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自主創業致富事蹟

  成功的比例幸運佔一半,另一半要靠人的智慧,勤以創業,儉以聚財,誠以待人,遜以自處。看看那些大學生創業的事蹟,學習他們的方法,從故事中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一

  陳慧超的90後大學生創業故事

  他,1987年12月出生於浙江湖州,本科學歷,來澄創業初期,一個外鄉還未畢業的大學生,在此無依無靠,白手起家,面對人們的不信任,他用自己的堅毅和執著,漸漸感動著周圍的人,並逐漸成長為一位在行業內小有名氣的標誌者,他就是江陰市極地營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慧超。

  “梅花香自苦寒來”,陳慧超所走過的創業歷程並非一帆風順,相反,充滿了荊棘,但憑著頑強的拼搏精神、堅忍不拔的毅力,他一步一個腳印,打造出發揮自身價值的事業平臺。

  一、艱苦童年,生活磨礪不屈性格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陳慧超的創業故事和他艱苦的童年生活是分不開的。十多歲時因為家庭經濟的變故,便開始承擔起生活的擔子。大三那年,在一次野外生存訓練中被戶外拓展這個行業深深吸引,於是獨自一人跑到了江西南昌拜師。同年下半年,正直大四的他放棄了中石化的實習機會,揣著從同學那借來的8000元錢去了北京,學習並考取了國家級拓展培訓師***中級***證書,還獲得了“優秀學員”稱號。在拿到大學畢業證書後,他帶著滿懷激情來澄創業。然而由於資金有限、經驗不足,他到處碰壁,多次窮途末路,幾乎到了飯都吃不上的境地。出於生活壓力,他不得不暫時放下創業夢想從事銷售工作。靠著用心加勤奮,他的業績經常是公司第一。當資金開始有所積累,社會經驗也日益豐富,不屈的他在參加完江陰SYB創業培訓後,毅然辭職,在租住的臥室裡踏上了第二次創業征程。

  二、踏實實幹,辛苦付出嶄露頭角

  創立公司之初,沒有團隊、資金不足、市場無序是他面臨的三大問題。陳慧超透過對市場的分析和判斷,並通過自己的所學和之前的工作經驗,從基層、管理層等多方面為企業量身制定有效的拓展訓練課程,獲得了企事業單位的認可,並從一定程度上開創了江陰拓展訓練的新局面,在江陰不論是極地營品牌還是陳慧超本人都已成為行業新銳。而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從無錫、常州,甚至是杭州、湖州、煙臺等地慕名而來,加入到極地營的品牌旗下。目前,極地營品牌已有山東煙臺和浙江湖州兩地正式加盟,舟山極地營也正在積極地籌備中。

  三、開拓創新,企業不斷做強做大

  隨著政府政策引導企業轉型,各企事業單位越來越關注員工團隊成長,良好的大環境為公司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經過幾年的奮鬥,極地營公司除了吸引到一批有著同樣夢想的團隊成員,還與全國多家基地、大學建立了合作關係,此外,創新經營模式使企業的架構經過幾年的發展逐漸成熟。2012年10月,與長三角人力資源網合資,建立第一個國內拓展行業線上交流學習平臺——中國拓展師網。至今公司已服務江陰企事業100多家,累計培訓人數達到5000多人次。

  四、熱心公益,努力回饋感恩社會

  “企業來源於社會,理應奉獻社會。”這是陳慧超奉行的企業發展宗旨,也是極地營企業文化之一。在致力於企業發展的同時,他也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參與了“愛心媽媽”、“成長心連心”等關注孤兒和困難家庭的資助活動,參加了江陰義工隊、江陰紅十字會的志願者活動,為他們提供公益諮詢與培訓服務。他常常用自己的故事去鼓勵在創業路上的青年,幫助外來人員和下崗職工到客戶單位實現再就業。

  這就是自強不息、奮進不止的陳慧超。他總是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周圍的人,昔日稚嫩大學生,今朝豪情暢大志!在寬廣的事業平臺上,他自信地向人們闡述著自己的理念,以其堅韌不拔的創業精神,為人們帶去無限動力和正能量,用自己的堅強與汗水,書寫著一個年輕人的熱血青春!

  二

  從貧困生到女老闆 第一桶金源自高中

  談起自己的“原始積累”,魏思源回憶說:“那時我還在家鄉上高一,主要學國畫,每個星期只有10元錢的生活費。”由於家庭貧困,魏思源為了能繼續唸書,就在學校的食堂裡做衛生,業餘時間在校外給一些孩子做家教。“高中三年,每年除了生活費外,還能攢下6千元錢。”

  為了得到更好的學習機會,魏思源2002年年底專程來到天津,花800元錢報了一個美術班學習專業課,目的就是為了能考上大學。“學國畫需要大量顏料、畫筆和紙,這些東西又很貴,我就偷偷撿同學畫過的紙,用背面練習。”魏思源說,高考結束後,她分別報考了青島、北京以及天津三個地方的四所高校,但所報的專業並不是國畫,而是服裝設計。“藝術生的學費很高,我的家庭根本負擔不起,所以就選擇了相對好找工作的服裝設計專業,當時我是我們村第一個本科女大學生。”

  成立雄鷹創業聯盟

  大一寒假時,為了省錢,魏思源沒有回家過年,而是選擇留在天津,在食品街的一家飯館內找到了一份服務員的工作,月薪500元。魏思源要開學了,老闆極力挽留她:“小魏,我挺欣賞你的,以後你可以帶一些家庭貧困的大學生過來打工,每年寒暑假我這都要人。”

  正是這樣一句話啟發了魏思源。隨後,魏思源就利用業餘時間四處尋找適合的工作機會,最終有6家飯館同意了她的要求,一共招收120名服務員。到大一暑假時,魏思源就在學校裡張貼了“免費為貧困大學生安排兼職工作的海報”,沒想到吸引了240多人報名,最終90人表示可以接受這份工作。大二開學後,這90名學生主動找到魏思源,每人交給了她30元錢,並稱:“魏姐,你幫我們找到了工作,這是你應得的。”

  拿到這兩千多元后,魏思源又動起了腦筋,“可以借這個機會創辦一個學生社團,專門幫這些貧困學生找工作啊。”於是,雄鷹創業聯盟成立了,設有活動部、策劃部、宣傳部等6個部門,會員也擴大到了500多人。

  實體鞋店大獲成功

  2005年,魏思源成為天津大學生創業協會主席,有了開一家實體店,做服裝和鞋子生意的想法。在簡單做了創業計劃,保證不會虧損後,魏思源得到了一家大企業的資金支援,首筆投資5萬元。魏思源為了實現夢想,找企業挨個洽談,最終說服了幾家福建鞋廠的老闆,答應免費提供鞋架、宣傳資料,並答應貨物可以賒銷。沒有實體店的店面,魏思源又找到曙光市場的老總,在市場內所有攤位都已出租的情況下,老總最終被她的真誠所打動,將辦公室騰了出來給她做店面。“由於我們是大學生創業,開店那天好多人都來捧場,前三個月的營業額達到了1萬多元。”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