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銷商要避開的誤區
所謂終端,即產品銷售通路***渠道***的末端,就是產品直接到達消費者***或使用者***手中的環節,是產品到達消費者完成交易的最終埠,是商品與消費者面對面的展示和交易的場所。終端是“從商品到貨幣的驚心一跳”的跳板,是唯一實現“不是庫存轉移、而是真正銷售”的場所。終端擔負著承上啟下的重任,所謂承上——就是上聯廠家、批發商;所謂啟下——就是下聯消費者。通過這一埠和場所,廠家、商家將產品賣給消費者,完成最終的交易,進入實質性消費;通過這一埠,消費者買到自己需要的產品。
終端是指消費者決定購買的最後一個環節,是獲利的最終實現。運作好終端可以引導消費、提升品牌形象、提高產品流速,為經銷商爭取更多更好的生存空間和資源。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終端是影響經銷商區域市場銷量的核心命脈,提高終端銷量也成為提高區域市場銷量的重中之重。作為如此重要的終端,牽一髮而動全身。然而,經銷商對於終端的認知常常存在以下五個誤區。
下面向大家推薦
要避開的誤區1、重激勵輕管理
大部分經銷商總是虔誠地把每一位客戶都奉為上帝,對他們的各項要求***討價還價、禮品配送、各項費用***一味的認同。然而激勵型合作的發展政策固然可以在短期內見效,但是,由於疏於管理,單純依靠激勵難以維持與客戶之間的脆弱的聯絡。
在日常工作中,經銷商經常會得到來自員工的反饋:某街道上的終端店是我們的忠實客戶,每個月能銷幾十箱產品,應該制定一些促銷政策維護好這個終端。所謂無利不起早,這種激勵終端的做法沒錯,但也不能忽視對於終端的管理,還要與客戶做好溝通工作。換句話來說就是要把客戶當上帝一樣供起來,同時還要防止他的”移情別戀”。
比如客戶到底用促銷力度做了什麼?此外,除了一些實際的執行動作外,客情也是渠道常常提到的一個重點,因此做好終端客戶各項資訊的收集整理,進行管理可以增加與客戶的黏性。
要避開的誤區3、重中間輕兩頭
終端工作有三個環節:一是經銷商供給終端的產品;二是與經銷商直接建立買賣關係的終端;三是與終端建立買賣關係的消費者。但是大部分人只抓住了中間環節——終端,卻忽視了供給終端的產品和與終端建立買賣關係的消費者,從而導致既不能全面地熟悉產品,系統地向客戶推介,又不能建立典型的消費者檔案資料,方便售後服務工作的開展,以贏得消費者對該產品的忠誠,爭取回頭客。
目前整個食品行業談到最多的就是動銷難。在這種行業背景下,大部分經銷商卻只在做前端和中端的工作,一味增加渠道促銷,將利潤配比重心放到了渠道上,而做後端消費者工作的卻少之又少。這也是目前市場上新產品推廣失敗機率很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經銷商利用渠道促銷將新品鋪到渠道,等到終端銷售時不動銷,再想做消費者拉動時沒有利潤空間,而經銷商又不願意賠錢推產品,所以只能慢慢退出市場,新品推廣失敗。
可是產品的消亡不是最終結果,一款產品的消亡會影響經銷商組建的渠道終端網點。一些終端網點原本合作融洽,但是因為新品的推廣失敗而被大量產品佔壓且不動銷,造成了終端反感,繼而產生退貨潮。經銷商自然不願給予退貨,最終造成了與終端的合作關係破裂。所以很多經銷商的網點越來越少,就是因為一些原因造成的終端傷害,終端網點越來越少,經銷商的道路也越走越窄。
其實經濟是巨集觀地,在這個經濟下滑的時代,動銷困難是每個環節都會面臨的問題。但是巨集觀的環境只能決定企業的發展方向,不會帶來直接的價值,而直接創造價值的還是具體的微觀的行動。在這種巨集觀背景下很多經銷商銷量仍在遞增,就是因為他們在微觀上做得比較細緻。因此在終端的認識上,經銷商的認識一定要清晰。
要避開的誤區4、重銷售輕市場
大部分經銷商甚至員工都單純注重送貨、結款等系列業務工作,產品的銷量成了自己的唯一目的,忘記了市場的開發、維護、體系和網路渠道建設,忘記了幫客戶做大做強,共同發展。其實終端營銷要學會事先佈局,事中控局,才會有好的結局。
善弈者謀局,不善弈者謀子。當產品上市時放到哪些終端、新產品怎麼放都值得考量。而不是催促業務員一味賣貨,卻不知道真正的銷量出自何處。能夠真正做到將產品給到合適的終端,合適的促銷力度給到合適的終端,這樣才能做到掌控市場。
有些經銷商在銷售過程中,為了向渠道大量壓貨達到佔有終端倉庫的目的,在渠道實行坎級政策支援,如以10箱、50箱、100箱為坎級分水嶺,政策力度依次遞增。這本是經銷商積極促進銷量的方法,然而有時卻造成了渠道利潤降低,終端店紛紛投訴的結果。原來在活動期間,有的終端受到了坎級支援政策的誘惑,看到50箱的政策很誘人而選擇進貨50箱,但實際上終端店的承受力只有每月10箱。
從經銷商來看,短期銷量變大,成果頗豐。但是由於終端的承受力達不到而造成了壓貨,終端便採取降價促銷的方式甩貨。即使如此,還是比進貨10箱獲得的利潤更高。這就導致了整體渠道利潤降低,一些優質終端被拖下水。渠道利潤之所以會穿底就是由於經銷商沒有做到掌控。此外,10箱與50箱的政策力度必然不同,還造成了“多花錢被砸價”的結果。因此這就是重銷售輕市場,只求賣貨卻沒有合理地對終端進行分析所造成的後果。
要避開的誤區5、重大客戶輕小客戶
大部分經銷商沒有靈活掌握“抓大放小”的客戶開發原則,以至於唯大是從。很多經銷商會有以區域內大客戶為尊的觀念。然而實際情況卻是;面積大、排面多的終端不一定為你服務;而規模較小的終端衷心的銷售產品,銷量也很可觀。如此,終端客戶可以按情況分為高銷量高利潤、高銷量低利潤、低銷量高利潤、低銷量低利潤四種。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終端分類方法。但無論是哪一種,都是為了將終端做好分類,便於新產品的佈局和老產品的調整。
所以,客戶並不是以終端整體的銷售額和規模大小為衡量的。此外,小客戶也很有開發的重要性,合適的才是最好的。經銷商的根本目的是獲得利潤,而真正的利潤來自於終端,並且依靠加強管理而來。那麼在管理的過程中,經銷商要做到對業務員單人核算、對終端單店核算。
例如一家終端店面大,隨之而來的是競爭也大。經過分析計算,往往很多店面由於競爭較大,產品的利潤會比較低,這就需要在大小客戶之間做動態的策略組合,因此不應重大客戶輕小客戶。
要避開的誤區5、重大產品輕小產品
大部分經銷商和業務員總是偏愛抓住暢銷產品,然而暢銷產品經常屬於無利潤產品。
許多業務員甚至經銷商不願意推新品,即使康師傅的員工也是更願意推紅燒牛肉麵,因為老品即暢銷產品容易銷售,但凡一點促銷政策就能帶來幾萬箱的銷量,銷量意味著更多的回報。然而對於暢銷產品的過分依賴,促銷政策也從十搭一、九搭一,到後面的八搭一、七搭一……利潤逐漸壓縮。渠道利潤是產品得以銷售的基礎,長此以往會造成暢銷產品的退市。當年的旭日升、健力寶,許多暢銷產品都是這樣的原因遭遇了滑鐵盧。
因此經銷商要結合自己經營的產品做利潤分析,根據銷量大小、利潤高低、品牌力大小等綜合因素分析,如形象型、渠道型、炮灰型、季節型、利潤型等等,並根據產品所處的階段***成長期、匯入期、成熟期、衰退期***做動態分類,然後在經營過程中合理搭配。哪些產品是有量無利、為搭建渠道的戰術性產品;哪些產品目前有利潤而銷量不大,但是以後會成為公司的戰略性產品。戰術是隨機而靈活的,而戰略則是主力的長線產品。對於目前正在銷售的有量有利產品如何維護價格體系,保證產品持續生命,這才應是產品的區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