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迪生救媽媽教學反思

  《愛迪生救媽媽》這篇課文介紹了偉大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發揮自己的聰明智慧,幫助醫生救助了病危的母親生命的故事。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愛迪生救媽媽》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教材中的一篇文章。課文主要介紹了偉大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發揮自己的聰明智慧,幫助醫生救助了病危的母親生命的故事。在教學時我根據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情況設計教學過程,立足文字,以讀為本,力求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去體會、感悟課文內容。

  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指導學生充分讀書,暢所欲言地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使學生在主動而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提高閱讀能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因此,在教學時我抓住文章故事性強的特點,力求體現“以讀為本、以讀促學”的教學方法,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邊讀邊想,邊體會課文情境,進而深刻感悟愛迪生的機智表現和優秀品質,從讀中受到感染和影響。

  另外,在教學時我還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重點詞語來幫助理解課文內容。如引導學生聯絡生活感受,想象病人在床上“直打滾”,體會媽媽當時的痛苦;再想象當時的情況,來理解“急得團團轉”的意思;抓住愛迪生“一溜煙”似的奔出大門讓孩子體會愛迪生救媽媽的急切心情;結合課文內容,從爸爸態度的變化來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等。學生通過對一些重點詞語的理解,進一步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從而感悟到了愛迪生的機智表現和優秀品質。

  語文的教學不在於一時,而在於日積月累。努力把握每一節課,讓學生真正學會感悟、學習,是語文教學中應該努力的方向。

  篇二

  這篇課文介紹了偉大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發揮自己的聰明智慧,幫助醫生救助了病危的母親生命的故事。情節生動曲折,引人入勝,充滿智慧和深情。讀著故事一個聰明可愛、愛動腦、愛動手的小愛迪生形象躍然紙上。

  課文內容的生動,自然激發學生的讀書願望。教學中教師應該抓住文章故事性強的特點,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邊體會課文情境,進而深刻感悟愛迪生的機智表現和優秀品質,同時從讀中受到感染和影響。

  我的課圍繞愛迪生為什麼救媽媽,怎樣救媽媽這兩點讓學生在對重點詞句的朗讀感悟中感受愛迪生的愛動腦筋。抓住重點詞語“直打滾”聯絡學生的生活感受,體會媽媽當時的痛苦,讓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況,來理解 “急得團團轉”的意思,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一做,親自體驗愛迪生的辦法,比較容易解決課文的重點:怎麼樣救***。一堂課下來,覺得自己首先就缺少激情,導致學生的情緒不夠高。自己提的問題不夠明確,使學生不易回答。在上重點段落的時候,自己急了點,代替了學生的體悟。

  篇三

  《愛迪生救媽媽》這篇課文介紹了偉大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發揮自己的聰明智慧,幫助醫生救助了病危的媽媽的故事。情節生動曲折,引人入勝,充滿智慧和深情。讀著故事一個聰明可愛、愛動腦、愛動手的小愛迪生形象躍然紙上,由此可以說本文是一篇融故事性和教育性於一體的優秀教材。課文內容的生動性,自然激發學生的讀書願望。因此,拿到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就把這節課的教學定位在讀的上面。

  在設計這篇課文的時候,我主要通過兩個方面來讓學生體會愛迪生的聰明。一是感情的朗讀,感受小愛迪生聰明可愛的形象;二是通過大家的焦急、束手無策來烘托愛迪生的聰明,也就是理清文章的故事情節。

  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三個大問題來貫穿全文,即:大家為什麼急得團團轉?愛迪生想出了什麼方法救媽媽?爸爸和醫生的前後態度是怎麼樣的?在這三個大問題中,又抓住第一個問題和第三個問題引出人物的對話來進行朗讀的指導,達到感受小愛迪生聰明可愛這一目標。學生的反應也挺好的,尤其是小愛迪生和爸爸的對話,可能是因為和小愛迪生年紀相仿的緣故,學生讀起來感情很到位。

  但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自己的過渡語言不是很流暢,不夠自然,另外,在理完課文內容、思路之後應該齊讀全文,讓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知更進一個層次,要不就會顯得有點散。而我卻在練習和拓展後才齊讀全文,這樣效果就沒有那麼好。朗讀還訓練地不夠紮實。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更有層次的引導學生朗讀,讓學生的個性在朗讀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