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報告寫作方法指導範文
市場調查是讓我們對一件東西或是一個行業的重新認識,所以在開拓一片領域時,市場調查就尤為重要。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歡迎參閱。
一
XX年,XX區文化局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以配合“四區”建設為著力點,積極扶持和關心農村自辦文化活動,大力開展農村三項活動,全區各鄉鎮農民自辦文化工作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下面是關於此項活動的社會調查報告:
1、淨化農村文化市場 樹立鄉村文明新風
農民自辦文化普遍具有文化實踐活動吸引力強、內容比較健康、參與者身心滿足感強的特點。這也就意味著,在鄉村社會,農民自辦文化越多越普及,則深度參與其中的農民群眾必然越多,相應地,留連於、沉湎於腐朽、落後文化的農民群眾就會越少。從而為形成文明鄉風提供健康的養料和良好的導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多了,參加健康有益的活動多了;搞封建迷信活動的少了,聚眾賭博的少了。
2、傳承鄉土文化 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相當一部分農民自辦文化源自鄉村民俗文化,或具有不同程度的民俗特徵,是對鄉村民俗文化的繼承。這是由於鄉村民俗文化在時間安排、內容和形式上往往與農民群眾的生產互補和平衡,與其生活相適應和相融合,容易培養共同的興趣愛好,成為農民群眾豐富的文化資源,因而,鄉村民俗文化很容易被今日的農民群眾在生產之餘和生活之中所沿襲、所採用,很容易轉化為農民自辦文化。因此,農民自辦文化因具有文化的傳承功效,將為當代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作出重大貢獻。
3、提高農民文化素質 增強農民致富能力
在豐富的農民自辦文化中,以開啟民智為主要目的和主要內容的農民自辦文化不在少數,如,農民讀書社、農民書屋、農家文化大院、農民故事會、農民電影放映隊 ***放映各類科教片***等。此類農民自辦文化開展得越多、越普及,則越有助於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有助於農村的經濟發展。
4、增加溝通交流 促進農村社會穩定的聚合功能
由於農民自辦文化一般伴生著農民群眾的聚合現象,從而也就大大地增加了農民群眾互動、交流和溝通的機會,其結果往往是有助於促進鄰里、婆媳、黨員幹部與群眾之間關係的和諧,有助於實現農村社會的穩定。有助於農村和諧社會的構建。
二
不到兩個月的實習階段我在...初中實習,裝備了計算機網路系統、多媒體教學系統、教學現場評估系統、校園廣播系統、閉路電視系統,使校園教學設施網路化,實現了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對中學生上網情況調查如下
***一***中學生及其家長對網路的態度和相關行為的情況
1.中學生上網率極高,上網時間長,多數家長卻從未上過網,大部分教師上網經驗不夠豐富
網際網路以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廣大中學生。調查顯示,93.5%的中學生表示對網路感興趣,並有11.4%的中學生認為 “很長時間不上網是令人難以忍受的”。週末和節假日是中學生們上網的高峰時段。 與孩子們相比,家長和教師們則大為遜色。45.2%的家長表示不瞭解網路為何物,沒上過網的高達69.2%,只有7.7%的家長經常上網。大部分教師的上網時間少、上網經驗明顯不足。
2.多數中學生對在校上網的條件不滿意,家長、教師呼籲改善條件
對於課餘時間裡在校上網條件表示滿意的中學生只有19.4%,不滿意率達59.2%。24.9%的中學生在學校裡學會了上網技巧,而38.3%的中學生則認為學校並沒有把必要的網路技巧教給他們。同時,不少教師對於學校的網路資源現狀,特別是現有資源的利用率表示不滿。據教師們反映,校園網路設施和多媒體教學裝置主要用於展示課件與開公開課,而未能充分運用於平時備課和課堂教學,更不能充分滿足學生們在校上網的需求。
3.多數家長既贊成子女上網,又擔心子女上網影響學業
對於子女上網,27%的家長持贊成的態度,反對的只有15.9%,大部分家長則順其自然,但近半數的家長表示希望子女將來能從事網路工作。高達九成的家長認為,網路最大的好處是“能使子女開闊眼界,增長見識,並掌握好電腦技巧”;同時,29.5%的家長還覺得網路能促進子女的學習興趣,11%的家長認為“網路沒有任何好處和作用”。58.5%的家長表示,最不能接受的事是孩子上網會浪費時間,耽誤學業。顯然多數家長內心十分矛盾:既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網路的好處,更怕因迷戀網路而荒廢學業。此外,令家長們深感焦慮的事還有:瀏覽淫穢、反動、暴力資訊,產生網戀,痴迷網路遊戲等等。
***二***網路環境對中學生的影響
1.網路環境對中學生的積極影響
***1***中學生使用網際網路有助於形成全球意識,強化對國家對民族的責任感。透過網路的視窗,他們關注“家事、國事、天下事”,使視野空前開闊起來。全球意識的增強,適應了中國加入wto的新形勢,對於中學生們今後走入日趨一體化的世界,顯然是大有好處的。
***2***網際網路為中學生學習提供了有利條件,拓寬了他們的視野。網路資源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中學生們進行探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的需要。
***3***中學生使用網路有助於擴大交往的範圍,促進青春期心理的健康發展。網路上,***、oicq、聊天室、 bbs等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識的人拉到“零距離”,在相互諮詢、交談、討論、傾訴、請教的過程中,極大地滿足了中學生們旺盛的表達欲、表現欲和社交欲。這對於舒解壓力,保持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好處。
***4***中學生常上網,激發了對英語和現代科學技術的學習熱情。
2.網路對中學生的負面影響
***1***網上資訊垃圾使中學生深受其害。
***2***中學生迷戀網路對學業產生衝擊。
***3***網上聊天引發網戀,調查顯示,6.7%的中學生坦言自己有過“網戀”行為***實際比例會更多***。網戀中存在許多情感陷阱,中學生往往是受害者。
***4***網路不良文化弱化了中學生的道德意識。
***5***網咖管理問題依然嚴重,給中學生造成諸多問題。
***三***對策與建議
網路環境對中學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同時也提供了許多機遇。xx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對於資訊網路化問題,我們的基本方針是積極發展,加強管理,趨利避害,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資訊網路化的發展中,佔據主動地位。”這是我們進行網路德育工作的指導思想。我們建議:
1.更新教育觀念,推進學校網路德育工作的開展
第一,通過宣傳和學習,使全體德育工作者轉換觀念,統一思想認識,拋棄“網路有害論”,消除“網路恐慌症”,充分認識到網路德育的重要性和網路在中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重新定位學校德育的目標,把青少年兒童的道德成熟度作為網路德育的首要目標,著力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判斷力和自制力。
第三,重新設計學校德育的內容,在原有德育內容的基礎上突出價值觀教育,增強識別評價和選擇道德資訊的能力;注重道德意志力的訓練,使學生的道德認識與行為實踐統一起來;開設網路德育課程,強化學生的網路道德意識和網路責任感。
第四,利用計算機和網路技術,拓展德育的時間和空間。
2.培養網路德育隊伍,增強網路德育力量
其一,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講座和考核,使各級教育管理者、德育工作者以及全體教師掌握網路基本知識、技能,並熟悉網路德育的運作方式和手段,學會常見的德育課件開發工具***如authware、director、flash等***。在講求實效的前提下,改進和充實“沙河市中小學教師計算機考核”的方式與內容,如增加教師利用網路開展道德工作的考核內容。
其二,選拔並培訓一批思想政治素質高,網上溝通技巧好,具有豐富的網路經驗和技能的專兼職網路德育工作者,由他們提供線上指導,幫助上網中學生解決各種心理、思想、學習等問題;同時,注意在網上收集整理有代表性的德育問題,向有關職能部門反饋,以加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
3.加強對中學生進行網路道德和網路行為規範教育,自覺築起心靈的“長城”
一是加強以理想信念為主題的思想品質教育,用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築起心靈的“長城”,抵制網上各種不良思潮和有害資訊的侵蝕。
二是加強中學生網路行為教育和安全教育。制定“沙河市中學生網路行為規範”,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約束能力。
三是各校可以組織中學生統一瀏覽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題主頁,向他們推薦國內外諸多優秀網站,把中學生們的上網熱情轉化為自覺學習先進文化、陶冶高尚情操的動力。
二、主要型別
***一***介紹典型經驗的調查報告
某一地區、某一單位、某一企業,在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過程中,或在日常的思想政治、經濟建設、科學教育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績,為了把他們的具體做法和成功奧祕反映出來,可以對他們進行專題的調查,然後寫出調查報告,這種型別就是介紹經驗的調查報告。例如,北京太陽谷經濟資訊中心就是長期從事這方面的工作。
介紹經驗的調查報告跟工作通訊中那些以反映工作成績為主的型別有些近似。區別在於調查報告重在調查,特別注重對調查過程和調查所得資料的敘述和列舉。
***二***揭露問題的調查報告
跟上種類型相反,這是針對某一存在問題展開調查,以揭示這一問題的種種現象和深層原因為主要目的的調查報告。它的主要功能是揭露和批判,探究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問題的癥結所在,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三***反映新生事物的調查報告
這是針對社會現實中某種新近產生或新近有了長足發展的事物而寫的調查報告。
在現實社會中,新生事物總是不斷湧現的。反映新生事物的調查報告的文體功能,就是全面的報道某一新生事物的背景、情況和特點,分析它的性質和意義,指出它的發展規律和前景。
***四***社會情況的調查報告
這是針對一些社會情況所寫的調查報告。這裡所說的社會情況,主要是指社會風氣、百姓意願、婚戀、贍養、衣食住行等群眾生活各方面的基本情況。
這類調查報告雖不直接反映政治、經濟等重大問題,但百姓生活也是跟政治、經濟密切相關的。另外,這也是群眾最為關心的一些問題。因此,各種新聞媒體都十分重視這一領域的報道,《中國青年報》、《文匯報》等都曾開闢過公眾調查專版。類似《北京人出遊記——北京居民京、津、滬地區旅遊消費調查》、《中國夫妻過得怎樣》等,都屬於這種型別的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