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便祕推拿手法_小兒便祕的有效推拿手法

  小兒便祕是由於排便規律改變所致,指排便次數明顯減少、大便乾燥、堅硬,祕結不通,排便時間間隔較久>2天,無規律,或雖有便意而排不出大便。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小兒便祕的有效推拿手法,供大家閱讀!

  小兒便祕推拿手法

  清大腸:大腸穴位於食指橈側緣。操作時由虎口推向指尖,100~300次。能治療溼熱、飲食、痰飲等停積腸道、氣機受阻之便祕、腹中灼痛等。

  退六腑:六腑位於前臂尺側緣,神門穴至肘成一直線。操作時,以中食指指腹,自肘關節推至掌根,100~500次。能通腑瀉熱,滑腸瀉下,用於陽明腑實之痞滿燥實堅。

  瀉肝火:找準血海穴雙膝內側,用雙手拇指按摩40次左右。

  補脾:脾經位於拇指橈側緣。操作時,由指根尖推向指根300次。能調理脾胃,加強脾胃運化功能。

  捏脊:從第一胸椎至尾椎,由下往上捏30遍。可調陰陽、理氣血、和臟腑、通經絡,凡脾胃虛弱之證,均可用之。以肝實為主的患兒,症見大便乾結,便質乾硬,形似顆粒,面赤身熱,口臭,脣赤,小便黃,胸脅痞滿,納食減少,腹部脹,苔黃厚,指紋色紫。治宜順氣行滯,清潤通便。

  小兒推拿需辨證施治,建議家長到正規醫院或者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按摩、推拿等治療活動,以免耽誤寶寶的病情。同時提醒家長朋友們,部分兒童適宜推拿,但有以下情況者不適宜:皮膚髮生燒傷、燙傷、擦傷、裂傷及生有疥瘡者,區域性不宜推拿;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外傷、骨折、急性傳染病、嚴重心臟病、肝病等均不宜推拿。

  小兒便祕的治療方法

  有原發病者應積極治療原發病如先天性巨結腸及巨結腸類緣病、肛門狹窄、甲狀腺功能低下等。治療功能性便祕的根本應放在改善飲食內容,多補充水分和含纖維素多的食物,同時養成排便習慣。

  1.灌腸治療

  是去除直腸內的嵌塞糞便最簡便而有效的方法,可與口服瀉藥配合應用。對於嚴重便祕者可先予以生理鹽水、石蠟油、硫酸鎂按3:2:1比例混合腸內保留。

  2.藥物治療

  導瀉劑可維持規律性排便,常見的有滲透性瀉劑乳果糖、灌胃劑聚乙二醇、潤滑劑液體石蠟、刺激性瀉劑番瀉葉。維持治療需數月,當兒童形成規律性容易排便後才考慮停藥。

  3.飲食調整、訓練排便

  可防止便祕再發。增加水攝入以軟化大便,多補充含纖維素多的食物全麥、水果和蔬菜也是治療便祕的部分。規律性如廁習慣是治療便祕的重要部分。無論有無汙便,餐後應有充足的如廁時間,這有利於兒童保持排便頻率的記憶。
 

小兒便祕推拿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