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假設由什麼構成

  財務管理假設是人們利用自己的知識,根據財務活動的內在規律和理財環境的要求所提出的,那麼呢?下面小編告訴你。

  財務管理假設的構成

  1、理財主體假設

  指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不是漫無邊際的,而應限制在每一個經濟上和經營上具有獨立性的組織之內。

  2、持續經營假設

  是假定理財的主體是持續存在並且能執行其預計的經濟活動的,明確了財務管理工作的時間範圍。

  3、有效市場假設

  是財務管理所依據的資金市場是健全而有效的。

  4、資金增值假設

  是指通過財務管理人員的合理運營、企業資金的價值可以不斷增加。

  5、理性理財假設

  是指從事財務管理工作的人員都是理性的理財人員,其理財行為也是理性的。

  財務管理假設的具體內容

  資金時間價值假設

  資金的時間價值是一定量資金在不同時點的價值量的差額。對資金存在時間價值的這種客觀現象,經濟學中有多種解釋。“節慾論”認為時間價值是資本所有者不將資本用於生活消費而“節慾”的報酬;“時間利息論”則認為是因為人們對現有貨幣的評價高於對未來貨幣的評價;“流動偏好論”認為是放棄流動偏好的報酬;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認為是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運用資金具有時間價值這一假設,我們可以以一定的折現率把未來的現金流入或流出折成現值,從而進行股票及債券價格估算、投資專案現金流入淨現值的計算等,為財務管理的短期、長期投資等決策提供依據和標準。

  代理成本假設

  所謂代理成本是指在企業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離時所有者對經營者進行激勵、監督等所付出的成本。根據理性人假設,經營者更關心個人的晉升、收入增加、地位提高等問題,這使經理人員的目標和股東的目標可能出現不一致的情況,因而就出現了代理成本問題。

  該假設在財務管理中運用於以下幾方面:

  1、財務分析。通過有效財務分析發現經營者業績的好壞,從而對經營者進行有效激勵。

  2、資本結構決策和股利政策決策。已經有理論及實證研究表明,代理成本影響企業的資本結構決策。

  3、所得稅影響財務決策假設。

  所得稅對財務決策的影響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1、所得稅影響資本預算決策。進行資本預算決策時,必須考慮所得稅對現金流入以及對資金成本的影響。

  2、所得稅影響資本結構決策。由於企業因負債而支付的利息可以在所得稅稅前扣除,這就使負債資金成本率較權益資金成本率低。

  3、所得稅影響股利政策決策。由於支付股利需支付所得稅,故所得稅對股利政策決策亦有影響。

  4、增量現金流入流出假設。

  所謂增量現金流入或流出,是指當企業新增一個投資專案後從整個企業角度考察所帶來的增加現金流入或流出。新增一個投資專案後,該投資專案的產品有時會與其他投資專案的產品相互競爭,造成其他專案的銷售收入下降,從而造成從整個企業角度考察時新投資專案帶來的增量現金流入低於孤立地單個考察投資專案所帶來的現金流入。同樣,從整個企業角度考察的投資專案的增量現金支出有可能小於孤立地單個考察投資專案時所帶來的現金流出。這是因為,企業可發揮各投資專案間的協同作用,使新投資專案的增量現金支出低於孤立的單個專案的現金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