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測試技術論文

  測試一般發生於為檢測特定的目標是否符合標準而採用專用的工具或者方法進行驗證,並最終得出特定的結果。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大家快來跟小編一起欣賞吧。

  篇一

  淺談地層測試新技術

  [摘 要]隨著石油勘探開發的需要,測井技術發展已愈來愈迅速,高分辨陣列感應、三分量感應和正交偶極聲波等新型成像測井儀為研究地層各向異性提供了強有力的手段;新的過套管井測井儀器,如電阻率、新型脈衝中子類測井儀、電纜地層測試及永久監測等現代測井技術可以在套管井中確定地層引數,精細描述油藏動態變化;隨鑽測井系列也不斷增加。通過介紹國外如斯倫貝謝、哈里伯頓、阿特拉斯、康普樂、俄羅斯等測井新技術的測量原理和部分儀器結構,尋求我國測井技術的差距和不足,這對於我國當前的科研和生產具有指導和借鑑作用。

  [關鍵詞]新技術?;過套管;成像;隨鑽;核磁;地層測試

  中圖分類號:TP3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5-0244-01

  1.測試新技術

  油田勘探與開發過程中,測井是確定和評價油、氣層的重要手段,也是解決一系列地質問題的重要手段。國外測井技術領先者是斯倫貝謝、貝克―阿特拉斯、哈里伯頓公司三大測井公司。

  1.1 聲波測井技術 聲波測量能揭示許多儲層與井眼特性,可以用來推導原始和次生孔隙度、滲透率、巖性、孔隙壓力、各向異性、流體型別、應力與裂縫的方位等。聲成像測井是換能器發射超聲窄脈衝,掃描井壁並接收回波訊號,採用計算影象處理技術,將換能器接受的訊號數字化、預處理及影象處理轉換成像。斯倫貝謝的Sonic Scanner將長源距與井眼補償短源距相結合,在6英尺的接收器陣列上有13個軸向接收點,每個接收點有個以45°間隔繞儀器放置的8個接收器,儀器總計有104個感測器,在接收器陣列的兩端各有一個單極發射器,另一個單極發射器和兩個正交定向偶極發射器位於儀器下部較遠處,可接收在徑向、周向和軸向上縱波和橫波慢度。

  1.2 核磁測井技術 核磁共振是磁場中的原子核對電磁波的一種響應,處於熱平衡的自旋系統,在外磁場的作用下磁化向量偏離靜磁場方向,外磁場作用完後,磁化向量試圖從非平衡狀態恢復到平衡狀態,恢復到平衡態的過程叫做馳豫。核磁共振NMR訊號的馳豫時間與氫核所處的周圍環境密切相關,水的縱向恢復時間比烴快得多。根據核磁共振特性間的差異指示含氫密度的高低來識別油層。共振測井儀主要有哈里伯頓和阿特拉斯採用NUMAR專利技術推出的MRIL、斯倫貝謝的CMR及俄羅斯的大地磁場型MK923。

  1.3 電纜地層測試技術 斯倫貝謝的RFT及MDT在油氣鑽探過程中對地層壓力及流體進行測試,RFT每次下井只獲取2個樣品,但不知道是什麼樣的樣品。只是取樣前,儀器中設有預測試功能,取樣能力很有限。MDT具有流體動態實時監測功能、地層壓力測量、地層流體性質分析、地層流體取樣及地層滲透率估算等,通過流體壓力剖面的預測,可以在勘探初期確定氣、油、水介面,研究油藏型別及其油藏性質,結合其他測井資料進行儲層產能預測。

  1.4 隨鑽測井技術 隨鑽測井儀幫助作業者進行重要的鑽井決策以及用於確定井眼周圍的應力狀態,提供地質導向,在完井和增產作業中用於地層評價。隨鑽測井資料傳輸有泥漿脈衝遙測、電磁傳輸速率、鑽桿傳輸及光纖遙測技術,泥漿脈衝遙測是普遍使用的一種資料傳輸方式為4~16bit/s;電磁傳輸與泥漿脈衝傳輸速率相當是雙向傳輸的,不需要泥漿迴圈,有精確鑽井康譜樂公司的EMMWD系統、斯倫貝謝的E脈衝電磁傳輸系統,通過鑽桿來傳輸聲波或地震訊號達到100bit/s,不需要泥漿迴圈;光纖遙測技術傳輸速率1Mbit/s。

  2 認識

  國外裸眼井測井、隨鑽測井、油藏評價、在水平井、斜井、高產液井產出剖面測井技術方面發展迅速,儀器的耐溫、耐壓指標較高,可靠性高,技術的系列化、組合化、標準化和配套化水平較高。流體成像測井和感測器陣列設計是產出剖面測井新技術發展的主要趨勢,永久監測技術是油田動態監測技術的非常重要的發展方向。在“十一五”863計劃“先進測井技術與裝置”重點專案實施方案論證會上專家組一致認為“先進測井技術與裝置”重點專案應瞄準世界測井技術發展方向,研發的先進測井技術與裝備為解決我國複雜巖性、複雜儲集空間的油氣藏地質評價難題和油田中後期剩餘油分析和油藏動態監測、油井技術狀況監測提供先進有效的測量手段,滿足我國石油天然氣生產的需要和參與國際競爭的需求。

  我國測井技術的不足:①油藏評價測井技術起步較晚,技術落後,沒有開發出與國外技術水平相當的井下儀器、國產開發的小直徑脈衝中子儀功能單一,碳氧比等測井精度偏低,中子發生器沒有自主的智慧財產權。②高分辨陣列感應電阻率、微掃等聲電成像儀等研究水平低,儀器精度、解析度、耐溫等與先進儀器相差較大。③三維感應電阻率、交叉偶極聲波、核磁共振測井儀、電纜地層測試器等研究剛開始。④井壁取心技術成功率和效率較低。⑤隨鑽測井儀器及傳輸方式研究遠遠落後,從事基礎研究較少,儀器仿造能力低下。⑥高含水情況下,沒有很好的持率測量方法,氧活化、流動成像儀器沒有。⑦永久感測器應用以引進為主,自研發能力認識不足。⑧國內光纖技術研究滯後,國內開發的光纖感測器尚未應用。國內光學電視成像測井儀功能不佳,應用條件苛刻。⑨國內的過套管井地層電阻率、套管井地層測試器、過套管密度儀及水流儀研究空白。⑩新型的生產測井儀感測器、編碼及傳輸方式的仿造水平較低。套管井損毀測井成像儀落後國外,仿造能力不足。水泥膠結評價測井還是以CBL/VDL及國外引進為主,自主研發落後於國外先進理念。大斜度、水平井測井方法、儀器及解釋模型研究力量較弱。

  3 結論

  70%的原油產量來源於老油田,老油田的剩餘油評價等測井技術成為挖潛增效的主要手段,新的測井評價儀器功能和效能不斷進步促進了老油田的堵水增油開採方案的調整和二次開發。新油田的勘探難度越來越大,油田工作者正在從更復雜的條件下尋找石油,測井面臨的環境更加苛刻。隨鑽測井發展迅速,水平井大斜度井的數量會繼續增加,目前國際測井市場上,套管井測井佔總測井將近一半。井下儀器的整合化、陣列化、功能多樣化及組合化是發展的需要,一隻組合了多個感測器的儀器能確定多種岩石物理性質,可使儲量估算更準確、油藏監測得以優化、作業方式得到改進。一段時間內,裸眼測井、套管測井、隨鑽測井及井下永久感測器監測技術將共存,但隨著技術的進步隨鑽測井將逐步取代電纜式裸眼測井,永久感測器監測取代套管井測井。

  參考文獻

  [1]張向林,陶果,劉新茹.油氣地球物理勘探技術進展.地球物理學進展[J].2006.

  [2]鄧瑞,郭海敏,戴家才.國外生產測井技術新進展[J].科技經濟市場.2006.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