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寫作方法指導

  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和工具學科。小學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其最終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口頭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學會借物喻人技巧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點,來比喻人的一種品格。這也是作文中用來表現、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的一種寫作方法。

  如《落花生》,全文講述“我們”全家歡度收穫節,邊品嚐新花生,邊談論花生的好處;告訴人們,做人要做務實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文章在談論花生的好處時,有這樣幾段話:父親說:“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裡,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我們都說是,母親也點點頭。父親接下去說:“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我說:“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了。”父親說:“對。這是我對你們的希望。”

  這幾段話就運用了借物喻人***借用花生的特點來比喻怎樣做人***的方法:父親引導孩子談花生,目的是為了論人生;他讚美花生的品格,也是為了說明做人應該做怎樣的人。“我”從父親的話中體會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個認識得到了父親的肯定。這就像畫龍點晴一樣,很自然地表達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由此可見,無論寫人記事還是寫景狀物,正確運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遠,表情達意更含蓄;可以大大增強文章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寫作與積累

  一、生活的積累

  1、感受豐富有趣的家庭生活。處處留心皆學問。只要我們注意觀察、體味親人的一言一行、喜怒哀樂,我們就能從中發現豐富的作文素材。比如媽媽經常提醒你:“熱了就把外套脫了!”“做作業要專心!”“把頭抬高!”……其中包含了多少關心和愛護啊!再比如開個家庭聯歡會或者來做個小遊戲,家人的表現一定各不相同;最近,家裡面誰最開心?誰做的家務事最多?你仔細觀察了嗎?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那麼,家裡的樂事、趣事、煩心事,事事可入文。

  2、體驗多姿多彩的學校生活。有的人說,學校生活,上課、作業、考試三部曲,有啥好寫的?其實,這三部曲就是好素材。別的不說,就說上課吧,哪節課最有趣?“趣”在哪兒?哪節課最難忘?最難忘哪個細節?再說校園生活還不止這三部曲,體育競賽、文藝匯演、班隊活動,還有你和同學、好朋友之間的故事,不都是作文的好素材嗎?

  3、觀察異彩紛呈的社會生活。我們每個人都和社會生活密切聯絡著。鄰居家的弟弟、巷口修鞋的阿姨、小區門口的保安……有沒有一個人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街頭見聞,坐車體會,市容變化,路人遭遇等,有沒有一件事觸動了我們的心靈?“新聞聯播”、“焦點訪談”、“百家講壇”、“探索發現”、“希望英語”等節目中,有你特別鍾愛的嗎?哪一期你記憶猶新?用心記錄下來,不也是作文素材嗎?

  4、欣賞神奇奧妙的大自然。大自然是神奇的。名山大川、小橋流水、花草樹木,蟲魚鳥獸、自然現象等都是我們觀察的物件。我們可以在父母的帶領下去各地探奇攬勝,也可以自己觀察螞蟻的路線,大蒜的生長過程。我們可以走進春天的公園,夏天的荷塘,秋天的田野,冬天的村莊,體會季節的變化。我們可以親近山,親近水,在自然中觀察、體驗,在自然中思考、成長。

  “世界上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發現美的眼睛。”只要放眼生活,細心觀察,就不愁心中無話,筆下無文。

  二、語言的積累

  生活的積累解決了作文寫什麼的問題,但怎麼寫呢?“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廣泛閱讀,才能文思泉湧。談到積累,不能不說到閱讀的積累。

  1、重視課內閱讀。無論是什麼版本的語文教材,都是經過精心選擇精心編排的,其中有文質兼美的散文,有流傳千古的詩歌,有引人入勝的小說;有的描景狀物,有的寫人記事,有的抒發人生感悟,有的介紹科學知識……這些文章都值得我們一讀再讀,細細品味,其中的精彩段落,更是值得熟讀成誦,爛熟於胸,成為自己的語言。有了這些積累,我們駕馭語言的能力一定會不斷提高。

  2、拓展課外閱讀。除了讀教科書以外,還要大量閱讀課外書。經典名著要讀,現代科技也要知道;童話故事要讀,名人傳記也要翻閱;散文小說要讀,詩歌詞章也要吟誦。“不動筆墨不讀書”,通過摘抄、批註、寫心得,我們一方面可以積累優美的句段,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強我們對文章的賞析能力,在品讀中學會遣詞造句和謀篇佈局。

  3、豐富語言寶庫。如果說作文是砌一座房子的話,字詞就是磚瓦。成語、諺語、歇後語、古詩詞等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我們要有意識地積累,在理解的基礎上,注意運用。成語接龍、詩詞接龍等是非常好的遊戲形式,經常練習,到了寫作文的時候,成語、詩詞才能信手拈來。

  大眾的口語中也有很多鮮活的語言,你能記在隨身帶的小本子上,也是一種聰明的積累。堅持不懈,你的語言就會生動有趣,富有生活氣息。

  三、情感的積累

  “文章不是無情物”,“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這兩句名言道出了情感對於作文的重要性。

  如果說生活是文章的源泉,那麼情感就是文章的靈魂。

  沒有情感的加入,是不會寫出好文章的。比如去過廬山的人很多,只有蘇軾寫出了“橫看成嶺側成峰”的千古名句;看過大海日出的人很多,只有巴金寫出了膾炙人口的《海上日出》;看過黃河的人也不少,只有李白能寫出“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氣勢;我們每個人都站立在地球上,可是隻有郭沫若寫出了《地球,我的母親》這樣氣勢磅礴的華麗詩章??這是因為他們不僅看到了,而且感動了。因此,只有當我們的心絃被觸動了,產生了哲思,產生了激情,或者情感積累到非抒發不可的程度,我們才能寫出感動他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