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功能性便祕怎麼治療
夏季悶熱,寶寶容易出現便祕、口乾舌燥等症狀,對於小兒便祕,專家建議,首選飲食調節,畢竟是藥三分毒。那麼寶寶便祕時,家長該採取什麼應對方法呢?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治療嬰兒功能性便祕的方法。
治療嬰兒功能性便祕的方法
便祕是指大便乾結,隔時過久,造成排便困難,一般認為排便間隔時間超過48小時,即可認為是便祕。但部分小兒習慣於每隔2~3日排便一次,而糞便的量和質都正常者,應認為是正常。有時雖一日排便數次,但每次糞量極少,仍有大量糞便滯留於結腸或直腸內者,亦屬於便祕範圍。
小兒便祕時,寶寶應多喝水,吃一些水分豐富、清涼的水果。一般通過飲食療法即可有效改善,必要時再給予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
1.把肥皂削成條狀塞入肛門。方法簡便,效果好。
2.用塗油的肛門表插入肛門,輕輕擺動亦可引起通便作用。
3.應用小兒開塞露的1/3支注入肛門,可刺激直腸壁反射引起排便。
食療
①小兒便祕時,吃兩個香蕉,能潤腸通便。②香油拌菠菜,每次100克。③用紅棗熬湯,以汁餵食。
按摩
讓小兒仰躺在床上,按摩者用右手掌根部緊貼腹肌,自右上腹-左上腹-右下腹方向邊揉邊推。按此方向反覆進行,手法不宜太重,每次持續約十分鐘,每日2~3次,直至便祕好轉。再持續1~2周,以鞏固療效。揉腹能促進腹部胃腸血液迴圈,增加腸蠕動,不但能使大便通暢,且能增進嬰幼兒食慾。
嬰幼兒便祕長期依賴外力手段不是長久之計,一旦成為習慣,正常的排便反射就會消失,便祕將變得非常難以糾正,最好去醫院做一個詳細檢查,以確定引起便祕的原因,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寶寶便祕的原因
1、飲食不足
嬰兒進食太少時,消化後液體吸收餘渣少,致大便減少、變稠。奶中糖量不足時腸蠕動弱,可使大便乾燥。飲食不足時間較久引起營養不良,腹肌和腸肌張力減低,甚至萎縮,收縮力減弱,形成惡性迴圈,加重便祕。
2、食物成分不當
大便性質和食物成分關係密切。如食物中含大量蛋白質,而碳水化物不足,腸道菌群繼發改變,腸內容發酵過程少,大便易呈鹼性,乾燥;如食物中含較多的碳水化物,腸道發酵菌增多,發酵作用增加,產酸多,大便易呈酸性,次數多而軟;如食入脂肪和碳水化物都高,則大便潤利。如進食大量鈣化酪蛋白,糞便中含多量不能溶解的鈣皁,糞便增多,且易便祕。碳水化物中米粉、麵粉類食品較穀類食品易於便祕。小兒偏食,許多小兒喜食肉類,少吃或不吃蔬菜,食物中纖維素太少,也易發生便祕。
3、腸道功能失常
生活不規律和缺乏按時大便的訓練,未形成排便的條件反射導致便祕很常見。另外學齡兒童常因無清晨大便的習慣,而學習時間不能隨時排便,上課時憋住大便也是導致便祕的常見原因。常用瀉劑或灌腸,缺少體力活動,或患慢性病如:營養不良、佝僂病、高鈣血癥、皮肌炎、呆小病及先天性肌無力等,都因腸壁肌肉乏力、功能失常而便祕。交感神經功能失常、腹肌軟弱或麻痺也常使大便祕結。服用某些藥物可使腸蠕動減少而便祕,如抗膽鹼能藥物、抗酸劑、某些抗驚厥藥、利尿劑以及鐵劑等。
4、體格與生理的異常
如肛門裂、肛門狹窄、先天性巨結腸、脊柱裂或腫瘤壓迫馬尾等都能引起便祕。應進行肛門指檢、下部脊柱和會陰部檢查。有的患兒生後即便祕,如有家族史,可能和遺傳有關。
5、精神因素
小兒受突然的精神刺激,或環境和生活習慣的突然改變也可引起短時間的便祕。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