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腰痛的原因
人一進入暮年,雖然壯心不已,但也要正視自己的健康問題。拋開五臟六腑不談,單就老胳膊老腿的麻煩就不少。很多老年朋友都存在著腰痛的問題,但腰痛的原因卻大相徑庭。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供大家參閱。
退行性改變
人的生命過程也是不斷消耗自身的過程。長期腰椎活動量及負荷過大、姿勢不正、首先可造成髓核脫水、椎間盤體積縮小,以致失去與原來周圍組織之間的動態、靜態平衡,逐漸造成椎間隙變窄、椎體邊緣骨脣形成和關節突關節退變,刺激並壓迫周圍組織,尤其是神經組織,從而產生腰痛症狀。老年人腰痛並非都由退變引起,某些情況如腎臟疾患、脊椎轉移癌等,也可引起老年人腰痛。很容易轉移到骨頭上的癌依次為:乳腺癌、子宮頸癌、肺癌、腎癌、甲狀腺癌、胃癌及直腸癌等。
軟組織病變
軟組織病變隨位置不同各有特點,而腰部的問題屬於比較複雜的一類。腰部軟組織病變主要有腰肌扭傷和腰肌勞損兩種。在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時,由於姿勢不對或用力不當常可造成腰部軟組織的急性損傷,而腰肌勞損往往是由於長期維持不平衡的體位,如從事需長時間彎腰蹲位的工作,或工作時對腰部的重壓和劇烈的腰部轉動,譬如肩部扛過重的東西、過度負重或從蹲位負重轉為直立行走負重,或急性損傷後未作及時治療或治療不高效,或多次反覆扭傷等可引起慢性損傷。從而都可導致腰痛。
骨質疏鬆
老年人鈣流失速度加快,如果缺乏注意骨質疏鬆在所難免。例如當性激素分泌發生障礙,或甲狀腺素分泌過盛時,可引起腰椎***也包括身體其他部位骨骼***骨質疏鬆,韌帶及關節囊鬆弛、彈性降低,若腰椎負荷力量突然增加,就有可能引起腰痛症狀,還可能輕微的外傷甚至沒有明顯的外傷即可能引起骨折。老年婦女絕經後的骨質疏鬆和老年性骨質疏鬆為很常見的骨質疏鬆,此類骨質疏鬆與雌激素水平低下有關。
除此之外,其它疾病也可能導致腰疼的表現。胰腺疾病引起的腰痛,可由上腹部放射而來。急性腎盂炎或慢性腎盂炎是常見的腰痛原因,表現為腰部痠痛或鈍痛,重者表現劇痛,沿輸尿管放射,以至會陰部疼痛。子宮位置異常***如後傾***,支援它的韌帶將受到過度的牽引,同時部分神經受到壓迫,可累及腰痛。生育過多的婦女,由於支援子宮周圍的韌帶鬆弛,無法將子宮保持在正常位置,使子宮脫垂,這必然引起腰痛。
老年人腰痛的偏方
抖腿治療
很多治療動作簡單,但有很不錯的效果。站在地上、坐在椅子上或躺在床上都可以,放鬆身體。將雙手按壓在大腿的後方,然後有順序的左右抖動雙腿。每次保持一兩分鐘的時間,只有一有空閒就可以做,可以有效的治療腰疼。
牽拉腰
腰部的氣血不通暢就會引起腰痛,在西醫上就等同於韌帶的問題。患者直接趴在床上,然後可以令家人或者朋友幫忙,拉著患者的腳踝牽拉,十次之後換另一邊,連續進行好幾天之後可以有效的緩解腰疼。
推小腿
推小腿也是緩解腰部疼痛的好辦法。身體放鬆,然後用手掌根部慢慢的上下按摩小腿,可以用一些力氣。每天堅持推小腿,可以有效的減輕腰部疼痛。
老年人腰痛是常見現象,但一定不能疏忽大意。只有在平時多多關注這方面的內容,才能在有需要時儘快獲取所需知識,為身體的健康養生起指導作用。
老年人腰痛的治療方法
1.溼敷法
方一
取吳茱萸、黑附子、肉桂、乾薑、川芎、蒼朮、羌活、獨活、威靈仙、土元、全蟲、冰片各10克,細辛6克,紅花15克,皁角9克,川椒30克。將上述藥物烘乾,研為細末、過篩,取生薑汁或酒調成膏狀敷於患處。
本方善治風、寒、溼三氣所致關節痛。
方二
取絲瓜籽適量,研為細末,醋調成膏狀,敷命門穴***背後兩腎之間,在第二腰椎棘突下,與肚臍相對的位置***,上用塑料薄膜和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本方適用於溼熱腰痛。
2.熨敷法
取荊芥、防風、秦艽、丁香、肉桂、乳香、沒藥及胡椒各等量,共研細末。治療時將藥粉撒在患處面板上,取白布2~3塊***醋浸***蓋於藥末上。
再用20毫升注射器吸取95%酒精噴灑在白布上,然後點燃,並不斷噴灑酒精,待患者感覺燙時吹熄,略涼後再度點燃***初次熨敷時不要太熱,用此法應注意防燙傷***。
反覆4~5次即可結束1次治療,一般可隔日進行,亦可每日進行。10天1個療程,停5天,繼續下1療程。
本方適用於急慢性腰扭傷、慢性腰勞損。也可適用關節扭傷、肌肉風溼病、骨折及脫臼的功能恢復階段等。
3.藥酒拍打法
取桑寄生、杜仲、狗脊、川斷、白花蛇、梧桐花、木香、當歸、元胡、乳香及沒藥各等份,浸於45~70度白酒中,每日攪拌,半月後使用。用時在患處蘸上藥酒,拍打腰部。
每日1~2次,每次15分鐘,本方對外傷性腰痛、腰肌勞損及風寒溼痺所致的腰痛均有較好的療效。
4.膏藥
取傷溼止痛膏、麝香追風膏等,使用前將患處面板洗淨擦乾,貼於患處即可。貼的範圍略超過病痛區域。如是固態的膏藥,如狗皮膏、萬應膏、損傷風溼膏等,先行烘烤,烊化後再貼於患處。
有些軟膏,如溫經痛絡膏、舒經活絡膏、伸筋膏等糊狀物,用時直接塗布於面板上,以看不見痛處面板為度,外加紗布幷包扎,按使用說明或醫囑定時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