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理健康論文

  心理健康問題是人口老齡化過程中的突出問題。解決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議題,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重要方面,應當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離退休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思考

  摘要:支援的利用度是評估老年人所能接受到支援的最有效指標,本次研究也說明,支援利用度與老年人心理症狀評分的相關性最高

  關鍵詞:老年人;心理健康

  隨著老齡化的不斷推進,老年人群在我國人口中所佔的比例在不斷上升,關注老年人群的健康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問題,更是一項社會及國家需要面對的問題[1-3]。老有所樂是全社會對老年人生活的期待,但由於軀體及心理等問題,嚴重影響到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為老年人提供有效的支援能夠提升其生活質量和滿意度,增加晚年的幸福感。在社會人口流動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離開家到異地工作,這造成了大量的空巢老人,空巢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老年人的社會支援水平[4],社會支援水平的降低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如何關愛老年人,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經成為我們不得不面對的課題,我國大量的研究也表明了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脆弱性。社會支援包括子女、配偶、親朋好友等對老年人的情感支援,也包括收入狀況等經濟支援。有研究認為,較低的社會支援和心理韌性是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的關鍵影響因素[5-6]。夫妻關係和子女關係是中國家庭的兩組重要支撐,作為社會支援的環節,良好的子女關係讓老年人有較好的精神寄託,可以經常性的與子女進行交流和溝通,緩解內心的孤獨感[7]。重大的生活不良事件是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大事件,甚至會造成老年人的抑鬱等症狀。本次研究以社會支援作為研究的支點,分析不同社會支援與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的相關性。

  1物件與方法

  1.1物件

  選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在療養中心進行療養及體檢的205例老年人作為研究物件,其中男性138例***67.32%***,女性67例***32.68%***;年齡60~82歲,平均***71.42±12.05***歲。納入標準:①年齡≥60歲;②思維清楚,具有一定的表達和讀寫能力,能夠配合調查員完成調查問卷;③企業及事業單位等離退休人群;④身體無精神病症及惡性疾病等;⑤知情同意,願意參加本次調查。

  1.2方法

  1.2.1

  調查工具本次研究採用一般情況調查表、症狀自評量表***SCL-90***和社會支援評定量表[8],其中一般情況調查量表主要收集患者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等基本資訊,症狀自評量表共有90個專案,分別檢測軀體化、強迫症狀、人際關係敏感、抑鬱、焦慮、敵對、恐怖、偏執及精神病性等9個因子,每一個專案均採取***1~5***5級評分,分別為:1.沒有***自覺並無該項問題/症狀***,2.很輕***自覺有該問題,但發生得並不頻繁、嚴重***,3.中等***自覺有該項症狀,其嚴重程度為輕到中度***,4.偏重***自覺常有該項症狀,其程度為中到嚴重***,5.嚴重***自覺該症狀的頻度和強度都十分嚴重***。社會支援評定量表有10個條目,包括客觀支援***3條***、主觀支援***4條***和對社會支援的利用度***3條***等3個維度。

  1.2.2質量控制

  本次調查問卷均有護理測評小組完成,護理測評小組共有5名本科學歷的護士,在量表調查之前均接受培訓,培訓測評成績優秀。調查問卷收集後抽取5%進行復查,核實資訊,確保資訊收集及量表評估的準確性。

  1.3統計處理

  本次研究採用SPSS18.0統計軟體對資料進行分析,其中定量資料採用***x珋±s***表示,兩組相關資料採用相關性分析的方法,運用線性迴歸的方法分析預測兩組定量資料的關係,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不同維度下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社會支援得分

  研究發現,不同年齡、婚姻狀況、居住狀況、健康自評狀況和子女關係對老年人心理健康存在顯著的影響;不同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健康自評狀況和子女關係對老年人的社會支援得分存在顯著影響,見表1。

  2.2社會支援與心理健康得分的相關性

  研究發現,離退休老年人的社會支援總分與SCL-90中的強迫、抑鬱、焦慮和敵對存在顯著負相關,具體到3個維度上,客觀支援和主觀支援都只與焦慮存在顯著負相關,對支援的利用度與強迫、抑鬱、焦慮和敵對存在顯著的負相關,見表2。

  3討論

  隨著我國不同領域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研究發現,社會支援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存在不同程度的影響[9-11]。本次研究以心理症狀為評估指標,分析不同社會支援下各心理症狀的情況。社會支援包括主觀支援情況、客觀支援情況,同時包括老年人對支援的利用程度,利用度決定社會支援所發生的效果,因此也受到了很多專家的關注。

  3.1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及社會支援的因素

  本次研究年齡對老年人心理症狀和社會支援的影響以在70歲以上較為明顯,這可能是因為70歲以上的老年人由於軀體的老化,與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對主客觀的利用度降低,同時交流的困難及軀體的健康狀況也影響到了心理的起伏變化,這一點健康自評狀況的分析情況也可以印證,自我身體情況較差者得到的社會支援評分較低,同時症狀得分情況也偏高。

  3.2主觀支援與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的關係

  主觀支援是指個體體驗到的或情感上感受到的支援,指的是個體在社會中受尊重、被支援與理解的情感體驗和滿意程度,與個體的主觀感受密切相關。家庭中如果發生重大的不良事件,如喪偶等,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打擊是非常大的,其心理健康狀況較差,同時社會支援程度得分也就較差。根據相關性的研究也表明,主觀支援與老年人的焦慮情緒存在明顯的相關性。同時主觀支援也可以從子女關係、居住狀況上來分析,子女關係較差、獨居、空巢老年等社會支援相對較差,其各種心理症狀表現的也就越明顯,本次研究的也得到鄔俊福等研究[12-14]的認證。

  3.3客觀支援與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的關係

  客觀支援是可見的或實際的,包括物質上的直接援助、團體關係的存在和參與等,由於退休老年人相對其它農村地區及沒有社會退休保障的老年人相比[15],有可供生活的退休養老保險金,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對物質生活和對養老問題的擔憂。因此,收入狀況這一項客觀支援在單因素分析中並未對老年人的心理症狀總分發生明顯的作用,但這不能否定客觀支援與心理症狀之間的關係,本次研究中也表明客觀支援與焦慮有顯著的相關性。

  3.4支援利用度與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的關係

  支援的利用度是評估老年人所能接受到支援的最有效指標,本次研究也說明,支援利用度與老年人心理症狀評分的相關性最高。由於不同年齡的老年人受到軀體等健康狀況的影響,支援利用的程度不同,雖然提供相同的支援,其結果也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因此,在未來的研究中應該重點對支援利用度進行研究,探索如果提升支援的利用度,通過干預老年的支援利用度來實現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目標。總之,合理評估老年人的健康狀況,積極探索有效的老年人支援模式,可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幸福度。

  參考文獻

  1年齡對老年人心理資本的影響劉連龍; 郭薇; 田夢瑤; 趙越中國老年學雜誌2016-04-10

  2、我國老年旅遊市場開發研究王紅自貢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12-30

  3、論雲南老年旅遊市場的開發黃華; 明慶忠西北人口2003-08-30

  範文二:我國老年人心理健康論文

  摘要:要積極引導老年人蔘加各種文體活動,促進其調節由於喪偶或者疾病等帶來的負面情緒;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狀況和生活質量,提高其生活滿意度;加強老年人健康教育,重視老年人的健康保健,促進老年人身心健康與長壽。

  關鍵詞:老年人.心理健康

  1研究物件與方法

  1.1研究物件

  採用多階段、分層、PPS抽樣方法,按經濟發展水平將山東省劃分為東部、中部、西部、三個地區作為層,每層隨機抽取三個地級市,共6個地級市,於2014年1月15日至2014年2月20日,在6個地級市中按多階段PPS抽樣方法對山東省60歲以上的居家老人和機構老人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1564份,回收1564份,問卷回收率100%,其中有效問卷1524份,問卷有效率97.4%。

  1.2研究方法

  參閱大量文獻以及相關量表的基礎上設計了省老年人生存狀況調查研究問卷,內容包括4部分:

  ***1***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經濟狀況、過去從事的職業、養老方式等。

  ***2***健康狀況,包括健康自評、患慢性病情況、認知能力、日常活動能力、心理健康狀況五個維度,三十個條目。

  ***3***醫療狀況。

  ***4***入住養老機構老年人的相關問題。問卷內容由相關專家審查並進行預調查後修訂而成。由經過專門培訓的調查人員入戶或入養老機構與調查物件面對面調查,採用老年人自行填寫與訪談代填相結合的方式,保證調查結果的可靠性和真實性。

  1.3資料整理與分析方法

  運用Epidata3.0進行資料雙機錄入。運用SPSS20.0軟體進行資料整理和統計分析,對心理健康狀況採用描述性分析,採用t檢驗、t'檢驗、F檢驗、多重線性迴歸分析等方法對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進行分析。

  2結果

  2.1調查老年人的基本情況

  本研究調查物件共1524人,其中男性佔53%,女性佔47%,年齡最大97歲,最小60歲,平均年齡73.39±7.49歲;婚姻狀況中有無配偶比例相差不大,有配偶者佔47.8%,無配偶者佔52.2%;文化程度以未受過教育和小學為主,佔7***%,高中以上學歷僅佔7.8%;居住地在農村的較多,佔70.9%;家庭經濟狀況大部分在一般以上;職業中農民所佔比重較大,為67.5%。

  2.2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問卷

  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部分涉及情緒低落,睡眠不好,孤獨等十個問題,小於1天賦分為4,1-2天賦分為3,3-4天賦分為2,大於4天賦分為1,十個問題相加得出老年人心理健康總分,滿分為40分,最低分10分,得分越高,心理健康狀況越好。得分10-19,心理健康狀況較差,20-29心理健康狀況一般,30-40心理健康狀況較好。山東省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最大值為38,最小值為12,均值為28.31,標準差4.54,55.3%的老年人得分在20-29範圍中。山東省老年人心理健康總體處於一般水平。

  2.3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分析

  2.3.1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單因素分析

  將養老模式、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經濟狀況、婚姻狀況、職業、居住地、生活滿意度、患慢性病種數作為自變數,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得分進行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不同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經濟狀況、婚姻狀況、職業、居住地、生活滿意度、患慢性病種數、養老模式、健康自評的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不全相等,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2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多重線性迴歸分析

  以老年人總的心理健康得分為因變數,以養老模式、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居住地、有無配偶、職業、健康自評、生活滿意度、患慢性病種數為自變數,擬合多重線性迴歸模型。各自變數均以啞變數形式納入,入選標準為0.05,剔除標準為0.1,最終進入模型的變數有年齡、性別、有無配偶、健康自評、生活滿意度、患慢性病種數,如表3所示***僅列出有統計學意義的自變數***,對迴歸模型進行統計學檢驗,得到F=19.034,P<0.01,可見該模型有統計學意義,研究結果顯示,年齡、性別、有無配偶、健康自評、生活滿意度、患慢性病種數是影響山東省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的主要因素。男性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要高於女性老年人;有配偶的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要高於無配偶的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年齡越小、患慢性病種數越少、健康自評越好,生活滿意度越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得分越高。

  3討論

  大量研究顯示,我國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受很多因素影響,如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身體健康水平、以及社會支援程度等。這與本研究的結果有相似之處。從結果中看出,山東省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總體處於中等水平,與我國老年人總體心理健康水平一致。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越來越差,原因可能是老年人社會角色喪失,社會交往減少,容易引起心理情緒變化,同時高齡老人認知功能減退,智力與記憶能力下降,會引起失落、悲傷等負面情緒。男性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好於女性,這可能與男女之間的個性特點有關,女性屬於社會弱勢群體,性格特點較脆弱;其次女性壽命一般長於男性,患各種慢性病和損傷的機會較多;此外,女性喪偶率也比較高,這些都是促使心理狀況在性別上形成差異的原因。有無配偶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產生重要影響,本次調查中,老年人無配偶的比例高達52.2%,無配偶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顯著低於有配偶的老年人,這與國內外相關研究結果一致,通常配偶是老年人心理支撐與支援的重要來源,而失去配偶會對老年人產生較大的精神刺激,帶來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生活滿意度與健康自評越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得分越高。生活滿意度反應主觀幸福感,健康自評是對自身健康水平的主觀感知,兩者均與個體的主觀感受有關,主觀評價越高,說明感知者的情緒越積極,心理健康狀況也就越好。患慢性病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隨著患慢性病種數的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得分越來越低。早有研究表明,軀體疾病直接影響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狀態,疾病不僅對老年人造成身體上的疼痛,更對其精神與情緒產生不良影響。本研究中,山東省老年人在養老模式、經濟狀況、職業、居住地以及受教育程度的心理健康得分中存在差異,但養老模式、經濟狀況、職業、居住地以及受教育程度並不是山東省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這與相關研究的結論不一致,原因可能是山東省養老機構的發展在逐步完善;而且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開始選擇機構養老,入住養老機構並不完全是被迫行為,因而不會產生太大的負面情緒;同時,由於經濟文化和地域背景的差異,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也會不同。在本研究中,考慮的影響因素是有限的,除人口學基本特徵與身體健康狀況以外,社會支援程度,老年人的居住模式,體育鍛煉等因素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因而在以後的研究中還有待於更深入的研究來完善結論。在21世紀中葉以前,人口老齡化及相關的養老保障將是我國不可迴避的一個重要問題。積極關注我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促進健康老齡化,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面。

  4結語

  因此,要積極引導老年人蔘加各種文體活動,促進其調節由於喪偶或者疾病等帶來的負面情緒;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狀況和生活質量,提高其生活滿意度;加強老年人健康教育,重視老年人的健康保健,促進老年人身心健康與長壽。

  參考文獻

  1、人體衰老的生理-心理-社會主要特徵與標誌及其測量研究概況曾妮; 李文靜; 師雪; 賀子強; 林菲;黃河浪中國老年學雜誌2016-03-25期刊

  2、認知老化的機制研究進展張連成; 傅濤; 高淑青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2014-12-25期刊1

  3、生活方式對延緩老年人認知功能衰退的研究徐暢; 周成林; 馬陽體育科學2014-05-15期刊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