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中級職稱論文

  數學學科邏輯性強、思維嚴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具有耐心、嚴謹的態度。小編整理了,歡迎閱讀!

  篇一

  小學數學教學中

  摘要:新的數學課程指導思想提出,小學數學教學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然而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前提是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培養學生課堂認真聽講的習慣;培養學生積極發言的習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培養學生會審題,養成認真作業的習慣,從而達到全面提高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學習習慣

  新的數學課程指導思想提出,小學數學教學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然而,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前提是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那麼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建議:

  一、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

  “課前預習”是學生在上課前初步理解所要學習的新知識及複習學習新知識所要運用的相關知識的過程;它是學生髮現問題、提前思考、並提出質疑的的學習過程,也是提高學生有的放矢、關注重難點、提高學習效率的一個重要措施,增強聽課的針對性;在預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思維、創造活力。

  但“課前預習”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的數學老師往往忽視了學生預習習慣的培養,總覺得數學沒什麼好預習的,或者根本不需要。即使有的教師要學生預習,也總是這樣說:“明天要上新課了,請大家好好預習一下。”但是預習方法並沒有教給學生,學生口頭上答應,其實大都是敷衍了事,不是學習不聽安排,而是不知如何下手,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那麼該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呢?下面就結合平時的教學談談自己的一些方法。

  ***一***挖掘生活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教學前就要學生通過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讓學生髮現數學就在身邊,並能感受到數學的作用,從而激發起學習數學的興趣。 如,在教學一年級《量與計量》這一課時,我就在課前佈置學生們和家長一起測算自己家臥室面積及基本傢俱的大小,並根據大小進行傢俱的合理佈置,合理利用空間,用學生身邊的“情境”呈現教學內容,增加了數學教學的現實性,趣味性,使學生不僅認識到數學課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把生活帶進數學,又把數學帶進生活,而且培養了同學們喜歡數學的情感,調動了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更能激發出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適當鼓勵,激發學生預習的積極性。

  培養預習習慣,要注意激發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每個學生都具有求知慾望,每個學生都有提高能力的渴求,教師在指導學生預習時,要注意調動學生預習的積極性,保護學生的積極性,不斷強化學習需要。

  二、培養學生課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習慣。

  數學知識是比較抽象的,邏輯性很強的,內容之間又是相互聯絡的,聆聽老師的講解和傾聽孩子的發言是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課堂上要培養學生認真聽講的習慣,讓學生有高度的集中注意力。要做到以下幾點:***一***創造優良的課堂環境,消除學習中的干擾因素。***二***引發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們數學課堂可以通過很多途徑引發學生的注意。***三***運用多種熟練的技能和技巧。學生有了熟練的技能和技巧,學習起來應付自如、心情舒暢,嚐到了成功的喜悅,注意力自然就集中起來。

  三 、培養學生積極表達的習慣。

  新的課程改革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交往意味著人人蔘與,意味著師生平等地對話和交流。如果在課堂上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和發言,教學過程就會像一潭死水令人窒息。一些老師上課後時常抱怨學生啟而不發,實際上是除了自己“啟”的藝術不高明外,也與平時沒下功夫培養學生積極發言的習慣有很大關係。那麼,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積極發言的習慣呢?

  ***一***要為學生的發言創造寬鬆的環境。就教師本人來說,要民主、寬容、隨和,總是以欣賞的眼光評價學生的發言,要讓他們知道,不管他們說得是否正確,能站起來發言就是好樣的,應為自己敢於發言而自豪。這樣,學生在課堂上發言就會心情坦蕩,沒有什麼顧忌。

  ***二***要幫助學生破除發言的羞怯感。教師要時常找那些具有羞怯感的同學談心,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戰勝自卑。教師要多創造情境,幫助這些學生煉膽、煉口,如詩歌朗頌會、演講比賽、口頭作文賽等;儘量多給他們社交的機會,如課堂情景劇、文娛晚會、校外訪問,各種座談會等,使其在實踐中鍛鍊發言的膽量和勇氣。

  ***三***要讓學生學會表達。在課堂發言中,時常會遇到這樣的現象:有的學生髮言拖泥帶水讓人心焦,有的學生慢聲細語讓人聽不到,有的學生反應遲鈍出現冷場,等等。這不但沒有精彩紛呈的對話出現,反而無端地浪費了很多時間。這就要求我們經常性地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讓學生掌握一些口頭表達的技巧,學生在不斷實踐的基礎上逐漸掌握了發言的要領和技巧,就會更多地體會到發言的成功帶來的心理愉悅,以後的發言就會更積極更主動。

  四、培養學生三思後行,認真作業的習慣。

  審題是正確解題的關鍵。有時候觀察到有的學生甚至連題目都沒讀完或者要求都不看就開始做了,錯也是情理之中了。要提高作業正確率,必須下功夫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看清題目要求再解題的習慣。每教一新課例題,教師都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堅持不懈地引導學生練審題,在學新課的同時學會審題方法,養成審題習慣。到高年級,尤其要注意引導學生解題時自覺地靈活運用已學知識,調動自己所有學習過的知識解題,並在多種方法中擇優。解題時要認真書寫,教學生解題時要書寫整潔,格式規範,計算要養成列豎式的好習慣。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學會驗算,養成解題時檢驗的習慣,驗算首先是驗算理,驗方法,其次是驗計算。在檢驗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提倡邊算邊查邊驗,一步一“回頭”,爭取一次做對,防止無效勞動。培養學生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主要靠課內教學的指導和訓練。家庭作業題要認真設計,數量要少,質量要好,解題的要求要高。由於題量少,學生不感到負擔,就樂於開動腦筋認真完成。這樣安排作業,學生負擔輕,積極性高,不但有利於良好習慣的形成,而且有利於思維能力的提高。

  小學階段是兒童形成各種習慣的最佳時期。在這一階段重視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在一定程度上還影響其能力、性格的發展。為了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應充分地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並將這一目標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