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平臺營銷成功案例

  在確定營銷計劃之前,應先進行案例分析,以免做出不切實際的預測。那麼下面是小編整理關於相關資料,供您參考。

  一

  微信創業賣水果,三個小夥兩個月利潤翻一番

  第一個月賣出一貨櫃 第二個月利潤翻一番

  提起賣水果,許多消費者的印象還停留在水果店和菜市場的水果小販。但三名廣州85後小夥子卻憑著一輛車和三臺手機在微信朋友圈開起了“手機檔口”賣水果,而且生意還相當不錯,營業兩個月,第一個月已經賣出一貨櫃,第二個月利潤翻了一倍,團隊也迅速擴充到十人,並有了自己的分揀中心和冷庫。

  出門靠朋友

  朋友的朋友都是客戶

  主打“全程密封保鮮”“當季最好吃的水果”的理念,三名85後小夥子,一個出身水果批發世家,一個之前是北京路某服裝專賣店店長,一個是前廣告公司職員,每人一部手機,外加一臺電腦和一輛車,將手機上的微信朋友圈當“水果檔口”,開始了網上售賣水果的生鮮電商生意。

  “目前我們月售一貨櫃,從第二個月開始已經實現利潤翻倍。”三人行之一的小樑說,“不過賺的可是辛苦錢,因為我們沒有請物流公司,全部自己開車送貨,最開始的時候,老爸也加入了送貨隊伍呢!”

  不做廣告,沒有實體店,利用朋友圈營銷,三個小夥子認為自己的成功有運氣更有努力。“在微信裡釋出產品資訊,並吸引收貨客戶在朋友圈進行‘晒單’,如果一個人有100個好友,十個人就有1000名好友,那麼我們就有1000個潛在客戶,而且還會發酵傳播。”小樑認為,朋友圈營銷的好處是傳播資訊的可信度更高,弱勢是隻能在朋友圈營銷,而且好口碑和差口碑傳播的速度一樣快,出了差錯生意就砸了。

  生意靠感情

  顧客不是上帝是“閨蜜”

  “做網上街坊生意和傳統的營銷不一樣,以前說顧客是上帝,但我們感覺‘微生意’裡邊,客服和顧客之間更像是朋友和閨蜜的關係,顧客會因為‘送貨員不夠帥’不收貨,甚至發火,但是我們的客服可以把客戶‘哄乖’,然後讓其買單。”小樑告訴記者,有一段時間推出“帥哥送貨”的宣傳,結果有客戶因為送貨員不夠“帥哥”標準而拒絕收貨,他們只好換回帥的同事重新送貨,令人哭笑不得。他解釋道,因為在“朋友圈”做生意,顧客很可能是朋友的朋友,大家的關係比較“嬉笑怒罵”,但也正因如此,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幽默感。

  店鋪很前衛 客戶也極品

  老外客戶:

  有指紋的水果不要

  外國消費者普遍一次就消費千元左右的水果, 下單最大方,也最挑剔。但也是最有潔癖的客戶群,因為對“有指紋的水果統統SAY NO”。“他們尤其會留意提子和布林上面有無指紋,因為提子和布林上面有白色果蠟,有了指紋會十分明顯。”小樑說。

  有意思的是,由於不同顏色的水果布林對應不同的英文單詞,有外國網友本來定的是黑色布林,結果送錯了紅色布林,鬧了烏龍。“之後團隊成員惡補了水果的專業英語對應的名稱。”

  美女客戶:

  等你等到花都謝了

  在朋友圈裡送貨多了,“三人行”團隊發現美貌妹子們最不守時。“有一次約十點送貨到,後來客戶睡到十二點,我們在樓下等了兩個小時。”小樑說,“如果是快遞,一般就拜拜了,但因為是朋友圈營銷,不敢怠慢,只好一直等,因為怕壞了口碑。”

  但這還不是最誇張的,小樑講述起“有一次想死的經歷”。“約好時間到了樓下,美女說還要等半個鍾,我憋著小便一直等了半個鍾,結果美女說到隔壁買東西,要十分鐘,結果半個鐘頭下來,我已經開始腰疼了,結果美女一個電話過來說‘在出租車上’……”小樑說,“但是沒辦法啊,微信圈都是朋友,我們不敢怠慢。”

  “晒單迷”:

  化完妝再和帥哥快遞合影

  “當然他們的水果很新鮮,但是選擇在微信購買,一個是因為新鮮心理,因為他們要求買完要拍照晒單,我平時就喜歡自拍,所以當然很樂意。”顧客LUCY說。

  而據“水果皇子”爆料,還有妹子“晒單迷”客戶要求帥哥送貨員等自己化完妝合影,放到朋友圈“晒單”。

  二

  前段時間,騰訊官方放出了一份內部總結的微信傳播大資料分析。其中最為人熟知的便是,微信公眾號80%的閱讀量來自於朋友圈,僅有20%的使用者會到***裡面挑選內容。換言之,如果沒有一個好的標題引起這20%使用者的興趣,再好的內容也只能淹沒在資料洪流中。下面這篇文章來自一個微信小編的實戰經驗總結,十分具體並附有各式案例,推薦閱讀!

  1、把使用者最關心的“痛點資訊”放在標題上

  任何文章,都具備一定的資訊價值。所以,一篇好文章更會傳遞很多有價值的資訊,編輯的責任就是提煉要點,然後選擇使用者最關心的那個痛點呈現在標題上。

  舉個栗子說明吧:我們在幫助正和島強基因部落運營的公眾號上發過一篇:

  如果你讀不完《失控》,至少可以讀完這50條書摘  收藏吧***2天,閱讀1萬+***

  而我們在朋友圈看到這篇文章的原標題是:

  《失控》書摘50條,精華都在這裡***2天閱讀300+***

  大家可以思考下,朋友圈最大的前提是“朋友”,朋友之間是有情感的,所以朋友圈應該是一個充滿情感的地方。

  當我們看到原標題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失控》是2014年談網際網路繞不過去的經典讀物。但最大的問題是這本書太厚重、太晦澀,幾乎99%的人都不讀完。

  於是,我們覺得,拿出精華書摘,分享給那些讀不完的人,應該會有需求。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提煉出

  [ 痛點 ]  資訊就是:

  1、《失控》—人人都知道這本書,尤其是面臨轉型的傳統企業家,而這些人正好是強基因部落的核心使用者。

  2、讀不完—提到這本書,幾乎每個人都承認沒讀完。企業家時間少更是如此。

  3、50條書摘—壓力瞬間小太大多了。企業家愛學習,對好東西的吸收意願很強烈。

  4、收藏吧—因為還是擔心讀不完,那就再push他們一下。

  提出這些要素之後,起標題就變得容易多了。最終的結果就是朋友圈都在轉發這條文章,幾乎每個人都坦誠:確實沒讀完、果然好東西、讀不完先收藏了……都是這樣的感慨。

  當然後來你們看到的,所有這型別的標題,都是COPY我們的。

  2、切中讀者工作、生活中,最常見場景

  理論上,一篇文章的內容越貼近使用者生活,這篇文章越容易被點開。所以一個合格的編輯需要十分了解使用者生活中的高頻場景。

  比如,咱們插坐學院小夥伴生活中常見的場景有:打車、擠公交、偷看美女、跟上司溝通困難甚至吐槽上司***當然,我從不吐槽,我對何川總是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租房、逼婚、睡懶覺、加班等等。

  當你的標題準確切入到這些常見場景時,被點開的機率就大得多。

  以這篇文章為例:

  《做PPT時,如何突出中文字型的美感與力量》***1天,閱讀1000+***

  它就較為準確的切入了一個基層員工十分常見的工作場景—做PPT、做方案、做總結、做展示等等。

  首先,做PPT這個技能是很多小夥伴都需要掌握的。其次,正值年終歲末,很多公司都要求員工進行年終總結或者新年規劃,做一個有逼格的PPT是高頻剛需。

  這篇文章的原標題是《如何突出文字的力量》就顯得場景不夠吸引人。文字包括很多種,英文還是中文?我們都知道,中文設計比英文設計更有難度。所以我們選擇了更加具體的角度:

  做PPT時,如何突出中文字型的美感與力量。

  請記住,是中文字型+美感+力量,這三個要素對一個有逼格的PPT來說,缺一不可。

  3、找關鍵矛盾,引發深度思考

  有篇文章原標題是《打車軟體和計程車司機的命運》。但就標題而言,我們很難看出它想闡述什麼,很模糊,很巨集大。

  因為這是前阿里高管鬼腳七寫的,所以我就點開了。但如果這篇文章是一個叫lucky的傢伙寫的,我可能掃一眼標題,不知所云,根本沒有興趣點開。

  但細讀文章之後,我發現挺有料的,還是整理關鍵資訊:前阿里高管、打車軟體火拼、最終的受害者***因為受害者有短期和長期之分,二者可能完全不同***

  我決定用前阿里高管這個標籤代替鬼腳七。有兩個原因:

  1***前阿里高管這個標籤有權威性,人們信服就會點進來看看。

  2***鬼腳七很多使用者不清楚,有時候反而會起到反作用***熟人相輕,這算是小技巧吧***。

  之所以“聳人聽聞”的加上一個“受害者”,是因為大家天生對這類字眼兒、情緒比較敏感,會第一時間注意到這個標題。

  類似的字眼還有很多,比如死亡、性、私生活、弱者、失敗、結局、底層等等。

  於是,我們決定讓這些關鍵要素在標題裡形成一個衝突:

  前阿里高管解密:打車軟體火拼,最終受害者是出租司機…***2天,閱讀4000+***

  為啥打車軟體火拼,受害者竟然是出租司機?他們不是燒錢的最大受益者嗎?為啥啊?讀者越是感覺不可思議,越有可能會點開。

  這又涉及到另外一個起標題的技巧:漏大腿。

  4、露大腿,不露底褲

  為什麼這樣呢?

  很簡單,因為知道關鍵資訊了就不點進來嘛!哦,不對,是我們直接告訴你結果,你就沒有求知的慾望了。

  以最近發在插坐學院的一篇文章為例,原標題是《王興:網際網路會根本改變所有行業,但不一定發生在最底層》。

  說實話,如果這不是王興說的,打死我都不會點進去看***其實就算王興說的,我也猶豫半天要不要看***

  琢磨一番之後,我們把標題改成:

  王興:我最近正在讀1本書,思考3個問題…***1天,閱讀1000+***

  這就更好地切入了讀書這個點,離生活場景更近,有些小夥伴可能也想知道,王興想啥呢?也就順手點開了。

  但是為什麼我們不直接把書名放上來呢?這就是漏大腿:標題裡點出一個大家會關注的內容、引發好奇心,然後具體答案在文中呈現。

  這個用好了是騙流量利器,但是用不好就容易淪為標題黨。作為一個有節操的編輯,我在言論上從來都是反對標題黨的!

  Ps,這就是標題黨:王興:我最近在讀全宇宙最牛逼的1本書,思考最有深度的3個問題…

  另一個例子是:

  知道戀人在廈門,80歲林語堂對妻子說:扶我起來…***1天,閱讀2000+***

  5、分清楚知名度與識別度

  我們團隊經常討論的一對概念,是知名度與識別度。

  什麼是知名度?就是大家都知道有這麼個人或者企業。比如聯想、比如柳傳志。

  什麼叫識別度?就是一聽到這個名字,就會有很強烈的標籤印象,比如羅輯思維、比如羅胖。

  在我們的判斷裡,識別度變得越來越重要,就是標題裡要有鮮明的標籤、個性化的內容。而不是泛泛的使用名人效應。

  比如聯想集團甚至不如中國最長壽、最大的民營企業,更有衝擊力。比如羅輯思維可能從另外一個角度也不如一個350萬粉絲的公眾號更有特點。

  舉一個例子吧:拉里.佩奇,作為谷歌創始人,足夠大佬,但對於中國讀者來說,谷歌創始人顯然比拉里.佩奇更有識別度,所以標題里根本不需要提具體名字。同樣,張幼儀就不如徐志摩前妻有識別度,也是同樣的道理。

  舉例標題:

  谷歌創始人“公開羞辱”員工後的第二天…***1天,閱讀1000+***

  徐志摩前妻:身為備胎,卻活出女神範兒…***2天,閱讀6000+***

  6、有共鳴,讓使用者感同身受,覺得這是說給自己的…

  使用者越來越喜歡跟自己有關係的內容,或者說能站在自己的角度進行思考與對比的內容。所以,我們說感同身受可能是好內容的基本標準。

  我舉幾個具體的例子吧:

  1***我還年輕,讓我在窮一會兒…

  貧窮但閃光,幾乎是所有青春的共同特徵,所以這個標題,像是一種自嘲,但慰藉心靈。

  2***你有沒有玩命愛過一個姑娘?

  這是一個提問,我相信每個男生看到之後,都會戳中回憶與內心。

  3***王石:我每天都堅持這五個習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王石每天堅持這五個習慣,你呢?

  7、死磕細節,文字要乾淨,不能囉嗦

  這點看起來最沒有技術,但是做起來卻最考驗語感。

  這個標題,就是一個囉嗦拖沓的典型:

  萬能的麵館,是如何用一條微博引爆傳播的?

  用了太多助詞。如果現在再讓我起的話,我會改成:

  萬能麵館,如何用一條微博引爆傳播?

  刪了三個字,讀起來也通順很多。

  當然,因為這點沒有規律可循,做起來也更難。所以我們起好標題以後要多讀,很多看上去沒問題的句子,一讀就發現毛病了。

  當你熟練運用以上七點技巧時,起一個平均水平之上的標題應該問題不大。

  但是!但是!這還遠遠不夠!就比如這篇文章:

  羅振宇:掙錢,是最有尊嚴的一件事兒

  本來發了以後我感覺挺好,瀏覽量也不錯,標題也符合***企業家***使用者心理。

  結果,某人把我叫到小屋說:

  這麼有感染力的話,怎麼就讓你發的這麼平呢?

  你就不能試試反問?

  羅振宇:還有比掙錢更有尊嚴的事兒嗎?

  琢磨一下,是不是更有衝擊力?

  我一聽,的確啊!馬上脫口而出:某人你太TM牛X了!果然標題還是你起得好……***此處省略馬屁若干***

  調戲歸調戲,但道理卻是實實在在的,在闡述同一個道理或事實時,如果需要加強語氣,就可以多用反問和設問等形式。

  以上就是我這個新手三個月工作的一點心得,分享給大家。總而言之,文字工作需要的技巧真是太多了,真的要抱著敬畏的心去做。

  最後,附上幾個修改標題的示例吧:

  原標題:七個心理寓言

  修改後:你是不是一個自斷經脈的打工族***強烈推薦這七個故事***

  原標題:鬱亮式“失控”

  修改後:萬科總裁鬱亮:企業不再需要職業經理人了

  原標題:滴滴打車初期推廣史

  修改後:滴滴打車初期推廣全記錄

  原標題:王石分享三個故事:人為什麼活著?

  修改後:王石:為什麼我都六十歲了還如此努力地活著?

  原標題:柳傳志5小時密談:大企業非死不可嗎?

  修改後:咱真的低估了70歲的柳傳志,對移動網際網路的理解能力…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