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吃紅肉需謹慎

  紅肉是一個營養學上的詞,指的是在烹飪前呈現岀紅色的肉,具體來說豬肉、牛肉、羊肉、鹿肉、兔肉等等所有哺乳動物的肉都是紅肉,鹹肉、香腸、火腿、臘腸和午餐肉等都屬於紅肉。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飲食中大量吃紅肉或加工肉,會使患胰腺癌的危險增加近70。不過,主要的原因可能並不是這些肉類中通常所含有的飽和脂肪。與此相反,研究人員認為,可能是烹煮的方式,比如像用炭燒和燒烤以及以硝酸鹽為主的肉類儲存技術,這些都可能是胰腺癌危險增加的原因。


紅肉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18萬多人的肉類攝取、其他動物產品、脂肪和膽固醇與胰腺癌危險之間的關係進行了研究;在7年跟蹤研究期間,共有482人被診斷出患胰腺癌。

  研究發現,攝取大量的加工肉類、豬肉和紅肉與胰腺癌危險有著明顯的聯絡,吃香腸和罐頭豬肉這類加工過的肉類最多的人,與那些吃這些肉類最少的人相比,其患胰腺癌的危險增加了68;吃最多豬肉和紅肉的人,比那些很少吃豬肉和紅肉的人,患胰腺癌的危險要高50。

  去年有近32000名美國人被診斷為患有胰腺癌,他們大多數都將死於這種疾病,這是因為胰腺癌通常在晚期才被診斷出來。而診斷出患有胰腺癌的病人,能存活五年以上的不到5。因此,找到可能造成胰腺癌的危險因素是近期研究的主要課題。吸菸、家族胰腺癌病史以及診斷是否患有糖尿病都是已知的危險因素,其他因素是男性、年齡增長以及種族等。

  研究人員指出,在人們的日常飲食中,家禽、魚、乳製品、蛋、總體脂肪或攝取的膽固醇數量,都與胰腺癌危險沒有明顯的聯絡。由於胰腺癌危險與脂肪沒有關係,所以肉類烹煮準備過程中的致癌物質,可能是造成胰腺癌危險增加的主要原因。

  侗族紅肉

  紅肉又叫“紫血肉”。用豬胸腔內的餘血***俗稱“槽血”***拌和已烤熟切片的心、肝、腰、肚及優質瘦肉,加上“捶油籽”等配料精製而成。

  在貴州黔東南的侗族村寨的村民,逢年過節都要製作一道傳統的風味菜,說起來,這道菜的原料並不稀奇,就是我們常見的豬肉,但是他們製作這道菜的方式一定是大家聞所未聞,見所未見,這道菜究竟有什麼獨特之處呢?

  首先,它的主材料必須是新鮮的豬肉,那樣味道才會特別的鮮美可口。而且還要用到豬的槽血,即是豬腹腔裡的血,這些血的特點是它不會凝固的。除此之外,煮侗家紅肉用到的材料還有豬肉、豬膽、豬肝,還有豬腰。而用到的香料就有生薑、青蔥、辣椒、陳皮,以及當地特產的“捶油籽”。師傅先將豬肉和內臟切成大片的,然後放進慢火的鍋裡,切成片的豬肉下鍋便熟。兩下手勢,豬肉就可以出鍋了。師傅再將他們通通切成細條,這時豬肉已經散發出誘人的香味。接下來就是香料的調製,侗家師傅把香料逐一放在火上面烤,然後再搗碎,獨特的香味撲鼻而來。而豬膽也要放到爐上面烤,並且把膽汁淋到肉上面。完成以上的工序後,就到了最關鍵的一步了,之前介紹過的槽血現在就要大顯神威了,留意啦,師傅竟然是將整盤生豬血直接倒進已經熟了的肉上面,經過充分的攪拌後侗家紅肉就可以上桌了,真是名副其實的血紅的肉啊。

  雖然“侗家紅肉”的製作過程有點匪夷所思,但它有著特殊的保健功能,因為生豬血中含有高鐵質,具有清肺的功效,而其它的香料則有健胃的功能,所以經常吃紅肉的人很少有胃病和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