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資產轉讓的監管制度

  信貸資產轉讓成為很多銀行收回資金的一種重要方式,同時也轉移了銀行獨自承擔風險的局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你們喜歡。

  

  監管層對該類業務的監管分為準入監管和業務監管兩個層次,各家商業銀行在開展信貸資產轉讓業務前需要向銀監局申請業務資格。監管當局出於發展金融市場,加快金融開發的角度出發,啟動和放開了信貸資產轉讓業務,目前絕大多數金融機構都具備開展信貸資產轉讓業務資格。

  業務監管。對於信貸資產轉讓業務,監管層沒有出臺專門的規章制度對該類業務進行規範。實際工作中,回購型信貸資產轉讓業務因轉出方對該筆資產並沒有剝離報表,監管層對該筆業務作為融資業務來監管。買斷性信貸資產轉讓業務因該筆資產剝離了轉出方報表進入受讓方資產負債表,監管層對該筆業務界定為信貸業務,監管政策參照有關信貸業務的監管政策。

  當前,信貸資產轉讓管理成為監管層限制銀行調整流動性、限制貸款規模的手段。在目前巨集觀經濟出現過熱勢頭,國家加強巨集觀調控的大背景下,銀監會出臺了限制金融機構開展信貸資產轉讓的檔案。監管層通過限制一些金融機構轉出信貸資產,限制了一些資產負債比例已經較高的金融機構進一步開展信貸業務的手段,達到巨集觀調控的目的。

  ***三***信貸資產轉讓相關平臺的建設及意義

  信貸資產轉讓市場很大,並出現了幾個信貸資產轉讓平臺。深圳已成立國內首個由官方籌辦並運營的信貸資產轉讓平臺,上海銀監局也在努力推動銀團貸款交易系統平臺建設。這種交易平臺的推出,最大的意義是方便信貸資產轉讓。一方面,主辦方希望方便銀行獲取其他銀行的信貸資產轉讓、受讓資訊,另一個方面,交易平臺的重要功能是價格發現,即設定了"信貸資產轉讓、受讓"資訊公告欄,公佈出相關信貸資產的價格行情。此外,目前市場上也出現了一些非官方的信貸資產交易平臺,如上海的國力,北京的中國貸款交易網。

  信貸資產轉讓的審計

  一、審查轉讓合同,查清出讓方和受讓方的真實意圖。將實際業務與轉讓合同進行對比分析,審查轉讓業務是否按合同約定嚴格執行。同時,關注轉讓業務發生的時間和期限,重點審查發生在年末、時間較短的轉讓業務,查清有無為調整報表在年末從事大量轉讓業務。

  二、審查交易背景的真實性,揭示虛假轉讓行為。對所轉讓的貸款的發放時間、五級分類、借款單位、貸款合同和借據進行審查,查清有無以虛構貸款等方式將轉讓業務當作融資工具,甚至大量騙取銀行資金問題。

  三、審查資金去向,揭示違規行為。從信貸資產受讓方轉出的資金入手,審查信貸資產出讓方有無將融入資金不入大帳或投入資本市場等違規行為。

  四、審查會計資料,提高會計資訊質量。審查交易雙方是否按合同約定的轉讓方式進行會計處理,在商業銀行貸款科目中有無短期買斷的信貸資產,在保證金和存款科目有無出讓方大額存款,有無隨意利用回購和買斷不同的會計處理方式調整報表問題。揭示出讓方為虛增銀行存款,虛減不良貸款,商業銀行為虛增正常貸款和企業存款而聯手作假問題。

  五、揭示信貸資產轉讓業務存在的風險。對商業銀行通過貸款回購方式對外融資業務的審查,應關注金額和筆數逐漸增加的客戶,審查出讓方的融資方式和渠道,對在多家銀行做轉讓業務,融資金額不斷擴大的財務公司等單位進行重點審計,從中揭示商業銀行信貸資產轉業務中存在的風險。

  信貸資產轉讓的注意問題

  1.建立完備、準確、規範、科學的資產資訊資料庫。對存量資產質量進行普查摸底,可以邀請投資銀行等擔任調查服務商,與農發行共同進行全面徹底的資訊採集工作,並建立專門的資產資訊庫。收集新增貸款的相關資料,制訂標準化的資料採集格式。

  2.提高風險甄別和風險管理水平。一是改進貸款調查、審查和評估技術,提高風險預警、識別和防控水平。二是全面系統地瞭解各行業和產業資訊,定期分析行業發展狀況,預測未來行業發展景氣程度,以此引導貸款的投向、投量和利率浮動水平,努力提高資產質量。三是密切關注信貸資產轉讓市場,積極參與資產轉讓市場,借鑑同業信貸資產風險管理經驗。

  3.做好資產轉讓業務人員儲備。一是組織開展有關信貸資產轉讓理論的培訓和學習,培養一批在專案研討論證、盡職調查、結構設計、現金流評級、市場調查和推介、定價和銷售等方面的專業化人才。二是邀請有關專家就信貸資產轉讓有關問題進行理論和技術指導。

  4.加強同信用評級服務機構合作。積極同知名信用評級機構開展業務合作,對農發行信貸資產進行跟蹤評級,增加資產質量透明度,為信貸資產轉讓定價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