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會計類文章
財務會計,是社會工作的重要組成,是每個公司都需要的工作組成,對於財務會計文章的閱讀是必要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相關資料,供您參考!
篇1:財務會計專業畢業論文範文
[摘要]本文主要從新準則下利潤表的理念變化、計量變化、列報變化以及營業利潤、利潤總額、淨利潤內涵變化等四個方面進行闡述。提出在分析新企業會計準則下的利潤表時,要在經常性收益與非經常性收益、已確認已實現收益與已確認未實現收益、計入損益的利得和損失與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等三個方面加以關注。
[關鍵詞]新準則;資產負債表;利潤表
我國財政部2006年釋出的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按照國際通行的規則和慣例,嚴格界定了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等會計要素的定義,明確規定了有關會計要素的確認條件、計量原則,引入了資產負債表觀的理念,凸顯了資產負債表的核心地位,改變了收入費用觀下利潤表在企業財務報告體系中占主導地位的情況。因此,在新企業會計準則下,企業的利潤表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一、新企業會計準則下利潤表的變化
***一***理念的變化:收入費用觀——資產負債表觀
多年來。我國的會計準則遵循的是收入費用觀。在收入費用觀下,收益是一定時期的收入減去各類相關成本費用後的差額。即收益=收入-費用。1993年7月1日開始施行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五十四條明確利潤是企業在一定期間的經營成果。包括營業利潤、投資淨收益和營業外收支淨額。也就是說,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各專案的資料都是考慮到收入確認和費用配比之後的結果。在收入費用觀下資產負債表是利潤表的副產品。
2006年釋出的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引入了資產負債表觀的理念,即會計準則的制定者在制定規範某類交易或事項的會計準則時。應首先定義並規範由此類交易產生的資產或負債的計量;然後,再根據所定義的資產和負債的變化來確認收益。新《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三十七條規定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利潤包括收入減去費用後的淨額、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等。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就是指應當計入當期損益、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發生增減變動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利得或者損失。簡單的說,利潤表中利潤的度量主要取決於資產和負債的計量,利潤表可以被看作反映企業一定期間淨資產的變動表。
***二***計量的變化:歷史成本——公允價值
1993年《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的第十九條明確各項財產物資應當按取得時的實際成本計價。物價變動時,除國家另有規定者外,不得調整其賬面價值,也就是說歷史成本是會計計量的基本屬性。
2006年釋出的新準則不再單純強調歷史成本為基本計量屬性,而是適度、謹慎地引入公允價值,在投資性房地產、生物資產、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資產減值、債務重組、金融工具、套期保值、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等方面都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並且將符合一定條件的公允價值的變動直接計入了損益,進入利潤表。按照公允價值進行會計計量,能夠更加客觀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從而向投資者提供更加相關的資訊,有利於提升會計資訊的有用性,符合財務會計報告的目標。
***三***報表列報的變化
新舊準則下的利潤表的列報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首先,新準則下的利潤表不再區分主營業務與其他業務。而是統一在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中進行列報。這一方面是基於市場經濟中企業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經營內容呈多元化發展,不同經營業務收入相當,主營業務與其他業務的界限已經很模糊;另一方面也是我國新會計準則體系與國際準則的趨同。
其次,由於新準則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新準則下的利潤表增加了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專案;新準則下的利潤表還單獨列報資產減值損失專案,明細列報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非流動資產處置損失專案等,並將營業費用改為銷售費用、將投資收益納入營業利潤的範圍,使會計資訊更加簡潔透明。便於財務報告使用者充分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四***營業利潤、利潤總額、淨利潤內涵的變化
由於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凸現了資產負債表觀的理念。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所得稅會計處理採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以及列報變化等因素,使得新準則下的利潤表中的營業利潤、利潤總額、淨利潤內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準則下的利潤表將投資收益專案列入營業利潤的範圍,改變了舊準則下的營業利潤僅反映企業正常營業活動所產生的經常性收益的狀況,即企業利用資產對外投資所獲得的報酬也屬於營業利潤,符合資產負債表觀的理念。
新準則下的利潤表增加了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專案,將未實現的資本利得和損失納入了利潤表,使得營業利潤、利潤總額、淨利潤中包含了部分資本性收益,符合綜合收益觀點,同樣符合資產負債表觀的理念。
所得稅的會計處理採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即企業在取得資產和負債時,應當首先確定其計稅基礎,資產和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之間的差額為***應納稅或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然後確認所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實質上就是資產負債表觀的體現。同時,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所得稅會計的實施使得新準則下的利潤表中列示的所得稅費用與當期會計利潤相配比。減少了由於稅法規定與會計準則不一致產生的稅後利潤的波動。
二、對新企業會計準則下利潤表的分析
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與舊準則相比,理念更先進,體系更完整,內容更豐富。新準則按照國際會計慣例對會計資訊的生成和披露作了更加嚴格和科學的規定,強調了財務報表列報專案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在主要方面和關鍵環節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筆者在實務中分析新準則下的利潤表時,認為以下三個方面值得關注。
***一***經常性收益與非經常性收益
舊準則下的利潤表中營業利潤不包括投資收益專案。因此在分析企業的利潤情況時。一般認為營業利潤即為企業的經常性收益,很多企業在進行考核時也會用到經常性收益的指標,主要用來反映通過經營者努力所獲取的經營性收益。新準則下的利潤表中將投資收益專案包括在營業利潤中,並且還增加了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專案,因此在分析企業的利潤表或對企業進行考核時,都要注意營業利潤的內涵已經發生了變化,經常性收益要重新分析計算,以真實反映企業的經常性收益。
***二***已確認已實現收益與已確認未實現收益
對於收益的確定,舊準則遵循的是收入費用觀,因而利潤表上所反映的收益並不是企業的全部收益。即未包括持有資產價值增值***或減值***的收益,利潤表中的收益只是已確認已實現的收益;新準則則遵循的是資產負債表觀,引入了公允價值的計量模式。並將符合一定條件的公允價值變動直接計入損益、進入利潤表,利潤表中的收益不僅包括已確認已實現的收益,還包括已確認未實現的持有資產價值增值***或減值***的收益。因此,在執行新準則的企業制定利潤分配方案時,要注意區分已確認已實現收益與已確認未實現收益。這是因為一方面已確認未實現收益並沒有給企業帶來現金流量,過度的利潤分配會影響企業的發展和經營;另一方面。當持有資產的市場價值扭曲或波動劇烈時,過度的利潤分配中可能隱含了資本的返還,從而損害企業的盈利能力。
***三***計入損益的利得和損失與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
新準則引入了公允價值的計量模式,將符合一定條件的公允價值變動直接計入損益,即將未實現的資本利得和損失納入了利潤表。使得利潤表的收益中包含了部分資本性收益,符合綜合收益觀。但新準則下的利潤表並非完全的綜合收益觀。綜合收益觀認為收益是除股利分配和資本交易外特定時期內所有的交易或企業重估所確認的權益的總變化***《會計理論》湯云為、錢逢勝***,但是我國新準則將利得和損失分為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和損失和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例如《企業會計準則第3號——投資性房地產》第十六條規定自用房地產或存貨轉換為採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時,投資性房地產按照轉換當日的公允價值計價,轉換當日的公允價值小於原賬面價值的,其差額計入當期損益;轉換當日的公允價值大於原賬面價值的,其差額計入所有者權益。因此,報表使用者要全面瞭解企業的收益情況。不僅要分析利潤表,還要關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
篇2:財務管理職能的5個方面
每一家企業對財務管理都很重視,企業規模不同,企業性質各有差異,財務機構的設定、人員配備、機構內部崗位設定也不盡相同,但從企業財務應具備的職能上看,無論企業財務機構、崗位如何設定,人員如何配備,作為企業管理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財務,應具備以下七個方面的財務管理職能,做好七件事,儘管這些職能在不同的企業強弱顯現不同。
財務管理職能一:會計核算。
會計核算作為一門管理科學,而且是一門硬科學,它有一套嚴格的確認、記量、記錄與報告程式與方法,會計是用價值的方式來記錄企業經營過程、反映經營得失、報告經營成果,會計的稽核和計算只有在業務發生後才能進行,因此會計核算都是事後反映,其依據國家的統一會計制度,會計政策、會計估計也則大家所熟知的“會計法”、“會計準則”、“財務通則”等進行分類整理。作為管理科學一個分支,他有一整套的國際通行的方法和制度,包括記賬方法、會計科目、會計假設及國家制定的會計準則、制度、法規、條例等,這些東西為整個會計核算提供了較多的規範,目的是要得出一本“真賬”,結論具有合法性、公允性,一貫性,相對來講結論是“死的”,不同的人對相同的會計業務進行核算,在所有重大方面不應存在大的出入。在財務的七件事中,此職能最能得到大家的認可,也是目前企業財務中運用較好的職能之一,當然除有意做假賬外。
財務管理職能二、會計監督
會計監督是全方位的,包含企業各個方面,其中對企業資金的監督是每家企業都非常重視的事。對任何企業來說,資金的運用與管理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資金於企業而言優如人們身上血液,沒有、多了、少了、流動快了、流動慢了、不動了、帶病了,都有可能使企業完蛋,作為企業的價值管理的財務部門,其重要職能包含資金的籌集、排程與監管,簡單地說就是把企業的“錢”管好。
資金的運用與管理有別於會計核算,沒有一套嚴格的管理方法,企業間差別較大,資金計劃、籌融資、各項結算與控制,都屬於資金運用與管理範圍,企業性質、資金量、會計政策、信用政策、行業特點、主要決策者偏好、企業的組織架構認知崗位設定與角色任務以人為本的企業經營流程與產品營銷理念以實現經營目標為需要的員工招聘、晉升、調崗與解聘以人力資源會計為核算依據的薪資管理、成本控制***主要體現人力資源成本控制***、報表分析以企業戰略為目標的崗位績效定義與角色績效考核:平衡計分卡基於業績的團隊建設方法和考核基於價值貢獻和促進企業發展的人才價值評估以上要點的設定,必將強化人力資源合理架構與企業人力成本的相關性,從而樹立起人力資源管理目標與企業經營目標重合、一致的良性發展戰略管理思想熊鶴齡 既具備全球500強背景又擁有北京大學學術研究經歷的實戰專家甚至資金排程人員的經驗都可能給企業資金運用與管理帶來偏差,通過建立企業資金管理制度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資金的使用不當,但要提高企業資金效用,單靠制度很難實現,除應建立一套適合企業的資金審批、監控系統外,更需要選擇有一定經驗的人員進行此項工作。
財務管理職能三、信用管理
信用管理本不應單獨列為財務職能,但由於其重要程度,及信用管理的複雜性,促使企業將其從財務管理職能中分離出來單獨形成職能。過剩經濟時代,企業經營少不了與客戶之間發生一些往來款項,其中不泛賒銷,隨著賒銷業務的增加,企業呆壞可能性也加大,在毛利率不高的情況下,一筆呆壞賬往往超過企業全年利潤,為控制呆壞賬的發生,企業間的信用管理與控制也越來越被企業重視。
企業的信用政策往往與銷售業績直接聯絡在一起,採用什麼樣的信用政策,客戶的信用記錄又如何?直接關係到企業銷售量和呆壞賬數量,因此企業進行信用管理不但是需要,也是十分必須的。各客戶的購貨量、貨款支付的及時性、業務務程中是否容易合作等等,市場部門和財務部門掌握都較全面,根據企業管理中的相互制約原則,企業信用管理工作一般落實在財務部門進行管理,信用管理成為財務工作的重要職責之一,管好客戶信用也就控制了企業呆壞賬的發生率。
財務管理職能四、決策
無論參與決策也好,提供決策依據也,全靠財務與會計是不夠的,還要求與管理會計相結合。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不一樣,它是通過對財務等資訊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實現對經濟過程的預測、決策、規劃、控制、責任考核評價等職能的一個會計分支,如果我們說財務會計是記錄企業的過去,那麼管理會計則是預測企業的未來,財務會計能為企業內、外部相關利益者提供資料,而管理會計專為企業決策者提供資料。
管理會計主要從管理的角度,根據決策者的需要重新將企業以往發生的財務事項進行重新組合,分解,利用趨勢預測等方法,為決策者提供一些決策資料,雖然管理會計的重要來源是財務會計,但不象財務會計那樣有嚴格的方法、政策限制,不受財務會計“公認會計原則”的限制和約束,得出的結論往往帶有一些假設成份,由於其與企業會計核算不可分割,成為財務管理重要內容之一。
財務管理職能五、績效考核
少不了各項完成指標的計量與比較,這些計量與比較當然少不了會計方面價值計量,而且大多是價值計量,生產過程中的增值、費用控制、產值等,這些都是財務會計的計量範圍,在價值計量上企業還沒有那一個部門能比財務部門更專業和全面,因此企業績效考核工作少不了財務部門的參與,績效考核中的大部分計算工作成為財務職責工作之一,分解、計算各部門績效是財務部須做的七件之一。
總之,作為企業管理中心的財務,無論企業規模大小,企業財務都少不了以上五個方面的職能,儘管僅少數大型企業對這幾個方面的職能有明確分工,絕大多數企業,由於財務機構、人員的限制沒有對這些職能進行明確分工,而把其中的較多職能賦予在財務經理等少數人身上,但無論如何分工,七件事一件也少不了。
篇3:關於企業財務管理方面的思考
鋼鐵企業要轉變發展方式,從思路上講,就是要在重新審視產業佈局的基礎上,開展與同行業間的對標管理,藉助財務分析的手段,弄清每個產業的優劣勢在哪裡,哪個產業的發展前景較好,是加大扶持力度還是儘早“剝離臵換”等關鍵點,從而做好產業規劃。以下是關於企業財務管理方面的思考和研究。
一、建立一套完整的財務風險控制和資金運營過程管理機制。 資金是企業執行的血液,一旦資金流量不足,企業就會出現財務危機,生產經營就會面臨停頓,甚至導致企業清算。經營中的風險無處不在,大批企業的衰退都是緣於財務風險的控制不當,因此,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財務風險控制機制,加強風險預警和識別,及時評估、預防、控制,並同時通過資金營運全過程管理,即現金流管理和投資管理,統籌協調內部各機構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資金需求,切實做好資金在投資、採購、生產、銷售、建設等各環節的綜合平衡,以全面提升資金營運效率,從而達到實現經營目標的同時力求化解財務風險或實現損失最小化。
二、考慮建設融資平臺,有效籌集和使用資金
融投資是趨勢 風險防範與控制成必然。對鋼企來說,投融資的目的就是:通過財務對業務的進一步支撐,實現業務微利時代下的“高利潤”;通過財務管理,發現財務及資本運作自身的價值貢獻點,並進而通過財務管理予以實現。說到底,還是誰用活了資金,誰就在可持續發展上領先一步。鋼鐵行業現在的競爭態勢,使其資金變成了在“塔尖上跳舞”。而任何一家企業經營的終極目的還是獲得利潤,因此,鋼鐵行業應當根據投融資目標和規劃,合理安排資金投放結構,在對投融資目標、規模、方式、資金來源、風險與收益等作出客觀評價的基礎上,科學確定投融資專案,擬定投融資方案,重點關注投融資專案的收益和風險。一方面,目前,鋼鐵行業要考慮搭建投融資平臺,並充分利用融資風險低、成本低、收益快等優勢,在鋼鐵主業的基礎上,變“傳統管理”為“差異化管理”,以客戶需求為出發點,以客戶滿意度為落腳點,做好行業對標、質量成本分析、財務分析,大力發展非鋼產業,以多元化發展戰略“反哺”鋼鐵主業。只有這樣,
鋼鐵行業才能在競爭激烈的鋼市中分“一杯羹”。另一方面,企業籌集到資金之後,有效地使用資金、控制成本開支是十分重要的。因為企業的盈利能力取決於企業資金利用效果,取決於資產是否有效營運。資產營運過程也是資源配臵過程,主要包括現金流量管理與投資管理。企業應當對籌集到的資金進行統一集中管理,按不同環節、不同業務、不同需要排程資金並對資金實施動態管理,有計劃地安排現金流量,防止現金收支脫節。
三、理順財務組織結構。
企業對各項經濟活動控制的好壞,關鍵取決於其組織是否有效。企業組織結構既是發展變化的,又是相對穩定的,企業應根據自身的經營規模、內部條件和財務戰略,決定其適宜的組織體制,從而提高財務管理效率,充分利用企業資源,減少內部摩擦和降低組織成本,實現經濟效益和企業價值最大化。
四、完善評價考核體系。
企業應建立完善的評價考核指標體系,並在科學合理的效績評價的基礎上建立全面獎懲機制。為保證企業內部財務管理與控制制度的貫徹實施,建議要將現有財務人員進行再分類,指定專人具體負責內部控制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建立動態監控機制,將業績考核評價情況及時反饋給獎懲決策的執行部門,作為企業內部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依據。
總之,企業的財務管理是系統工程,是全員參與的工作。鋼鐵企業要抓住加快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這一有利契機,以資本運營為抓手,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把財務管理工作當做重中之重,以財務管理為中心,在轉型跨越發展中開闢出一條新路來。一方面,從集團公司層面上,要樹立財務管理功能的發揮是一項長期工程的觀點。切忌今日實行、明日見效的想法;另一方面,從財務部門層面上,財務人員要切實全面提升自身的技能,並且樹立業務服務的新觀念,瞭解業務、熟悉業務,才能使財務管理在鋼企運營中得以真正發揮,也使自己的技能得到全面提升。財務人員應積極主動參與到企業運營的思考中,積極主動的參與到企業戰略管理和決策制定,通過有效的財務管理助推企業實現戰略目標,實現內部資源的有效整合和配臵。總之,當前,鋼企面臨著巨大的機遇也面臨許多挑戰,戰略轉型的成功與否關係到鋼企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鋼鐵行業更應加強內部財務管理與控制,
促進管理素質和層次的全面提升,做到學習資本運營、掌握資本運作、善用資本市場,以資本運營為抓手,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