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特灣海戰的過程是怎樣的

  萊特灣海戰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場上菲律賓萊特島附近的一次海戰,那麼你知道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萊特灣海戰的過程,希望能幫到你。

  萊特灣海戰的過程

  萊特灣海戰的過程可以分為四個部分。慄田帶領中央艦隊想要突破聖貝納迪諾海峽,攻打盟軍。中央艦隊經過巴拉望島水域時被美國的潛艇發現。其實日本的一艘戰列艦知道盟軍的潛艇發現了他們,但是日本方面沒有做任何的行動。美國艦隊率先發起攻擊,在千米之外對中央艦隊射出了魚雷。

  中央艦隊包括五艘戰列艦,其中的三艘都被魚雷擊中了,兩艘沉沒,一艘重傷。重傷的戰列艦在驅逐艦的保護下向汶萊行進。第二天的早上八點,美國航空母艦上的飛機發現這支艦隊進入到了錫布延海。盟軍方面派出了兩百餘架飛機攻擊這支艦隊,很多戰艦都被擊沉了。慄田調頭撤退,盟軍以為他打算撤出戰場,但沒多久這支艦隊又來到了薩馬島。

  西村帶領的南路艦隊在十月二十四號遭到了空襲,但是沒有太大傷亡。西村帶領艦隊進入蘇里高海峽。剛進入帕納翁島就中了盟軍的圈套,數十艘戰艦已經嚴陣以待。盟軍的艦隊不斷向南路艦隊發起攻擊,導致日本方面損失慘重,其中戰列艦被擊中沉沒,全艦人無一倖免。

  小澤率領四艘航空母艦也加入了戰場,在十月二十四日的下午將近五點時,這支艦隊才被發現。那時候的美軍正在對付日本的中路艦隊。盟軍海軍將領哈爾西急功近利,開始追擊小澤,對慄田未加理會。哈爾西的軍事裝備比小澤更加優秀,但他還是中了後者的誘惑。小澤讓幾十架飛機進攻美軍,但效果甚微。這些飛機在不久後就被美軍的戰鬥機全部擊落。美軍通過幾百架飛機的偵察,發現了北路艦隊的位置,進行了將近千次的攻擊,最終小澤的航空母艦全部重傷。

  來到薩馬島的慄田遭到了美軍的攻擊,隊形全部被打亂。慄田不能對他的艦隊進行排程。慄田覺得在戰場越久,遭到美軍空襲的可能性越大,選擇向北航行。沿途中,中央艦隊受到了美軍的攻擊。回到日本時戰鬥力已經所剩無幾。這就是萊特灣海戰的過程。

  萊特灣海戰日本為什麼輸

  萊特灣海戰日本為什麼輸?第一雙方實力懸殊。在萊特灣海戰中,日本投入戰場的船艦總噸位只是盟軍的二分之一。盟軍有近二十艘航空母艦,接近兩百艘驅逐艦,擁有一千五百餘架飛機。日本總共不過四艘航空母艦,三十餘艘的驅逐艦,飛機不過兩百架。

  除此之外,盟軍在海戰中投入了潛艇、魚雷艇等軍事裝備。日本艦隊實力要遠遠落後於盟軍。萊特灣海戰戰場超過六百海里,沒有強大的空軍實力讓日本敗局已定。

  二日本海軍方面缺乏統一的排程,不能進行有效的合作。日本海軍各編隊的情報互通很差。其實本來是想要防止盟軍竊取日軍的情報,可是日軍把情報保護地連自己的部隊都搜尋不到。

  三日軍將領的不作為。慄田是日本海軍老將,可是他沒有完全理解日本的作戰計劃。慄田被日本軍方賦予的使命是摧毀麥克阿瑟的登陸,他本應該去攻擊盟軍的運輸船,在必要時刻犧牲整支艦隊也在所不惜。可是慄田完全無視了這個使命,他自己做出了判斷,認為去摧毀幾艘運輸船是沒有意義的。其實只要慄田摧毀了這幾艘船隻,即便麥克阿瑟成功登陸,後期也會因供給不足而陷入被動局面。那時日本還有反敗為勝的機會。但是如果慄田真得摧毀了這幾艘運輸船,他的這支艦隊會被後來趕到的盟軍攻擊,很可能會全部沉沒,那時候的傷亡至少增加五倍。這樣的傷亡會讓日本喪失全部的海戰力量。從整個戰場上來看,慄田的做法避免了不必要的犧牲,但是他妄自下達命令導致萊特灣海戰再無迴轉之餘地。現在知道萊特灣海戰日本為什麼輸了吧。

  萊特灣海戰的背景

  萊特灣海戰背景是這樣的。1943年,日本已經處於劣勢,被迫放棄了所羅門的基地。此時的盟軍突破了日本的防線,在六月的海戰中打敗日本,獲得了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優勢。盟軍開始考慮下一步計劃。

  有上將建議先在臺灣登陸,將日軍阻擋在海外。盟軍不僅可以控制日本和南亞的往來,還可以切斷他們之間的聯絡。南亞的日本駐軍會因得不到及時的供給而失敗。但是麥克阿瑟認為應該在菲律賓登陸。菲律賓也是日本的中轉戰。美國曾經將菲律賓讓給日本,麥克阿瑟曾經發誓要洗刷這段屈辱。最後羅斯福總統做出決定,選擇在菲律賓登陸。

  日本非常清楚盟軍的作戰計劃,最高指揮官一共做出了四個方案,分別針對菲律賓、臺灣、琉球和千島群島。每一個計劃都是孤擲一注,將日本的力量投入到一次戰役中。盟軍的登陸地點選擇在萊特島,第七艦隊的航空母艦和戰列艦用來登陸,第三艦隊用來掩護作戰。在海戰前夕,盟軍航母對臺灣進行了一次空襲,讓那裡的飛機無法加入到戰鬥中去。

  日本因此執行一號方案,將所有的飛機全部投入到菲律賓。日本在這次戰役中失去了六百架飛機,幾乎是所有的空軍力量。日本將所有的艦隊全部派入戰場,並且做好了犧牲的準備。在戰後得知日本的想法是這樣的。如果日本失去菲律賓,南北的通道也被截斷。如果艦隊倖存,待在日本海會得不到燃料補給,待在南海又得不到武器補給。總之無論怎樣都是死路一條,倒不如將所有的艦隊投入菲律賓,孤注一擲,興許還會贏。這就是萊特灣海戰背景。