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動員會議講話稿

  春節是歷史最悠久的中國節日,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一***:

  同志們:

  今天是新年上班的第一天,把大家召集起來開個會,主要目的:一是利用這個機會,鎮黨委、人大、政府的負責同志集體給大家拜個年,祝大家兔年吉星高照,事業兔步飛躍!二是年年節後上班要說的話,還是要老調重彈,春節假期已過,大家要調適好心態,調節好狀態,調整好時間和生活安排,通過春節假期的適度放鬆和親情體驗,以以逸待勞的飽滿精神,以養精蓄銳的良好狀態,以假期時間沉澱梳理出來的新思路,以新年新的願景激發出來的新動力,快速投身到工作當中來,不能慢熱,浮淺地沉緬於"過年"的喧鬧氛圍當中,要感性地感受年味,更要理性成熟地體味"過年"的意義。人生境界的不同,就在於每個人對社會、對問題透析的程度、深度的不同。

  記得我與大家說過自己的看法,春節在農業社會的兩個最大特點:一個是在時節進入冬季、春耕尚未開始,這一段時間,顯得比較清閒,可以說春節是對一年到頭繁重體力勞動的一種解脫,由此人們十分享受這樣的時光;其二是春節可以享用一年辛勤勞作的成果,可以多一些吃喝,添一些衣裳,因此它是對農業社會導致貧困的一種補償,表達了人們對物質滿足的基本意願。雖然春節有帶一斤紅糖兩條糕走親訪友,也有燒紙錢表達對故人的思念之情,但它還是打上了農業社會人們期盼解脫繁重的體力勞動,期盼獲得更多物質滿足的基本特徵。

  隨著時代進入工業社會,春節的內涵也在發生演變,我感到它呈現出來的這樣兩個特徵還是很明顯的:一是春節作為一個時間概念,它意味著時節轉換,意味著歲月更新,因而也意味著每一個人生命中新的開始,春節它給了人們一個停頓、思考、調整、再出發的時間調節與提醒。這種暗示作用也充分體現了在工業社會春節的文化價值。另一個明顯特徵是,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春節它是深深印刻著一個字:"家"。"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這最通俗直白的表達,就道出了春節與"家"的深刻聯絡。"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中國人對家,對故土有著無法割捨的情結,但到了春節,這種情結會膨脹,讓人更加糾結。

  在工業社會,勞動力的加速轉移,市場對人力資源的配置,離家的人越來越多,因而春節"回家"、"返鄉潮"便成為一種社會現象,現象的背後是人們對親情的需求與依賴,而在工業社會,在人口眾多、勞動力大量大範圍轉移的中國,"春節回家"成了人們的一種親情表達,各級政府為人們回家不遺餘力地創造條件,是因為它是社會和諧的感情基礎。

  當然,工業社會的春節,也滲透了許多工業社會拜金、物質化的東西,所以有網友把春節稱為"春劫",劫持、打劫的"劫",感嘆"過年開銷太大"、"過年沒感覺,感覺比上班更累"。但我覺得,這些都沖淡不了我上述所講的兩個顯著特徵。

  其實,體會這兩個特徵,也就能夠幫助我們體悟到春節的含義。

  如果它是一個人生命中新的開始,就要求我們認真思考,在新的一年裡有新的謀劃、新的作為;如果它是帶給我們"家"的親情感受,那麼在每一年春節到來之時,這種回家的感受是好是壞,直接取決於我們在平時的奮鬥與收穫。

  所以,春節是過了,春天的氣息就越來越濃了!"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一年之計在於春。我們要帶著"回家"給我們注入的力量,開始一年新的出發,開始一年的春耕大忙,在生活、工作努力的過程中,在奮鬥和獲得價值認同的過程中,天天感受過年的快樂。

  過了春節,開始春耕了,今天的會議,也是我給大家吹響了上工的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