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陸地動物

  現在社會上的陸地動物已經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那麼你知道是什麼嗎?接下來由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非洲草原象

  非洲草原象***學名:Loxodonta africana***,是非洲象屬的一個種,1825年由喬治·庫維葉男爵命名。由於它的臼齒有菱形齒冠,非洲象的屬名“Loxodonta”,便是從“菱形”***losange***此字演變而成。非洲草原象是最常見的非洲象品種,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陸地動物,體長5.4-7.5米,尾長1-1.3米,肩高2.7-3.3米,體重3-6噸。喜歡群居,每群都由雌獸統帥,結成大小不一的群,一般20-30只。成員中大多是它的雌性後代,雄獸在群體中沒有位置,長到15歲時就必須離開群體,只有在交配期間才偶而回到群體中。是草食性動物,一天要有16個小時用來採集食物,它們的消化系統效率不高,只有40%的食物可以被吸收。

  物種學史

  非洲草原象多被認為不能馴服,其實在公元前2世紀的埃及托勒密時期,布匿克人時期、羅馬時期、以及在現代的非洲阿比西尼亞,都出現過馴化的象。非洲草原象可完全馴服,尤其是小象。成年野生象也能養成習慣,和研究人員或好奇的旅客接近。象懂得把怎樣把他們與偷獵者和殺手區別出來。非洲草原象也能接受訓練。19世紀未,比利時的皇帝利奧波德二世***Leopold II***,在非洲的扎伊爾把象訓練成役畜,它們非常勤奮,主動追逐獅子。如果說非洲草原象不太聰明,也只是和亞洲象比較而言。

  形態特徵

  非洲草原象是最常見的非洲草原象品種,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陸地動物,體長5.4-7.5米,尾長1-1.3米,肩高2.7-3.3米,體重3-6噸。前足有4趾,後足有3趾,共有21對肋骨,背部平。不論雌雄都有長而彎的象牙,但雌性的小得多。雄性的長牙最高記錄有102.7千克重。性較凶猛,尤其是孤獨的雄象更為凶猛,不易馴服。象皮厚毛少,鼻與上脣癒合成圓筒狀長鼻,兩個上頜門齒大而長,就是所謂的“象牙”,口中一般每側有三個前磨牙和三個後磨牙,食用高纖維的食品,樹葉、草類等,磨牙並不是同時長出,現存的磨牙磨損後,新的磨牙才長出來,所以如果最後一顆***第六顆***磨牙大約在60歲以後磨損後,老象可能死於營養不良,如果繼續飼餵磨碎的食品,它有可能繼續活下去。象的耳朵很大,下部尖,上下可長達1.5米,有豐富的血管以便散熱,保持身體涼爽。尾巴不長,頂端有毛刷。耳朵非常大,前足五蹄、後足三蹄,有21對肋骨和最多26個尾椎骨。非洲草原象的前額突起,背部更加傾斜,肩部是最高點,鼻端有兩個指狀突。非洲大陸的溫度很高,大象對水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親切感,喜歡將水吸入象鼻,然後噴到全身。之後,它們常常會給面板噴上一層具有保護作用的泥土。 大象長長的鼻子不僅可用來聞味、呼吸、吹號、喝水,還能用來抓東西,尤其是美餐。象鼻有大約10萬塊肌肉。非洲草原象長鼻末端有2個指狀突起,非常敏感和靈巧,可以用來抓小東西。象由於毛少,容易生面板病,所以需要經常洗澡或做泥浴,象皮厚,有皺摺,有的皺摺紋路深達十幾釐米,面板淺灰色,由於洗泥浴有時看起來好象是泥土的紅棕色,褐色眼睛長眼毛,有一種罕見的白化象,白象眼睛一般是藍色。

  棲息環境

  產於非洲,生活於從海平面到海拔5000米的多種自然環境中,包括森林、開闊草原、草地、刺叢以及半乾旱的叢林。

  生活習性

  喜歡群居,每群都由雌獸統帥,結成大小不一的群,一般20-30只。成員中大多是它的雌性後代,雄獸在群體中沒有位置,長到15歲時就必須離開群體,只有在交配期間才偶而回到群體中。群體中有嚴格的等級制度,行動時要按照地位高低排序,無論吃喝、交配和走路都秩序井然,群體中的成員之間通常都十分和平、友好。 它的步子邁得很大,每一步都儘量高高地彎起腿,跨得遠一點,很適於膛過泥地。成年雄性普通非洲草原象是獨居生活,性情易怒,在受到刺激是會進入“狂暴狀態”,這是它會攻擊任何的事物,異常凶險。象群由年長的雌性帶領,它根據經驗選擇有水源的的遷移路線。為了採食,一年要走16000公里,遷徙的路線往往還要穿過溪流、湖泊、沼澤等,使它的一生就像一次極有耐性的漫長的尋食旅行。茂密的森林也不會使象群失散、迷路,因為每個群體都有自己聯絡的聲音和氣味,無論走出多遠,都可以找到家族的去向。它依靠額上的一個能震顫的部位發出聲音訊號,頻率大多在低頻的14-24赫茲之間,人耳不能聽到,但也包含一些人耳可聞的諧波。非洲草原象在草原上所向無敵,但大多用溫和的方式與其他動物競爭。只有在憤怒或恐懼的時候,才有可能傷害其他動物,此時就是身強力壯的犀牛也要退避三舍。雖然非洲草原象的成體不懼怕任何動物的進攻威脅,但幼仔卻無力抵擋獅、鬣狗、野狗以及禿鷲之類的襲擊,所以在休息時群體常常站成一圈,保持警惕,以便進行防禦和自衛,而雌獸即使感覺到一點危險,也會用長鼻子來提醒幼仔。在群體進行長距離、大規模的遷移時,幼仔必須緊緊地跟上,不過雌獸也會不離左右地進行保護,隨時擊退企圖進犯的食肉動物。 極少有人能找到野生非洲草原象自然死亡後的殘骸,尤其是堆放象牙的地方。因為一隻非洲草原象死亡後,家族的成員們會感到非常悲哀,在環繞著它們同類的骨架靜默一段時間之後,便把殘骸分解,一一取走,將象牙和每塊骨頭在密林中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地方分散藏好。象是草食性動物,一天要有16個小時用來採集食物,它們的消化系統效率不高,只有40%的食物可以被吸收,一天一隻成年象可以吃進30到60千克食物,但60%被排洩出去了。象在正常時每天要走3到6千米去覓食,但迅速奔跑起來也能達到每小時26千米的速度。

  分佈範圍

  原產地:安哥拉、貝南、波札那、布吉納法索、喀麥隆、中非共和國、查德、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象牙海岸、赤道幾內亞、厄利垂亞、衣索比亞、加彭、迦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索、肯亞、賴比瑞亞、馬拉維、馬裡、莫三比克、奈米比亞、尼日、奈及利亞、盧安達、塞內加爾、獅子山、索馬利亞、南非、南蘇丹、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多哥、烏干達、尚比亞、辛巴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