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心理健康格式論文

  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們的心理品質和社會適應能力,是高等教育開發學生潛能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保證。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內容摘要】

  本文以心理健康臨床症狀自評量表***scl-90***為調查工具,對長春大學大一學生進行調查研究,結果發現男生的強迫症狀、人際關係敏感、敵對、偏執、精神病性和睡眠、飲食症狀較女生表現明顯,恐怖症狀低於女生;不同民族新生SCL-90因子分均無顯著差異;理工專業學生的軀體化、人際敏感、敵對和偏執症狀較文科專業學生明顯,其中敵對症狀差異顯著,藝術專業學生敵對症狀較文科專業學生明顯。

  【關鍵詞】大學新生;心理健康;差異對比

  大學階段是人生中一個特殊階段,此階段的個體心理髮展尚未成熟,自我認識還不夠深刻,情緒豐富且不穩定,意志力較為薄弱,他們從父母包辦代替的生活走向獨立自主的大學生活,由於生活環境、學習方式、人際關係等因素髮生變化,導致他們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不適應的情況。同時,大學階段也是個體建立自我意識,塑造獨立人格,形成人生觀、世界觀的重要階段,如果當個體遇到內心困惑時,沒有及時得到老師、家人或者朋友的關心、支援和幫助,難免會導致各種心理問題的產生。所以對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研究,分析不同群體的心理問題特點,深入細緻地瞭解和掌握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從而對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干預,將對預防和緩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和發展有重要作用。

  一、調查物件

  本研究以長春大學3,681名大一學生為調查物件進行研究,施測3,681人,有效測試3,644人,有效率為98.99%;其中男生1,791人,女生1,853人;漢族3,342人,其他民族302人;理工專業學生1,318人,文科專業學生465人,藝術專業學生339人,綜合專業學生1,522人。

  二、調查工具

  本研究採用心理健康臨床症狀自評量表***scl-90***進行調查,該量表共90個題目,包括軀體化、強迫症狀、人際關係敏感、抑鬱、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和其他***睡眠、飲食等方面***十個因子,每個專案採用五級評分***即無=1,輕度=2,中度=3,重度=4,嚴重=5***,得分越高,表示心理健康狀況越差。

  三、調查程式及資料處理

  本研究採用團體施測的方式,由各學院心理輔導員擔任主試,通過心理測試軟體對學生進行調查。最後,採用SPSS19.0進行資料分析和處理。

  四、調查結果

  ***一***不同性別新生scl-90因子分差異比較。

  男生的強迫症狀、人際關係敏感、敵對、偏執、精神病性和其他六個因子得分顯著高於女生,恐怖因子得分顯著低於女生。

  ***二***不同民族新生scl-90因子分差異比較。

  不同民族新生SCL-90因子分均無顯著差異。

  ***三***不同專業新生scl-90因子分差異比較。

  軀體化、人際敏感、敵對和偏執在不同專業之間存在差異,其中敵對因子在不同專業之間差異顯著,以下進一步進行多重比較分析。進行多重比較分析發現,理工專業學生在軀體化、人際敏感、敵對和偏執四個因子得分中高於文科專業學生,其中敵對因子分差異顯著;藝術專業學生敵對因子得分高於文科專業學生。

  五、分析與討論

  ***一***不同性別新生scl-90因子分差異比較與分析。

  男生的強迫症狀、人際關係敏感、敵對、偏執、精神病性和睡眠、飲食症狀較女生表現明顯,恐怖症狀低於女生,總體來看,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如女生。而已有相關研究的結果存在較大差異,較多研究結果顯示男生心理健康狀況好於女生,但還有部分研究結果顯示男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差異極其微弱,或者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好於男生。這個結果可能與樣本選擇和被試測試的認真程度有關,需進一步研究。但本研究結果表現出了男性的社會角色特點,長久以來男性的社會角色特點就是堅強、勇敢、有責任感,使得男生在面對困難時,較多采用忍受和自我封閉等消極的應對方式,從而容易導致心理問題的產生。

  ***二***不同民族新生scl-90因子分差異比較與分析。

  不同民族新生SCL-90因子分均無顯著差異。這與我國多數學者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這個結果可能是因為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民族的融合,不同民族學生的成長環境和學習環境趨於一致,所以其心理健康狀況也無顯著差異。另外,被調查的大學生一般都受過良好的教育與文化薰陶,所以樣本的選擇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研究結果。如果對至今仍較好地保留少數民族文化和傳統的被試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其研究結果有待進一步驗證。

  ***三***不同專業新生scl-90因子分差異比較與分析。

  由表3可知,理工專業學生的軀體化、人際敏感、敵對和偏執症狀較文科專業學生明顯,其中敵對症狀差異顯著,藝術專業學生敵對症狀較文科專業學生明顯。本研究結果與已有研究結果存在一定差異,已有研究多認為文科專業學生的心理症狀較多,且嚴重程度明顯高於理科學生,藝術專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最好。而本研究結果顯示理科生的心理症狀較文科生多且明顯,可能因為理科生與文科生相比,較不善於表達,性格多偏於內向,當遇到心理困惑時,一般不願意向他人傾訴,發洩自己內心的情緒,所以較易形成軀體化、人際關係敏感、敵對和偏執等心理症狀。另外,本研究中藝術專業學生敵對症狀較文科生明顯,可能是因為多數藝術專業學生多因為學習成績不好,而通過學習藝術考上大學,此類學生中不乏有很多高中時的叛逆青年,所以導致藝術生整體測試結果的敵對症狀較高。

  【參考文獻】

  [1]崔愛善.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J].商丘師範學院學報,2011

  [2]馮文靜,苗春霞.徐州某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3

  [3]胡發軍,張慶林.大學新生SCL-90調查結果的元分析[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

  [4]張玥.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12

  [5]馬俊,王偉,郭彩琴.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形勢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

  [6]李亞紅.民族院校4782名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07

  [7]王曉麗,周曉梅.少數民族與漢族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比研究[J].校園心理,2015

  範文二:高職護理新生心理健康分析

  摘要:我國的高職護理專業在層次定位上主要有兩種錯誤傾向,傾向於理論性的知識講解,缺少技能性的訓練。對護士的知識、能力以及素質要求存在忽視現象。

  關鍵詞:護理新生;心理健康

  護理專業學生所必須具備的知識結構以及職業技能,因為壓力的影響,會有各種不同問題的發生,影響到其心理健康[1]。本次研究對高職護理專業新生心理健康情況,做相關調查,分析其與普通大學護理生之間的差別。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物件中觀察組為本校的2014級488名護理專業新生,共發放488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共471份,有效回收率為96.51%。對照組為普通大學護理專業2014級684名新生,共發放684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共665份,有效回收率為97.22%。

  1.2方法

  利用90項症狀自評量表***scl-90***作為心理測量工具。此量表主要測查9項症狀因子,分別為:軀體化、人際關係敏感、抑鬱、敵對、偏執、精神病性、焦慮、強迫症狀、恐怖。症狀評價使用5級評分制,其中1分:無;2分:輕度;3分:中度;4分:相當重;5分:嚴重。

  1.3統計學方法

  研究中的計量資料使用平均值±標準差的形式表示,組間採用方差分析方法,組間採用t檢驗,其中P<0.05代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物件心理健康測量結果評分對比具體如表1所示表1高職護理新生與普通大學護理專業新生心理健康測量評分統計結果***x±s***

  3.結論

  高職護理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整體較好,在抑鬱、焦慮、敵對和偏執方面相對較普通大學護理新生好,而在強迫症狀、恐懼方面則差於普通大學護理新生,人際關係處理雖無明顯差別,但也較差。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強高職學生的健康教育,以便提高其專業認知水平以及心理健康水平。

  4.討論

  我國的高職護理專業在層次定位上主要有兩種錯誤傾向,傾向於理論性的知識講解,缺少技能性的訓練。對護士的知識、能力以及素質要求存在忽視現象。缺乏護理職業的要求,沒有護理的專業特色。研究結果表明高職護理專業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對高於普通大學護理生,與高職學院生源及其特點有關。高職學生成績相對較差,但對自己目的、要求不高,學生也容易出現厭學,放棄等問題。正因如此,高職新生在抑鬱、焦慮、敵對和偏執方面相對較好,而在強迫症狀、恐懼方面則差於普通大學護理新。高職護理新生脫離原來的家庭、學習環境,進入到新的環境,也存在人際關係處理、焦慮等問題,雖與普通大學護理新生無明顯差別。如不及時調整,將來就容易影響高職護理學生對護理專業認知和心理健康,以及就職和進一步發展。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響到其職業的發展,以及專業的成長,需要進一步加強高職學生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專業認知以及心理健康水平。希望能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對護理學生進行持續教育,同時結合專業有針對性地加強人際交往等教育,提高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更好地適應社會。

  參考文獻:

  1、大學新生心理適應性訓練研究馬俊西南交通大學2011-04-01

  2、高職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安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9-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