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龜是

  我們對於龜的認知大多是龜是很長壽的動物,今天小編將為大家介紹世界上最大的龜,希望能增加大家對龜的更多瞭解。

  亞達伯拉象龜

  亞達伯拉象龜***Testudo gigantea或Aldabra Tortoise***,世界上體形最大和最長壽的陸龜。在動物分類中列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爬行綱、龜鱉目、潛頸龜亞目、陸龜科、象龜屬。主產於西印度洋非洲東岸馬達加斯加島北面,由4座珊瑚環礁小島組成的亞達伯拉群島陸地。

  兩個世紀前,亞達伯拉群島共分佈有18種象龜,其中17種已在18—19世紀間相繼滅絕,僅剩下亞達伯拉象龜唯一種群。該龜體形巨大,可與安哥洛卡象龜抗衡。通常體長100釐米以上***雌龜較小***,重達250公斤;鼻孔細長,縱向;頸上方有頸盾;背甲長90—130釐米;四肢短粗。

  亞達伯拉象龜多生活在亞達伯拉群島上氣候較乾燥的近草原灌木林周邊沼澤地帶,適宜氣溫為24—32攝氏度,氣溫過高則遷至溼地或靠水域一帶生活。喜群集。體笨拙,移動緩慢。性情溫和。主要以各種植物及果實為食,食物缺乏時偶爾攝食動物的腐屍。排洩量大得驚人。

  每年4—12月為亞達伯拉象龜的繁殖期。此間雌龜產卵1—2次;每窩產12—16顆網球般大的卵;靠自然孵化98—130天。初生幼體長約6釐米。壽命100—200年。該物種一直處於極危狀態,為CITES國際貿易公約附錄指定的一級保護動物。目前在群島聖母島上有人工飼養基地。

  形態特徵

  亞達伯拉象龜頭大,頸長。背甲中央高隆,椎盾5片;肋盾每側4片;緣盾每側9片,前後緣略呈鋸齒狀,微向上翹起;頸盾1片;臀盾單片,較大。四肢粗壯,柱狀。背甲、四肢和頭尾均青黑色,每片椎盾和肋盾均有不規則黑斑,面板鬆皺。背甲長可達1.8米,最重達375千克,是陸生龜類中最大的物種。

  生活習性

  以植物為主食,有時也會食用動物死屍。形態最大甲長105公分。體形僅次於大象龜,鼻孔呈縱向細長狀。廣佈於亞達伯拉島的陸地區。每胎可產12-14顆卵。卵生。雌龜可產下9-25顆網球般大的蛋,約98-200天孵化。

  亞伯達拉象龜很能適應人工養殖的環境,食物與豹龜,蘇卡達類似,任何植物類食物都能接受,個性溫和。但是飼養這種龐然大物一定要有足夠的空間規劃。

  棲息環境

  由於烏龜對當地造成壓力,棲息地的生態同已進化至一種特殊的棲息生境:“烏龜草皮”,這是由當地20多種草混合而成的。自然東地許多種物的種子也不是生長在頂部,而是貼近地面,以避免被龜只撞破。

  作為全球最大的龜只之一,亞達伯拉龜在當地的作用就像是大象,他們積極尋找食物,採伐樹木令其他動物也能從中受惠。

  地域分佈

  亞達伯拉象龜的主要族群居住在塞席爾的亞達伯拉群島上。由於群島得到了保護,較小人類的影響,所以島上共有約10萬隻阿爾達布拉象龜,是世界上最大的族群。另一個水種群的物種居住在桑給巴爾、模里西斯和羅德里格斯島公園保護區附近,這群龜只也是被圈養的。龜只會棲息在許多不同棲息地,包括草原、灌木叢、紅樹林沼澤及海岸沙丘等。亞達伯拉象龜原生於印度洋的亞達伯拉群島此群島由四個珊瑚環礁小島組成,位於非洲東岸馬達加斯加島的北方。這個區域曾經分佈有18種象龜,但在18-19世紀間大量滅絕而只剩下唯一的亞達伯拉種。這也是第一隻受國際保護的陸龜、目前是CITESII級保育類、也是世界上最大最長壽的陸龜。在群島中的聖母島***上有一個人工移入的族群已成為觀光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