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學的社群管理論文

  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招生規模的擴大,大學的社群作為新時期高校德育建設的一個重要陣地,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篇一

  大學社群衛生教育的必要性

  摘要:本文通過查閱文獻資料並結合經驗進行歸納總結,討論大學社群衛生教育必要性,提出大學衛生教育是大學生獲得衛生知識、建立生活方式、增強衛生信念、強健的體魄、轉變不利於健康的行為,以達到促進身心健康,提高健康素質的目標。

  關鍵詞:大學生;社群衛生教育;必要性

  社會與經濟的發展,影響健康的因素和健康的標準也有所變化,通過調查統計研究發現,目前我國大學生中健康問題的發生率在連年升高,大部分學生都伴有一種甚至多種健康問題[1]。現代健康理念、健康的生活方式、心理健康、性知識,引發了大學生的學習興趣。

  1 大學生衛生教育意義

  1.1 促進大學生的認知態度和行為的改變

  衛生教育是一種把健康知識即由教育的方式轉變為個人及社會所能接受的健康行為。通過有計劃、有組織的衛生教育活動,能夠使大學生自覺的採用有益於身體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以此來使影響身體健康的因素排除,使疾病得到更好的控制和預防,使健康系統工程更加健全[2]。大學生正處於人生中的發展階段,很容易接受一些知識。學校可以開展如講座、電視、電影等衛生教育的宣傳方式,使學生的心理、生理以及個人衛生等多個方面知識得到更深的認識和提高,也要可以使學生吸菸、酗酒等不良嗜好得到改善,提高學生自我保健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常見的疾病和多發病發生的機率控制到最低程度,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得到保證。

  1.2 促使學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影響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環境因素、生物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和保健服務因素等,人們認識到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學校大力開展衛生教育工作,培養個人良好的生活習慣,呼籲大學生從自身做起,共同攜起手來創造良好的、整潔的環境,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運動習慣,以此來避免影響學生健康的因素產生,使學生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2]。

  1.3 增強了學生立志成才的責任感

  大學階段是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3]。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工作中,重視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根據大學生的心理髮展狀態,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使他們能夠切身感受到自身的責任感,使思想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互相補充、互相促進。

  2.大學生對衛生教育內容的需求

  2.1 心理衛生教育

  大學階段是人生成長髮展過程中一個帶有轉折性的關鍵時期,由於自身的生理心理特點,這個階段是大學生學知識、長才幹、全面提升綜合素質的極好時期,同時也是他們心理問題和矛盾衝突較多而自己又缺乏相應成熟解決能力的特殊時期[4]。在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經濟、學習、擇業等壓力不斷加大的新形勢下,大學生的心理負荷越來越大。近年來心理學家和教育工作者指出:目前我國大學生心理問題發生率呈逐年上升之態勢,眾多誘因導致大學生成為心理弱勢群體,對大學生的成才與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許多大學生因心理問題而休學、退學,甚至少數大學生因心理危機而導致自殘、自殺。學校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要制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計劃,確定相應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5]。

  2.2安全衛生教育

  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高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在校生人數大幅增加, 當代大學生雖然有較強的獨立意識,但存在三個不足的方面,一是社會經驗不足;二是獨立生活能力不足;三是自我保護意識不足[6]。隨之而來,侵犯大學生人身安全、財產安全的違法犯罪行為不斷增多,高校安全問題引起各方面高度關注。為維護學校和學生的安全問題,防止學生人身、財產受到損害和其他安全事故的發生,除了加強校園綜合治理和安全管理外,更重要的是切實開展好消防安全教育、網路安全、防盜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安全教育,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和法制觀念,提高他們自我保護和安全防範能力,確保校園安全和穩定。

  2.3生殖與性教育

  2.3.1 性知識教育

  大學生是即將步入社會面臨戀愛、結婚、生育等問題的群體,學校和家長要改變思想,要在性健康教育的觀念和服務上充分理解、尊重和幫助他們,不要避諱和學生談論性的問題,在高校應當開設有關性知識的選修課程,讓學生了解男女雙方的生理結構,解開性的神祕面紗,同時還要傳授一些相關的避孕措施,知道正確的避孕方法。對大學生進行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品質的教育,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戀愛觀與性價值觀。處於青春萌動期的大學生對於自己的生理心理變化充滿了好奇和困惑,他們非常渴望從自己所尊敬的師長那裡獲得正確的知識和引導[7]。他們希望通過健康教育得到這方面的知識,使他們能夠正確對待性方面的問題,避免隱患的發生。

  2.3.2艾滋病教育

  艾滋病自被發現以來,嚴重地危害著人類健康、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全,大學生處於艾滋病感染高危多發年齡段,屬於艾滋病防治的生理學意義上的重點人群[8]。大學生正處於青春發育後期,思想和行為都較為活躍,戀愛和擇偶已成為校園生活無可迴避的問題。但由於安全防護意識不足,大學生群體正日益成為艾滋病傳播的易感人群。高校應進一步加強系統、持久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並在教學中增加一些案例和情境分析,將性病艾滋病預防教育與學生日常生活相結合,避免空談艾滋病基本知識和預防原則,增強大學生應對危險情景和拒絕不安全行為等方面的能力,提高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質量和效果,減少大學生感染艾滋病的風險[9]。

  2.4乙型病毒性肝炎教育

  乙肝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簡稱,我國乙肝的發病率在不斷上升,具有傳染性,通常經血液、母嬰和性接觸傳播。乙肝屬於慢性病,需通過長時間的治療,部分乙肝患者會發展為肝硬化、肝癌,嚴重威脅人們的健康[10]。大學生對乙肝病毒認識的不足,對其展開宣傳教育,使大學生對乙肝有全面、正確的認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11]。目前為止,對乙肝最有效地預防措施就是接種乙肝疫苗,幫助學生形成較為正確的態度與觀念,積極接種乙肝疫苗,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12]。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