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儀態舉止禮儀常識有哪些

  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儀態舉止習慣如果不好會給他人造成不良影響,所以我們很有必要學習日常生活中的儀態舉止禮儀,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日常生活儀態舉止禮儀常識

  1、談話姿勢:談話的姿勢往往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格、修養和文明素質。所以,交談時,首先雙方要互相正視、互相傾聽、不能東張西望、看書看報、面帶倦容、哈欠連天,否則,會給人心不在焉、傲慢無理等不禮貌的印象。

  2、站姿: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勢,是一種靜態的美。站立時,身體應與地面垂直,重心放在兩個前腳掌上,挺胸、收腹、收頜、抬頭、雙肩放鬆。雙臂自然下垂或在體前交叉,眼睛平視,面帶笑容。站立時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liuxue86在一些正式場合不宜將手插在褲袋裡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識地做些小動作,那樣不但顯得拘謹,給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儀態的莊重。

  3、坐姿:坐,也是一種靜態造型。端莊優美的坐,會給人以文雅、穩重、自然大方的美感。正確的坐姿應該:腰背挺直,肩放鬆。女性應兩膝併攏或兩膝合併傾斜;男性膝部可分開一些,但不要過大,一般不超過肩寬。雙手自然放在膝蓋上或椅子扶手上。在正式場合,入座時要輕柔和緩,起座要端莊穩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亂響,造成尷尬氣氛。不論何種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鐘”。若堅持這一點,那麼不管怎樣變換身體的姿態,都會優美、自然。

  社會生活禮儀常識

  社會生活禮儀,是人們在公共生活和相互交往中約定俗成、普遍遵循的基本行為規範,涉及個人和人際交往中儀表儀容、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具體規則和慣用形式。

  作為公共生活的“通用語言”,社會生活禮儀重視小節,以小見大。從握手到稱謂,從出行到購物,從著裝到用餐,從使用電話到網路交流……創造文明和諧的社會生活,需要我們“知禮”、“明禮”、“習禮”進而“達禮”,既展現自我的修養,又體現對別人的尊重。

  個人儀容

  ***1***髮型得體。男性頭髮前不蓋眉,側不掩耳,後不及領。女性根據年齡、職業、場合的不同,梳理得當。

  ***2***面部清爽。男性宜每日剃鬚修面;女性宜淡妝修飾。保持口腔清潔。

  ***3***表情自然。目光溫順平和,嘴角略顯笑意。

  ***4***手部清潔。定期修剪指甲並保持手部潔淨。女性在正式場合不宜塗抹濃豔的指甲油。

  握手禮

  ***1***握手時,伸出右手,適當用力緊握對方右手;注視對方,微笑致意或簡單問候、寒暄,不可左顧右盼;應起身站立並且摘下帽子,不可把另一隻手放在口袋中,不帶著手套握手。

  ***2***握手順序按照“尊者為先”的原則。在正式場合,以上級先伸手為禮;在日常生活中,以長輩、女士、已婚者先伸手為禮;在社交場合,以先到者先伸手為禮;在師生之間,以老師先伸手為禮;在接待來客時,以主人先伸手為禮,客人告辭時,以客人先伸手為禮。

  男士與女士握手不宜時間過長、力度過大。在多人同時握手時,不可交叉握手。不可跨著門檻握手。如果手髒、手涼或者手上有水、汗時,不宜與人握手,並主動向對方說明不握手的原因。

  遞接名片禮

  ***1***名片應雙手呈遞,將正面朝向接受方。接受名片時雙手承接。

  ***2***接受名片後要仔細看一遍,有不明之處可向對方請教。

  ***3***接受的名片不可隨手亂放或在上面壓上其他物品。

  接受對方名片後,如沒有名片可交換,應主動說明,並告知***。如尊者、長者不主動交換名片,可委婉提出,不宜直接索取。

  登門拜訪禮

  ***1***拜訪前應預約時間。如確需臨時造訪或推遲拜訪,應徵得主人同意並表示歉意。在時間選擇上,儘量避開用餐時間。

  ***2***進門前先輕聲敲門或撳按門鈴,等到主人招呼進門後方可入內。進門後,向主人及其在場家人問好,如有其他客人在場,也應問好。

  ***3***與主人交談時,可以對主人的家庭狀況做一般瞭解,但不可盤問細節。如有要事商談,儘快進入正題;交談過程中,注意傾聽,不可獨自滔滔不絕。

  ***4***臨時造訪或禮節性拜訪,時間不可太長,一般以半小時為宜。

  ***5***告辭時,對主人及其在場家人的接待表示感謝。出門後,主動請主人“留步”。

  如欲帶其他人一同前去拜訪,應事先說明,徵得同意。進入主人住處後,應跟在主人身後走動,在指定座位落座,不可探頭探腦甚至長驅直入;如欲參觀,應在主人引導下進行;未經主人邀請或許可,不得進入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