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秧苗怎樣種植_水稻秧苗種植方法

  水稻是我國南方的主要作物之一,那水稻秧苗如何種植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水稻秧苗種植方法,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水稻秧苗種植方法

  水稻插秧前首先要整地。用旋耕機或水耙等整平田面,高差不超過3~5釐米。整地時間應根據插秧時間決定,沙壤土插秧前1天整地,壤土插秧前2~3天整地,粘土插秧前3~4天整地。整地時應將磷肥、鉀肥、矽肥做底肥與泥漿混合均勻。

  日平均氣溫穩定13℃時為插秧適宜期,插秧規格是行距30釐米,株距12~13釐米,每穴3~4株。株高穗大、分櫱力強的品種、雜交稻等可插2~3株。

  在插秧時,要注意插秧質量,拉線插秧,行直穴勻,不缺穴不漂苗,插秧深度為2釐米。稻田地1~2釐米淺水時插秧,插秧後稻田立即進水護苗。

  插秧後2~3天后灌水,灌水深度在4~5釐米,在苗高2/3處,這樣做可以防止卷葉發生,保護秧苗。一週後,換一次水。鹽鹼地的稻田,需再換一次新水。10天以後,施返青肥,每畝施尿素5~8公斤。插秧返青期噴施敵稗、禾大壯、丁草胺、草剋星、神鋤等進行除草。對少量特殊草類、難以化除的大草要人工拔除,最好在分櫱期結合耘田進行。

  在防治病蟲害方面,要謹防“稻水象甲”。它的成蟲咬葉,幼蟲在水裡咬根。防治它的方法是在整地時,噴灑菊酯類農藥,如殺蟲單、象蟲淨、克百威等,噴灑在田埂雜草上,因為“稻水象甲”的幼蟲可能潛伏在雜草裡。用量參照說明書,把農藥噴灑在田埂上一次即可;如果在田埂上沒有噴灑農藥,在插秧後,立即用上述農藥在田裡噴灑一遍。

  水稻淺栽好處多

  水稻秧苗栽得過深,不能利用地表泥溫高、表層氧氣充足的優勢,還容易造成基部低位分櫱休眠而提高分櫱節位,小穗增多,遇低溫還極容易形成僵苗,降低秧苗成活率。因此,應選擇在冷尾暖頭的天氣栽秧;栽秧時不強求栽直,力求淺栽。

  水稻種植技術

  一、 選用優質、高產、抗病的品種 選用米質好、抗稻瘟病能力強,產量高的水稻品種進行高產栽培。

  二、整理苗床

  苗床按1.7米開廂,廂溝寬40cm,廂溝深5-8cm,廂面寬1.3米,將過篩後的細磷肥按每廂1公斤撒於廂面上後將土整細,並將磷肥與廂面表土拌均,將廂面整細整平。並提前篩好蓋種的細土用塑膜蓋上防雨備用。

  三、澆透底水與苗床消毒

  整好的苗床上只用淡糞水或清水澆透***底水不足出苗時間長出苗率低***,然後按4廂苗床50克敵鬆兌1-2桶水均勻地灑在苗廂表面上進行土壤消毒。

  四、精細播種蓋土

  不需摧芽直接播幹種,將稻種分成與苗床廂數相等的份數後,每廂播一份稻種,注意播均勻。每廂種子播結束後及時用細土蓋種,然後在蓋種細土上噴施旱秧淨防雜草***只噴一次,不能重複噴***及時蓋塑膜,防止蓋土蓋膜不及時遇晴天苗床水分蒸發後出苗遲和出苗不整齊。 五、 蓋膜:必須蓋2層膜***第一層保溼,第二層增溫***,第一層膜平蓋在廂面上,不能壓邊***以便齊苗後抽掉***,第二層升棚覆蓋,並將膜的四周用土壓緊封嚴。

  六、苗床管理

  1.適時揭膜:齊苗後***苗高達1-1.5cm***從拱棚的一端將平蓋在廂面上的第一層膜抽掉,二葉一心時在晴天上午9點至下午5點揭開膜的兩端通風煉苗,三葉一心時選擇晴天的下午將膜全部揭掉。

  2.防治立枯病:秧苗一葉一心時,每四廂苗床用50克敵克鬆兌水100公斤均勻地澆灑在廂面上防立枯病,如雨水多時,間隔5天用同樣濃度的敵克鬆藥液再預防一次。

  3.追苗肥:從二葉一心開始每長一片葉追一次淡糞水***最好用不是沼液的糞水,如用沼液必須用一桶沼液兌4桶清水,嚴防因沼液濃度過高導致燒苗***,苗床上嚴禁施用尿素和碳銨。

  4.適時移栽:在秧苗葉齡達3.1-4.1葉時為移栽最隹葉齡,在移栽前一天的下午在苗床上澆一次透水,有利於第二天拔苗,拔苗時儘量多帶泥,可減輕植傷和有利於栽後早發苗。

  七、插秧與大田管理

  1.整地

  適宜採用免耕栽培的田塊則不需要進行耕整,只需在移栽秧苗前的3-7天噴施除草劑滅草,然後灌水施肥後就可插***拋***秧苗。不宜進行免耕栽培的田塊在撒施農家肥後進行翻耕,化肥一定要在壓耙前撒施,有利於肥料均衡供水稻吸收利用。

  2.配方施肥

  每畝大田按農家肥1-1.5噸,三元素複合肥***BB肥***50公斤,鋅肥1公斤。或者自配肥每畝:碳銨25-30公斤,磷肥***過磷酸鈣***40-50公斤,氯化鉀10-15公斤,鋅肥1-2公斤。

  3.插***拋***秧

  淺水插秧***水深1-2釐米***,拋秧的要選擇天氣晴穩後進行,田中水要放至高處現泥,防止水深後漂秧,才有利秧苗迅速紮根。牽繩插秧按行株距33×15-18釐米進行,保證每畝1.1-1.3萬蔸,拋秧的按每平方米20-22蔸,保證每畝1.3-1.4萬蔸。

  4.水分管理

  分櫱期淺水促櫱,有效分櫱終止期***6月中旬初***排水晒田,晒至田邊開小裂口,下田腳不沾泥,為止,孕穗期保持3釐米左右深的水層,稻穗低頭散籽後田中管水乾溼交替***後水不見前水***,保持稻根活力。

  5.除草追肥

  在插***拋***秧後5-7天時,先將田中灌2-3釐米深的水層***高處不現泥***,結合施除草劑每畝追尿素6-7公斤,用野老等水稻大田除草劑一包均勻地拌入尿素中後撒施,在水稻剛進入孕穗期時***剛開始拔節***每畝用尿素2公斤+氯化鉀5公斤***水稻葉色濃綠的不施尿素,只施鉀肥***, 混合均勻後撒施於稻田中,促大穗大粒形成。

  八、病蟲綜合防治

  通過培育壯秧、配方施肥、科學管水來提高水稻自身抗病抗逆能力;同時在5月中下旬注意二化螟、7月下旬、8月中、下旬注意稻縱卷葉螟的防治;水稻孕穗後破口10%時,注意穗稻瘟的防治,打好保護藥,間隔7天打第二次藥防枝梗瘟和粒瘟。

  水稻苗期管理技術要點

  一、溫度管理

  出苗前要做好保溫工作,但並非溫度越高越好。未出苗前,若上午床內溫度達到36℃以上,也應通風降溫或遮光降溫,以防止高溫灼芽啞種。出苗、齊苗前後,溫度應控制在30℃~32℃。1葉1心期溫度控制在25℃~30℃。當床外溫度達到15℃以上時就應通風煉苗。夜間苗床要蓋好蓋嚴,以防寒潮和霜凍造成危害。遇有霜凍,有條件時可往步道溝灌水保苗,晴天后將水排出。2葉1心期床內溫度應保持在20℃~25℃,根據苗情和天氣、風力和風向調整通風口大小、多少、位置和方向,決定通風煉苗時間,以控制床內溫度。揭膜前3~5天要大通風,陰雨天夜間可不關閉通風口,逐步實施晝揭夜蓋,直到夜間也不覆蓋農膜。

  二、秧田管理

  1、水份管理

  播種前澆透底水,至出苗前不再補水。出苗後要適時適量補水。當苗出齊並全部青頭時,要根據苗床水分情況澆一次水,但絕不能灌水。以後隨秧苗生長適當補水,補水原則是床土表面變白時補水。補水可以澆淋,也可以溝水潤灌或灌跑馬水,灌後要及時排水。補水要避開高溫時段,應在上午10時前或下午3時以後進行。

  2、燒苗 燒苗是指因施肥過多引起的一種危害幼苗生長的現象,往往整床或一塊秧苗不出或高矮不齊。受肥害的苗根系短、黑、不紮根,嚴重時出苗後在立針期或2葉期後停止生長,並從第1葉開始向上變黃。此時,只要不受凍害儘可能做到早揭膜、大揭膜,白天反覆澆水,晚蓋膜。

  3、烤苗 烤苗指由於溫度過高導致幼苗莖葉發黃的現象。因此,剛出苗就應立即去掉平鋪的塑料膜。如果發生烤苗現象,不要輕易毀苗,因為土壤的溫度比棚內溫度低,有時稻苗的莖葉雖然烤死,但生長點仍可以繼續生長。每m2追50g硫銨和生根劑,在30℃以下,保證適當溼度,便可促進稻苗生長。待稻苗長出2葉後進入正常管理。

  4、凍苗 水稻立針期,稻苗依靠塑料膜和土壤的保護,外溫達到-4℃的情況下,也不會發生凍害。但出苗後秧苗越大,對溫度越敏感,受凍害的程度也越重。凍害發生後,稻葉變成水浸狀的濃綠色,太陽晒後就變黃變白。育苗期如果氣溫在0℃以下時,前一天澆水可有效減輕凍害的發生,苗床越幹,凍害發生越重。發生嚴重的凍害***地上部基本沒有綠葉***時,追施50g/m2硫銨和生根劑,在30℃以下,儘可能保證適當溼度,促進稻苗發新葉,等稻苗長出2片葉後進入正常管理。部分葉片受凍害時,一般對稻苗的生長影響不大。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