化能力較差,不適合多吃油膩的肉食,因此,熱量可適當由甜食供應。紅棗正是這樣一味春季養脾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