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教養的原因

       發生腳癢的原因有很多種,主要表現為腳氣,大多數都是真菌、黴菌引起的。

  腳氣的型別:

  1.糜爛型腳氣腳氣表現為區域性表皮角質層浸軟發白。表皮脫落會露出鮮紅色爛面;嚴重者趾縫間、趾腹與足底交界處面板均可累及,瘙癢,多發於3、4、5趾縫間。

  2.角化型腳氣角化型腳氣症狀是足底、足緣、足跟部面板角質增厚、粗糙、脫屑,鱗屑成片狀或小點狀,反覆脫落。冬季趾縫間皮膚髮生裂隙,夏季產生水皰。

  3.水皰型腳氣腳氣症狀是趾間、足緣、足底出現米粒大小,疏散或成群分佈,皰壁較厚,不易破解的水皰。數日後乾燥脫屑,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皰,撕去皰壁,可見蜂窩狀基底及鮮紅色糜爛面,瘙癢。

  4.腳汗腳臭型腳氣腳汗腳臭型症狀很輕,是因足底汗腺分泌旺盛引起。腳汗與遺傳、內分泌失調、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恐怖、焦慮、憤怒等有關,引起身體小汗腺分泌旺盛,汗腺分泌物在細菌、真菌分解下產生穢臭,因此腳臭常與腳汗伴發。 治療腳氣就是殺滅真菌一到冬天,很多人都會有手腳冰涼的現象。

  治療腳癢的注意事項:

  1要注意清潔,保持面板乾燥,保持腳部清潔,每天清洗數次,勤換襪子。 2平時不宜穿運動鞋、旅遊鞋等不透氣的鞋子,以免造成腳汗過多,腳臭加劇。 3積極消除誘發因素,如腳汗、腳癬等。 4勿吃容易引發出汗的食品,如辣椒、生蔥、生蒜等。 5情緒宜恬靜,激昂容易誘發多汗,加重腳臭 6本症以外治法為主。 醫學上通常將腳氣分三型:糜爛型、水皰型、角化型腳氣。 1.糜爛型:好發於第三與第四,第四與第五趾間。初起趾間潮溼,浸漬發白或起小水皰,乾涸脫屑後,剝去皮屑為溼潤、潮紅的糜爛面,有奇癢,易繼發感染。 2.水皰型:好發於足緣部。初起為壁厚飽滿的小水皰,有的可融合成大皰,皰液透明,周圍無紅暈。自覺奇癢,搔抓後常因繼發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3.角化型:好發於足跟。主要表現為面板粗厚而乾燥,角化脫屑、搔癢,易發生皸裂。本型無水皰及化膿,病程緩慢,多年不愈。 1.家庭用藥 1糜爛型:先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或0.1%雷佛奴爾溶液浸泡,然後外塗龍膽紫或腳氣粉,每日2次,待收幹後再外搽腳氣靈或癬敵藥膏,每日2次。 2水皰型:每日用熱水泡腳後外搽克黴唑癬藥水或複方水楊酸酊劑一次。皮幹後再搽腳氣靈或癬敵膏。 3角化型:可外用複方苯甲酸膏或與複方水楊酸酒精交替外用,早晚各一次。最好塗藥後用塑料薄膜包紮,使藥物浸入厚皮,便於厚皮剝脫。 1.經常洗腳 2.在腳上使用爽身粉 3.使用止汗劑 4.經常更換襪子 5.穿通風的鞋子 6.睡前以酒精擦拭腳部,再撒些除臭粉,然後用塑膠袋套腳,以誘發流汗,次日清洗腳 部,再予以擦乾,連續如此一週,接著再每週一至兩次 7.經常泡腳 8.以茶包煮水,再用腳浸入二十至三十分鐘,擦乾後撒爽身粉,可防止腳臭復發 9.也可以粗鹽溶於水泡水 10.醋酸鋁、重碳酸鈉及醋溶於水泡腳,都有除臭的作用 11.冷熱交替的泡腳,有助減少流汗,防止腳臭 12.保持平靜 13.注意飲食 14.勿過度勞動足部 腳氣腳臭是由於身體的小汗腺分泌旺盛,汗腺分泌物在細菌、黴菌分解下產生穢臭。出汗促使細菌容易繁殖,因此腳臭常與多汗症伴發。 自療注意事項: 1 要注意清潔,保持面板乾燥,保持腳部清潔,每天清洗數次,勤換襪子。 2 平時不宜穿運動鞋、旅遊鞋等不透氣的鞋子,以免造成腳汗過多,腳臭加劇。 3 積極消除誘發因素,如腳汗、腳癬等。 4 勿吃容易引發出汗的食品,如辣椒、生蔥、生蒜等。 5 情緒宜恬靜,激昂容易誘發多汗,加重腳臭。6 本症以外治法為主。 自治療法: 1 將腳放在50-60℃的熱水中多燙幾次,每次15分鐘,每日1-2次。 2 用重物將絲瓜絡壓平做成鞋墊,可除去腳汗引起的腳臭。 3葛根15克、研成細末,加白酒15克、再加適量水,煎後洗腳,每日1次,1周後,可除去腳汗引起的腳臭。 4洗腳時,在水中加入米醋10-15毫升,調勻後,將雙腳浸泡15分鐘左右,每日1次,連續3-5天,腳臭即可消失。 5 洗腳時,在熱水中加50克白礬,浸泡10分鐘左右,可除腳臭。 治療腳氣九法 1、腳上患有腳氣、腳癬,連續用生大蒜擦磨,便可治癒。 2、用食醋將雪花膏調成糊狀,塗於患處,隨配隨用,輕者1次,重者2~3次可愈。 3、用茄子根和鹽煮的水洗腳,即可治好腳氣病。 4、夏天腳癬犯了,可先將患腳洗淨,揩乾,再用風油精洽搽患處,每天1~2次,一般次數便可見效。 5、取得菸灰撒在腳趾溼癢處,可治腳趾間水泡瘙癢。 6、犯有多年的腳氣,可用牙膏塗搽,效果十分靈驗。 7、綠茶含有鞣酸,具有抑菌作用,尤其對治療香港腳的絲狀菌有特效。 8、取麥飯石1000克,加開水2000克浸泡,每天用此水擦洗腳氣或痤瘡、溼疹、痱子等疾患處,有顯著療效。 9、用冰硼散3支,六一散1包,拌勻,晚上將腳冼淨擦乾後,用藥幹搽患處。一般3在左右可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