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白手創業致富事蹟

  創業要學習別人的精神,學習他們的成功方法,學習積極向上的習慣。看看那些白手創業致富的事蹟,學習他們的方法,感受他們勇於創業的精神,激勵自己的鬥志,從他們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一:

  他高二時研究軟體賺4000塊,從草根消費者做起,如今身價過億

  經歷失敗:高中時代就開始網路“掘金”

  與大多同齡人一樣,黃承鬆從小就對新的事物十分熱衷,凡事總喜歡刨根問底。他的這種執著,也讓他比別人想得更多,看得更遠。進入高中後,黃承鬆開始接觸電腦。當同學們不是打遊戲打得風聲水起,就是上網聊天聊得火熱之時,他卻通過電腦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花了20天研究軟體,賺4000塊錢!”黃承鬆說,網際網路時代,網路上遍地都是機遇和商機,只要看得準,下手快,就有成功的希望。黃承鬆被保送華科大後,高三下學期就閒了下來,做起了全職軟體開發,從那時候起,他再也沒有向家裡要過錢。從高中到大二上學期那段時間,經濟來源主要靠寫程式來掙學費和生活費。2010年8月,還在讀大二的他開始嘗試創業,註冊了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用兼職賺到的錢作為創業資金,做電商導購網站。就是消費者通過他們的平臺渠道,購買其他大型電商商戶的產品,累計積分,然後他們根據買家所積累的積分,得到相應的返利。誰知,看似前景很好的平臺渠道,真正運作起來並不簡單,加之同類網站競爭激烈,大的電商平臺擔心利潤被擠壓等原因,黃承鬆的第一次嘗試以失敗告終。“差點連吃飯錢都折騰光了!”回憶起當時的窘境,黃承鬆至今記憶猶新,坦言不僅積攢的錢打了“水漂”,身上也只剩下幾十塊錢。這次失敗,黃承鬆思考得最多的不是折騰出去了多少錢,而是失敗的原因究竟在哪裡。經過三個月深思熟慮,黃承鬆悟出一個道理:做網路要不斷創新,不斷超越自己,才能走得更遠。

  逐漸演變:抓住一個需求點持續去做

  2012年4月,黃承鬆剛從華中科技大學畢業,就創立了“九塊郵”,9.9包郵成為了國內這一商業模式的首創者。不過,在黃承鬆看來,人們選品牌貨會想到“淘寶”,選電器會想到京東,消費能力好一點的會選“唯品會”。那麼,18-35歲群體中,收入差別很大,消費能力也各異,不是每個人都會選品牌貨,選擇低價實惠的群體並不在少數。如果補齊完善這一空間,必將大有可為。2012年8月,黃承鬆創立的折扣精選特賣網站“卷皮網”正式上線,主要瞄準“草根”消費人群,定位為“低價版唯品會”。卷皮網專注在低端市場,從高性價比入手,與唯品會覆蓋中高階市場形成差異化競爭。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要想做到所有的貨品是網路上的最低價並非易事。為了控制成本,一方面與許多品牌廠家建立了很好信任合作關係,其中有10多萬大小商家,1000餘家獨家合作品牌商;另一方面,千方百計的精打細算,努力打造全國首家買手製電商。機會總垂青有準備的人,黃承鬆的“卷皮網”已很快地在電商界嶄露頭角。2012年,銷售收入近1億多元,2013年銷售達7億元;2014年全年銷售收入達25億元。擁有超過3000萬買家會員、移動端APP總使用者達1500萬,成為了國內折扣特賣電商第一品牌和國內成長最快的網際網路電商企業。

  不驕不躁:像上帝一樣瞭解使用者

  “做產品,核心的核心就在於一定要像上帝一樣瞭解使用者,無論他們多麼小眾、多麼與正常想象不一致,這樣才能清楚地知道提供‘水’還是‘飲料’。當真正理解了你為使用者提供的是什麼,你才會知道你的使用者究竟是誰,喜歡什麼。”黃承鬆說。他們堅信“昂貴不一定好,精準才是好的”。同樣價格的商品對於不同人來說,價值是不一樣的,人們在判斷自己“有多想要一件物品”時,除了受到該物品價格的影響,還受到個人喜好、場合等更多更復雜因素的影響。即我們常說的使用者“痛點”。“對創業團隊而言,最怕的是丟了最初的創業夢想”,黃承鬆說,到今天“上卷皮,購便宜”成為老百姓很熟悉的廣告語,卷皮團隊一直不忘創業之初的夢想:讓購物變得更省時、省心、省錢。如今,卷皮折扣已經完成兩輪融資,隨著公司規模的不斷壯大,商業大潮中的黃承鬆也將繼續迎接挑戰,其中的風雨只會比以前更艱難。但他表示,卷皮折扣將一如既往為使用者“解渴”,關注低收入人群、關注購物體驗、關注中國,並最終成為一家“偉大公司”。

  二:

  90後大學生農村莊稼地裡的創業夢

  在匯川區泗渡鎮觀壩村,有個農場讓當地農民都很羨慕,原來,這個農場是由一名大學生經營的。

  這名大學生叫馮運,今年23歲,在福建某高校讀連鎖經營專業。為了實現自己的創業夢,他放棄了常人眼裡優越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遵義,開始了創業歷程。

  “這個年輕人勇氣可嘉,還是學生就開始創業,除草施肥一點不差莊稼漢,是個種植的好手。”半年前馮運來到觀壩後,當地村民就開始默默關注這個定下志向要發展現代農業的大學生。他的種植過程和莊稼長勢也成了當地村民熱議的話題。

  大學生樂當“農場主”

  近日,記者來到觀壩,剛下車就飄來一陣糞臭味,遠遠望去,一個身穿黑色衣服的小夥正在地裡忙著給辣椒施農家肥,駐村幹部樑小建告訴記者,他就是馮運。

  順著馮運所在的方向,記者沿著田埂走過去,只見地裡綠油油的一片,果蔬長勢良好。見記者拿起相機照相,當地一位路過的村民說:“無法想象,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地,幾個月的時間就被這位大學生折騰出這樣一番天地來。”

  走到馮運身邊,他似乎沒有注意到有人靠近,仍然埋著頭一個勁兒施肥,額頭掛滿了汗珠。直到樑

  小建叫他,他才抬起頭來。

  瘦小的個子,黑黝黝的面板,大家很難把眼前的這個小夥子和一個即將畢業的大學生聯絡在一起。

  “我一直以來就有一個願望,搞一個農場,自己當個農場主。去年從學校回來時,看到這個地方不錯,正好附近都是大棚蔬菜基地,所以就把它租下來了。”馮運說。

  創業需要資金,他想到了在外打工的父親馮修堂。經過多次做思想工作,最終說服了父親給他投資。

  馮修堂說,兒子剛開始要搞蔬菜基地時,他並不同意,因為需要一筆不小投資,而且他還是個還未畢業的大學生,沒有經驗,也沒有

  技術,不放心把多年來辛辛苦苦打工掙來的積蓄拿給他。

  但後來看到兒子的堅持,馮修堂同意了,並放棄了在外面每個月5000多元的收入,回來協助兒子辦農場。

  目前,馮運的菜地裡已經種植了白菜、辣椒、豇豆、白瓜等近10種蔬菜。

  有夢想就有收穫

  “剛剛開始,什麼都不懂,由於對品種和季節等因素掌握不好,所以導致了辣椒和豇豆長勢不太好。”對此馮運非常擔心。

  “我很需要資金支援和技術指導”,面對當前的困境,馮運非常

  希望政府及相關部門能給予支援,修建大棚。瞭解到他的困難後,匯川區農牧局駐村幹部樑小建很支援,他幫馮運聘請專家和技術人員進行技術培訓和指導,並組織馮運與當地的種植大戶們互動溝通,為他提供幫助。目前,地裡的白瓜和白菜已經可以上市了。

  跟其他“90後”大學生一樣,空閒時,馮運最大的愛好是上網、刷微博。但跟別人有所不同的是,馮運會有意識地關注和收集農業方面的資訊。

  前幾天,他在網上看到一段話,很有同感,於是寫成微博發給了大學同學:“農村猶如一片沃土,我就是一棵小小的種子,只要在農村這片沃土裡紮根,就一樣會開

  花,結出豐碩的果實,一樣能體現我們年輕人的價值,實現我們心中的夢想。”

  創業的路並非一帆風順,雖然遇到了種種困難,但是馮運的50畝蔬菜基地仍然幹得風風火火,有模有樣。他說,認準了,就不要怕困難,只要努力,一定會成功,今後還要擴大生產規模,打響自己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