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胃火旺的調理方法

  脾虛胃火旺怎麼調理?脾虛胃熱是兩種症狀,脾虛的話會加重溼熱,會出現一系列的症狀,這個時候需要及時進行調理。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

  脾虛胃火旺的調理技巧

  隨時補充水分

  常喝溫水可以解決許多問題,包括冷卻體內燥熱,促進表皮迴圈,還能沖刷口腔中的細菌菌落,抑制生長,比較不會口臭。即使常呆在冷氣房的人,水分蒸發較少,一天也要喝1300 左右,流汗時更要多喝。上火時適合喝檸檬水,多吃柑橘類等酸味的水果。不喜歡水淡無味,也可多喝舒緩茶飲,例如薄荷、苦茶、菊花、金銀花等花草茶。

  提高睡眠品質

  睡不好會造成身體過度使用,容易上火,日夜顛倒更是大忌。從事腦力工作的人,血液迴圈會集中在頭部,導致疲累卻睡不穩,這時可用足浴把火氣往下帶,讓人睡好。

  其做法如下:先用溫水充分溼潤雙腳,然後再慢慢的加熱水,建議泡到自己的雙腳感覺到熱,還是微微出汗就可以了。一般來說,足浴可以改善我們的皮表排汗功能,泡一個星期就會發現愈來愈容易出汗。

  增加體表散熱

  中暑時刮痧,可以促進微血管擴張,強迫散熱,減輕不適。

  飲食清淡

  建議大家還是少吃一些高熱量的食物,這類食物會提供一定的火氣,同時,上火時建議不要吃太多水分低的食物,如油炸類、堅果、餅乾和燒烤類,建議改以蔬菜和清湯等低熱量飲食對於我們的身體大有裨益。

  忌辛辣食物

  俗話說的好預防勝於治療,胃火大多半是由於飲食不當導致,例如辛辣食物,酗酒,都會助火生熱,使得胃火旺盛,平時我們儘量避免使用辛辣食物,這樣就可能降低胃火。

  食療去火

  有些食物會導致胃火上升,同樣有些食物一樣可以幫助我們降低胃火,例如綠豆粥就能幫我們降低胃火,綠豆含有豐富營養元素,有增進食慾、降血脂、降低膽固等作用,夏日喝綠豆粥可以去胃火,但身體虛寒者不要多食。

  中藥調理

  可以到當地的老中醫那裡向他描述你的症狀,讓他對症給你開副去火的方劑,定時服用即可,網上去胃火的中藥方子很多,但不一定適合自己,最好親自確診下為好。

  脾胃虛弱怎樣調理

  脾胃虛弱是要分型的,不能亂用藥,脾胃虛弱分為:脾氣虛、脾陽虛、胃氣虛、胃陰虛。脾氣虛的症狀主要是氣短乏力、頭暈、大便溏瀉,容易出血,血色淡,甚至面色髒白,脾陽虛主要表現在: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膩就會腹痛腹瀉,大便稀;胃氣虛主要表現在胃脹,胃痛,呃逆,食少,飯後脹滿,胃陰虛主要表現在虛火上炎,口乾、容易飢餓,胃酸、隱痛不適,口舌生瘡等。

  適當服用藥物

  中醫脾胃虛弱主要分三型:脾胃氣虛、脾陽虛、胃陰虛。

  脾胃氣虛症狀主要是氣短乏力、頭暈、胃脹,胃痛,呃逆,食少,飯後脹滿,大便溏瀉,面色萎黃,對於脾胃氣虛者可服用參苓白朮散和香砂養胃丸。

  脾陽虛主要表現在: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膩就會腹痛腹瀉,大便稀,對於脾陽虛可用附子理中丸。

  胃陰虛主要表現在虛火上炎,口乾、容易飢餓,胃酸、隱痛不適,口舌生瘡等。對於胃陰虛可服用參梅養胃顆粒。

  注意飲食調理

  合理的膳食結構是健康的基礎、“保胃”的前提。那麼脾胃虛弱的病人如何調養呢?

  飲食調養基本原則。飲食應有規律,三餐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平時多吃易消化食物,如稀飯,粥等;少吃有刺激性和難於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乾硬和粘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儘量少吃。

  常見健脾養胃的食物。粳米性平,味甘,有補脾益氣之功。《食鑑本草》即有記載:“粳米,皆能補脾,益五臟,壯氣力,止洩痢,惟粳米之功為第一。

  薏苡仁俗稱苡仁米、六穀米。有補脾健胃的作用。明?李時珍說它”能健脾益胃“。《本草經疏》也有”味甘能入脾補脾“的記載。

  白扁豆。性平,味甘,能補脾胃虛弱。《本草綱目》中說:白扁豆其性溫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止洩瀉,暖脾胃。對於脾虛嘔逆,食少久洩、小兒脾虛疳積、婦女脾虛帶下者,最宜食之。

  大棗。性溫,味甘,有補脾胃、益氣血的作用。明朝李時珍稱棗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對脾虛便溏、胃弱食少、氣血不足之人,最宜經常服用大棗。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