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組長先進事蹟

  作為一名先進的班組長,要積極參與到班組建設中,把管好人用好人作為幹好各項工作的前提,在用人上只看工作態度和能力,在生活上重視團結友善和諧發展,真正把班組打造成為一個團結、和諧、奮進的隊伍。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範文,歡迎閱讀!

  篇一

  ***,1987年出生,20xx年5月參加工作,現任鉗工組組長,同時負責車間安全、生產,通過安全培訓和各方面學習,他成為機組一個普通操作工,在崗位上努力工作,虛心求教,不斷提高自身技能,利用業餘時間鑽研鋼結構加工方面的相關書籍,20xx年被調到鉚焊組工作,在工作中,不畏艱難,憑著一往無前的勇氣、頑強拼搏的毅力和細心認真的工作風格,贏得了車間所有人的讚譽,20xx被選為鉗工組組長。

  經過多年的辛勤努力,他的工作技能和業務水平不斷提高,積累了很多鋼結構加工經驗,並且帶領班組和個人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可喜的成績:20xx年評為鋼結構分公司“先進生產者”;2007年評為集團“青年崗位能手”;20xx再次評為集團“青年崗位能手”;20xx年評為集團“青年文明崗位”、鋼結構分公司“優秀班組”;2013獲集團計量與節能降耗減排三等獎等。正是因為他有過硬的技術,謙和的態度,時時地感染著周圍的同事們,成為帶動全組員工不斷努力工作的動力。

  作為一名班組長,他時刻對自己高要求,高標準,用實際行動來促使身邊人完成好每一項任務,工作中他處處走在職工的前面,真正做到了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當初來鉗工組時,面對班組管理混亂,員工工作積極心差生產效率低,每位員工都有著牴觸心理,個別員工及其不配合工作,經過長達3個月對員工摸底總結出一套管理方法,作為班組長要充分發揮兵頭將尾的作用,以身作則。在他的帶領下,2013年全年裝卸車5000多噸,剪板、平料800多噸,制孔400多噸,構件除鏽噴漆2500多噸。帶領數控直條機2人每班取得140米、焊鋼樑8小時93米的好成績,同時帶動機組**、***等人學習的熱潮,並且每天加班加點超額完成任務,放棄所有節假休息日***年出勤330余天***,為今年生產任務的順利完成做出巨大貢獻。無論多艱苦的工作環境,毫無怨言,和班組員工們一起,揮灑著青春,揮灑著汗水。

  2013年制定出各崗位工作量,在班組內部建立健全了各項管理制度,針對試行中遇到的問題,廣泛徵求組員意見,讓職工都瞭解到管理的重要性,積極參與到班組建設中,把管好人用好人作為幹好各項工作的前提,在用人上只看工作態度和能力,在生活上重視團結友善和諧發展,真正把班組打造成為一個團結、和諧、奮進的隊伍。

  今年以來,他帶領車間鉗工組、直條機、焊工崗位,頑強拼搏,迎難而上,生產效率取得了不凡成績。班組內部各項工作相互促進、協調發展,成為其他班組的榜樣和典範,為各車間的發展樹立了標杆,起到了模範帶頭作用。

  篇二

  在何崗煤礦掘二工區有個團結、務實、精幹的班組,無論抓掘進搞巷修,樣樣都行,他們創造了何崗煤礦一個班組連續獲得三無班組最長的記錄,他們也是保持工程質量最好的班組。這個班組就是韓洪華班,雖然韓班長一直默默無聞,但他真有自己的說法。

  一是他說要想抓好班組管理,班組長首先得注重自身素質的提升,不斷強化知識的儲備和經驗積累。

  韓班長從事煤礦工作已有12年了,先後在採煤面上攉過煤,在掘進後路把過鉤、開過絞車,在迎頭裝過車、打過眼。所以他知道每一個崗位的操作程式、操作要領都不相同,要想幹好每一項工作都需要豐富的崗位知識。剛走上班組長崗位的時候,他不僅感覺肩上的擔子重了,肩負的責任大了,接觸的面也廣了,同時也明顯感覺自己的知識儲備不足,管理經驗匱乏。“打鐵還需自身硬”,作為班組長,他經過自己的努力,對班組的方方面面工作都做到了如指掌、爛熟於心。從後路到迎頭,每一個崗位,每一道工序,他邊學邊改,不懂就肯書本,就請教老職工、請教領導,只要是與工作有關的他都願意去學,而且主動去學。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良好的知識儲備足以讓他預先發現隱患,豐富的工作經驗更能幫助他快速的處理隱患,擔任班組長多年來,他時刻保持著高昂的學習動力,時刻沒有忘記自己素質的提升,也堅定的實現了安全生產無事故。

  二是他說要想抓好班組管理,班組長必須注重掌握班組職工各類資訊,帶動職工共同進步。

  相信大家對自己親人都關注有加,誰生病了、誰的手機換號了等等,大家都會不自覺的加以留心,這都是人之常情。其實,班組也是一個大家庭。多年來,他把班裡職工分為新工人、老工人,粗心人、懶惰人,大能人、憂愁人等等。他說只有認真瞭解和掌握每一個職工的資訊,預想出可能出現在班裡職工身上的各類問題,才能及時想辦法加強新工人崗前培訓、師徒幫帶,強化粗心人、大能人

  安全知識學習,引導青年人技術進步,盯防懶惰人工作,安撫氣憤人,開導憂愁人,才能把所能預想到的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這是他與班組職工共同進步的工作方法,也是確保每班實現安全生產他所必須做的事情。

  三、是他說要想抓好班組管理,班組長必須注重現場管理,突出安全質量管理重點。

  何崗煤礦有“天天迎檢、班班備查、日日驗收”的安全質量管理理念,有“爭三放、創三無”的安全行為理念,有“六個雷打不動”工作制度,更有健全完善的各項安全管理制度。作為現場的第一責任人,他說在班組管理過程中堅持做三項重點工作:一是時刻要求自己嚴格遵守礦井各項規章制度,時刻規範自己的行為,他說只有這樣他才有底氣去管理人,去處罰人,才敢於同一切不良行為做鬥爭。二是認真做好每個崗點的提醒工作,根據現場施工條件、崗位操作要領和施工標準,認真把自己能預想的崗位隱患向職工交待清楚,在工作過程中加以注意。三是必須做好班中巡查,對安全設施、裝置,勞動紀律、操作規範,對精細化要求和各種資訊蒐集,認真做好記錄,好在現場交接班的時候向下一個班組長交待清楚。

  四、是他說要想抓好班組管理,班組長必須抓好班組團結,強化班組的戰鬥力和凝聚力。

  一個人強不代表整個班組強,人人都強也不能說明這個班組強。如果說一個班組像一臺機器的話,那麼各個零件不能達到協調一致的話,也不能高速運轉起來。所以,韓班長說他不但要當好班組這臺機器的大腦,還要當好這臺機器的潤滑劑,在科學合理組織本班生產,明確分工,落實崗位責任的同時,還要抓好各個環節的協調配合,保證本班安全生產順利進行。掘進工作也是一環扣一環,一環制約一環,任何生產工序都不能顛倒,只有團結協助,班組職工才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形成強大的戰鬥力和凝聚力。

  五、是他說要想抓好班組管理,班組長必須注重依靠典型力量,堅定樹立班組發展目標。

  沒有目標,就沒有動力。班組發展也是如此,在全國煤礦行業掀起學習“白國周班組管理法”熱潮的時候,他就堅定的把白國周作為自己的榜樣,把白國周班組作為我們班組學習的目標。從“六個三”管理法,到“五個精神”特點,他都帶領班組職工進行了認真的學習思考,轉化吸收,他說在今後工作中一定以白國周為榜樣,嚴格認真地對待自已的工作,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提升班組管理工作,只有這樣,班組的安全生產才有保障。

  篇三

  鄭捷,機械廠壓縮機維修中心技師,47歲,1980年參加工作,中共黨員,現任機械廠壓縮機維修中心壓縮機修理班班長。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大馬力柴油機修理、油田各類壓縮機組大中修工作。工作上任勞任怨,吃苦耐勞,責任心強,作風紮實,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技術本領;學習上,他總是用自己的業餘時間努力學習,高標準的嚴格要求自己,自學掌握了CAD計算機繪圖軟體,能夠獨立完成一般工裝裝置的設計繪圖,為實際工作的需要奠定了紮實的基礎,正是他刻苦的學習和努力的工作錘鍊,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技術本領,20xx年經過嚴格的考試後,成為一名機修技師。

  經過多年的辛勤努力,他的工作技能和業務水平不斷提高,積累了很多實用維修經驗,並且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可喜的成績,多次獲得油田公司、厂部技術革新獎勵 ***1993年獲二機廠鏜主軸瓦機改造二等獎;2001獲機械廠主油道試壓工裝一等獎;2001年獲指揮部百名創新能手和科技進步三等獎;20xx被機械廠破格聘為“低職高聘”技師;20xx獲機械廠壓縮機組大修技術研究一等獎;20xx分別獲中石油、指揮部、機械廠機身瓦孔技術攻關二等獎和一等獎;2007年獲機械廠注水泵維護QC成果一等獎;2008獲機械廠技術革新二等獎***。正是因為他有過硬的技術,謙和的態度,時時地感染著周圍的同事們,成為帶動全班人員不斷努力工作的動力,同時也被同事們親切的稱他為“土專家”。

  一、模範帶頭 盡心盡責為生產

  作為班長的他,在工作和學習中,處處以身作則,充分發揮模範帶頭作用,“我先上”,這是他在遇到難活、髒活、累活時經常說的一句話。在每年吐哈油田各採油廠進行壓縮機檢修時,他身先士卒,一人承擔著檢修現場的組織者、技術把關者、維修檢驗員,2008年7月份在為溫米聯合站進行壓縮機檢修時,當遇到空間狹窄、操作困難的施工時,他毫不猶豫地鑽進去一干就是半個小時, 40多度高溫,把工具晒得燙手,他就帶著棉手套繼續工作,汗水溼了一身,他不管,手腳麻木了,他也全然不知;12月份為甲醇廠壓縮機檢修時冬季寒風刺骨,遇到壓縮機組故障排除時手凍的不能拿工具了就在執行機組的水箱前面暖暖繼續搶時間、趕進度,他只知道如果故障沒能及時修好,生產就不能投入執行,這個時候裝置更不能長時間停機。每當出現重大裝置“險情”時,他都是這樣“自私”的先讓自己上,讓別人後幹,他認為這也是在工作實踐中獲得真本領的唯一途徑。

  二、巧施妙手 充當裝置好“醫生”

  從事內燃機、壓縮機、機泵維修維護維修工作一干就是30年。這些年來,他一步一個腳印地實現著自己的夢想,以更加勤奮務實的態度對待自己熱愛的工作,在工作之餘,他就愛動腦筋,經常學習和鑽研新的專業知識,為了解決一個小問題,他還主動向一些裝置生產廠家技術專家請教學習,直到問題解決了,沒有後患了才肯罷休,這樣的工作作風練就了過硬的技術本領,提高了自己的業務水平和裝置維護檢修的能力,也奠定了他能夠為生產裝置把 “脈”,看 “病”的基礎,充當了一名出色的裝置“醫生”。

  20xx年被首批派往國外工作,在哈薩克工作的4年裡,由於受到維修條件的制約,開展工作要比在國內艱苦的很多,好多維修工作只能靠手工作業來完成,可以說他是帶著維修小組成員在一張白紙上面開始了鑽井用190系列柴油機的大修理工作,發動機的主軸瓦、連桿瓦在修理中要求標準非常高,國外又沒有相應的機械加工裝置,只有憑藉以往積累下的經驗不斷的努力和嘗試,並通過尋找相關的維修資料進行參考和學習,就這樣先後完善了軸瓦修復設施,清洗設施,油泵試驗設施等關鍵裝置、工裝專案,在他帶領下一次次解決了190柴油機修復中出現的各類難題,確保了國外專案順利進行。05年4月中石油阿克糾賓油田公司大修處一臺正在施工的修井機出現停機故障,無法進行作業。該處的哈國修理工進行故障排出已過去了三天沒有將故障解除,制約修井工作業的正常進行。大修處通過多渠道打聽到機械廠在哈國修理隊伍,請我廠修理工前去現場解決故障。該施工地離我們員工的駐地有300餘公里。鄭捷帶領另一員名機修工不顧時間已晚、路途遙遠的情況,馬上動身到現場。通過翻譯瞭解到事故原因以及當地修理工在處理故障時都採取了那些方法和所動過的配件,認真分析所出現故障的原因,採取排除法將一些引發故障的因素一一排除,最後僅用了20分鐘排除了故障,經過啟動轉後設備工作正常。在現場的當地修理工和大修處的領導豎起了敬佩的大拇指。

  20xx年3月第一次承擔美國生產的瓦克夏發動機大修理時,發現裝置的搖臂上面兩個銅套之間的距離長,而銅套內徑又比較小,

  標準要求的同心度精度高,更換的新銅套有較大的加工餘量,工廠又沒有合適的機械加工裝置,該銅套又是進口配件,價高數量有限,得保證百分之百的合格率,嚴重製約著壓縮機的修理進度。遇上這樣的事,也是他最先投入解決問題的時候,沒有裝置手工幹,精度不夠設計工裝,他經多方面考證模擬試驗,根據深孔加工理論依據,結合現實條件獨立繪製專用的《銅套絞修扶正裝置》圖紙,並將圖紙送去加工班組跟班加工零件,經過兩次反覆,一套完善《銅套絞修扶正裝置》加工完成,之後編寫可行的修復工藝,經過現場試驗,效果非常好,改專案獲得廠技術革新獎勵。

  在從事進口大型壓縮機組維修工作期間,他不但能解決現場問題,而且還能夠發現機組在設計方面的問題並大膽的進行改造、代替,“土專家”也就這樣得來的,2007年6月在承擔鄯善壓氣站三號壓縮機組檢修工作中,需要更換機組風扇皮帶漲緊裝置損壞的軸承,該機風扇傳動軸設計過長***2500MM***,只有一端有軸承座支撐,另一端沒有支撐設施,中間只有用胎式橡膠聯結器連線。在使用過程中由於支撐點遠、橡膠件承受不了風扇軸的自重,使輪胎聯結器變形,由於聯結器的不同心,經常在運轉中出現機組震動過大導致軸承損壞自動停機。發現這一情況後鄭捷主動承擔改造任務,根據風扇軸的受力方向設計、焊接了固定軸承座平臺,採用支架的依託,徹底解決了因風扇軸的連線的位移、在運轉時而導致震動過大停機的問題,打破了“洋裝置”不能改動的神話。

  20xx年在進行瓦克夏L7xx2GSI天然氣發動機大修工作中,發動機缸體主軸瓦孔因腐蝕變形,瓦蓋中心部位嚴重腐蝕,最大腐蝕深度達到0.46mm,瓦孔失圓,瓦蓋與瓦片接觸面積只有47%,技術鑑定不能繼續使用,更換或修復。如更換瓦蓋,沒有現成的配件,只能定做,依靠進口週期長,手工修復在小型發動機上有先例,而在該類裝置沒有先例,當時也是唯一的一種方法,為此,壓縮機維修中心成立技術攻關小組,鄭捷任組長開展技術攻關,設計完成了主軸瓦蓋磨修、刮研工裝,編制修復工藝方法,親自操作研磨修復,不到一週時間完成修復,經過檢測驗證達到技術標準,不但爭取修理時間,而且和進口配件更換相比節約了配件費用,在修理創新方面大膽邁出了一步,當時該廠裝置管理部門的領導稱讚說:我不但看到了你們的實力,而且看到了什麼是大修技術。

  三、甘於奉獻發揮傳幫帶作用

  在現場他總在幹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做到勤學好問,經常與他人交流,來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服務的整體素質。在他的口頭禪所說的:個人水平高,不算高,只要是整體水平高那才是正真的水平高。所以,他堅持不懈的做好傳、幫、帶活動,每年和青年員工簽訂“導師帶徒”的師徒合同,制定學習幫教計劃,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根據實際編撰適宜易懂的培訓內容,將自己積攢下的經驗和通過其他方式取得的知識,毫不保留傳授給青工,特別是對工作中遇到難點的講解,更是認真細心,一字不漏,與大家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就是憑著對工作認真負責、吃苦耐勞的敬業精神,鄭捷自參加工作以來多次出色的完成了各項任務,贏得了廠領導和員工的一致誇獎,稱他是壓縮機維修方面的“土專家”,機修技能“大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